#安寧療護

人在臨終前有什麼預兆?安寧醫師揭「瀕死症狀」:最遺憾沒做這件事

人在臨終前有什麼預兆?安寧醫師揭「瀕死症狀」:最遺憾沒做這件事#安寧療護

人在臨終前會不會有預兆?在最後一刻又會看到什麼?《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一位資深的安寧療護醫師分享,當人們臨終時,就像是一簇火苗漸漸熄滅,而這時多數人會看見他們已故的親人,通常人在死前最後悔的事並非他們曾經做過什麼,而是他們「沒做」的事,或許可以透過這篇的生死故事,讓我們回顧自己現在的每一個選擇,是否還在為別人而活⋯

安寧療護是什麼?跟安樂死有什麼不同?服務內容、申請方式全解析

安寧療護是什麼?跟安樂死有什麼不同?服務內容、申請方式全解析#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並不是放棄治療,而是指針對疾病末期病人的全面性照顧,透過各種團隊協助緩解生命臨終前的各種不適症狀,讓病人無痛、舒適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但不少人仍對安寧療護存在迷思,甚至與安樂死混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文,完整介紹安寧療護的做法觀念、申請條件,希望提供有需要的病人及家屬,一個好好善終的選擇。

「等我病好要環遊世界」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醫親解安寧療護迷思

「等我病好要環遊世界」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醫親解安寧療護迷思#安寧療護

當醫療措施以治癒為目的,仍無法控制病情的惡化,這時安寧療護就是最適合病人的處方。透過疼痛控制、舒適護理等方式,直到生命自然結束。只是,許多人將安寧簡化為「等死」,使家屬不願接受、也難以向病人開口,形成醫病之間溝通的鴻溝,甚至可能因後續醫療處置不符家屬期待,進而導致醫療爭議。

安寧療護2模式 助末期癌友善終

安寧療護2模式 助末期癌友善終#安寧療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主播傅達仁因不堪癌症末痛苦,至瑞士接受安樂死,讓社會關注「安樂死合法化」議題,大眾似乎對安寧療護有些誤解。安寧療護起源自英國,主要是讓癌末病人減輕痛苦,也讓病人不做無效醫療,享受生命中最後的美好。癌症病人、漸凍人等 為可接受安寧療護對象郭綜合醫院安寧居家護理師吳俐雯說明,安寧療護的核心精神為「當末期病人無法從治癒性的治療獲益時,給予病人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緩解,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之照顧,協助病人及家屬獲得最佳生活品質」。安寧團隊中包括醫師和護理師,及社工師、心理師、安寧志工等。可以接受「安寧療護」的對象包括以下10種,(1)癌症末期病人、(2)漸凍人、(3)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如失智症)、(4)其他大腦變質(如中風)、(5)心臟衰竭、(6)慢性氣道阻塞、(7)肺部其他疾病、(8)慢性肝病及肝硬化、(9)急性腎衰竭及(10)慢性腎衰竭。安寧照護包括病房內及出院照護安寧療護的申請時機為,經2位專科醫師判定疾病已進入末期、無法救治,近期內有死亡的可能性時,就能啟動安寧療護機制。而安寧照護模式,包括共同照護及居家療護。「安寧共同照護」為末期病人在急性病房,經原照護團隊照會安寧團隊後,和原照護團隊共同照顧病人。「安寧居家照護」為提供疾病末期病人出院後續照護,以居家照顧方式,提昇末期病人與家屬生活品質。安寧居家護理服務項目有:1)症狀控制/含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常見末期症狀控制。2)指導家屬照顧病人基本生理需求,如洗頭、洗澡、口腔護理等。3)管路更換,及傷口照護。4)代取藥、代採檢體及送檢。5)當病人需入院接受照護時,主動提供轉介安排住院相關服務。6)病人與家屬心理社會及靈性照護。7)善終準備。8)病人往生後家屬之哀傷撫慰與後續追蹤。安寧療護善終 留下更多時間、空間給最愛吳俐雯護理師表示,安寧療護是協助每個人在終點前的這一段路,可以自在、輕鬆,甚至可以帶點笑容,讓病人不需花太多力氣與病痛相搏,且可以留下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最愛的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安寧療護協助家屬 醫療諮詢紓解壓力

安寧療護協助家屬 醫療諮詢紓解壓力#安寧療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如果面對親人罹患重症瀕臨死亡,面對失去親人的傷痛以及照顧的責任,可能讓許多人無法招架,這個時期家屬甚至比病人更需要照顧,此時由醫療團隊介入諮詢,幫助病患與家屬共同陪伴走過死亡幽谷,更是安寧照護重要的工作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志清表示,中央健保局於101年12月1日起,新增緩和醫療家庭諮詢給付項目,於急性病房推廣安寧療護工作。一位71歲的陳先生,為慢性腎衰竭病人,長期腹膜透析洗腎20餘年,日前因顱內出血昏迷住院,住院期間發生敗血性休克,經診治為腹膜炎引起,於是外科團隊做了清除腹腔膿瘍及引流手術,也給予升壓劑及抗生素治療,但病人仍呈現休克及昏迷狀態,因預後不佳,於是外科醫療團隊召開安寧緩和家庭諮詢會議,獲得家屬同意後讓病人接受安寧療護照顧。安寧居家由出院準備小組與居家護理師合作,共同擬訂出院計劃為病人及其家屬提供完整且連續的照護服務。安寧共同照護則是由原醫療團隊的醫護人員照會安寧團隊,提供安寧療護,原醫療團隊仍持續提供住院照護服務,病人不需入住安寧病房亦可得到安寧療護服務。凡是重症末期病患如:癌末、嚴重大腦病變、外傷、器官衰竭且瀕臨死亡者,主治醫師及相關醫療團隊可提供家屬緩和醫療家庭諮詢。安寧療護包含:安寧住院、安寧居家及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住院主要結合醫、護、社工師、藥師、營養師、宗教師及志工等人員,提供整體性五全照顧,除積極解除病人不適症狀外,同時滿足病人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及家屬的需要,協助病人心願實現及未盡事務的安排,協助家屬面對親友死亡壓力及恐懼,順利渡過哀傷重返社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為臺北市第一家開辦安寧療護的市立醫院,初期僅照顧安寧住院病人,緊接著於90年開辦安寧居家服務,對出院病人提供全程照護,而後於95年加入國建局安寧共同照護試辦計畫,由安寧團隊與原醫療團隊攜手共同照顧癌症末期病人,提供病人及家屬相關安寧療護諮詢服務。99年安寧療護獲生策會國家品質標章SNQ,忠孝院區表示,將持續努力推動安寧療護工作,提供民眾最佳服務及選擇。

安寧療護進步!癌患臨終急救下降六成

安寧療護進步!癌患臨終急救下降六成#安寧療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解癌症病人死亡前一個月內的醫療處置情形,國民健康局分析89至99年癌症死亡病人,其於死亡前1個月內申請健保急救等醫療處置情形,分析11年間共計405813名癌症死亡民眾,結果有1至3成民眾於死亡前1個月內曾接受急救等醫療處置。再進一步分析前述3種急救處置歷年使用情形,發現3項急救處置有顯著下降,CPR、插管治療及使用呼吸器,分別由民國89年的13.6%、27.2%與29.6%下降至民國99年的5.4%、15.6%與26.5%,下降幅度分別達6成、4成與1成,其中以接受CPR下降6成最多。若假設民國90至99年癌症病人死前1個月接受CPR同89年的13.6%,則90至99年估有50901人接受CPR,而實際接受CPR為32836人,換言之10年來接受CPR人數減少了18065人。同時期之癌症病人死亡前一年內曾接受安寧療護(如安寧住院、安寧居家或安寧共同照護服務)利用率則由民國89年的7%大幅成長至民國99年的42%,大幅成長5倍。對此,國健局表示,民國89年是國內安寧療護推動重要的里程碑,這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通過,且健保將癌症病人之安寧住院與安寧居家納入試辦。為評估癌症病人安寧療護推動至今相關急救處置情形,國健局委託專家利用89至99年癌症死亡病人,分析這些病人死亡前1個月內申請健保急救等醫療處置情形,結果3種常見急救處置─CPR (心肺復甦術又稱為心臟體外按摩)、插管治療與使用呼吸器都呈現下降情形,且同時期癌症病人死亡前曾接受安寧療護(如安寧住院、安寧居家或安寧共同照護服務)利用率則大幅成長至民國99年的42%,11年來大幅成長5倍。不過相較歐美國家的6至7成,仍有很大努力空間。國健局指出,自2005年起,英國的世界安寧療護聯盟(Worldwide Palliative Care Alliance)將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六訂為「世界安寧日」,並於這天號召各國安寧療護同好者共同宣揚安寧療護理念。國內相關民間組織亦會配合該節日全面宣導安寧療護的重要性。近年來各國安寧療護推動者,更強調尊重臨終病人自主權,免除末期病人不必要的急救處置,以確保病患的醫療權利並維護其生命尊嚴,進而達到善終的目的。

漂洋過海 安寧療護無邊際

漂洋過海 安寧療護無邊際#安寧療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安寧療護的理念並不會因時間、距離而有所差異,在美國的華人也因為有相同的理念,不忍飄洋過海的華僑病人們懷著落寞與痛苦在異鄉離世,希望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善終。身為老人精神科護理師的陳明慧執行長常在華人社區服務老人,她發現部分華僑因語言、文化的限制,較難表達個人意願與需要,以致於無法接受到合宜的醫療照顧,也因看見了在美國的華人善終的需要,於94年12月成立了「美華慈心關懷聯盟」(Chinese American Coalition for Compassionate Care, CACCC)。連結了CACCC與台灣安寧人的緣份,於十多年前陳執行長閱讀趙可式教授著作所埋下的種子,如今發芽茁壯。98年CACCC成員首次來台,在趙可式教授指導下,於成大醫院安寧病房參訪學習;100年成大醫院護理部推派安寧病房邱智鈴護理長遠赴北加州見習,利用假日期間向美華慈心關懷聯盟分享了成大醫院安寧療護的服務情形。陳明慧執行長於101年08月31日再次率領14位志工來台參訪成大醫院安寧病房,藉此深入瞭解台灣安寧療護實行現況,同時參與9月1日兩天安寧團隊舉辦一年一次的懷親之旅。陳執行長在懷親之旅活動後表示:「這次懷親之旅的成功,不只是端賴於緣恩團隊籌備與執行活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因為團隊過去對病人提供了高品質的末期照顧,曾經陪他們走過那段煎熬的日子,才能讓家屬們在活動中如此感動,願意彼此分享內心歷經喪親的哀慟歷程。來台灣只有短短的兩三天,已深深感受到成大緣恩團隊在趙可式教授的培育餵養下,看著團隊成員投入安寧療護的熱情, CACCC成員們心中早已有滿滿的感動。成大醫院護理部陳麗芳主任延續一貫的支持,提供雙方照護末期病人經驗之交流,分享美國護理現況,以提升彼此的照護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