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

親情依附力量 才能真正阻止犯罪

親情依附力量 才能真正阻止犯罪#親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為什麼不會犯罪呢?因為有刑罰嗎?如果加強取締違規停車、提高罰鍰,違規情就會減少,因此就算有點麻煩,還是會把車停到付費停車場。這種某個程度基於理性的違規,可以用懲罰來抑制。死刑真的無法阻止殺人行為嗎?但是殺人呢?更不要說無差別殺人了,情況如何呢?根據犯罪學研究,有無死刑制度與殺人事件的發生件數並沒有什麼相關性。廢除死刑的國家,其殺人件數也沒有因此而大幅增加。 神戶酒鬼薔薇事件殺死兩個人的少年,當時才十四歲,所以不會被判死刑。但是中學生的他,以為被逮捕後會被判死刑。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無法阻止他的犯行。不如說,無差別大量殺人犯是因為想被判死刑所以殺人。近代社會能實行的最重刑罰─死刑─都沒有辦法阻止殺人行為的話,怎麼做才能阻止凶惡犯罪者呢?內心親情羈絆 無法痛下殺手一九九九年,池袋發生的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當時二十三歲的青年被逮捕。他的雙親借了很多錢,把還是高中生的他留在家裡,離家出走。他高中退學,依靠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哥哥,兩個人一起生活。他換過很多職業,也努力過了,最終被絕望感壓垮,想到路上無差別殺人。 他留下「把老子以外的傻子白痴殺了」的紙條,往池袋街頭走去。買了凶器後,他住進膠囊旅館,整整四天在街上遊來晃去。他迷惑了,但不是因為害怕被逮捕。如果不想被判死刑,一開始就不會想大量殺人。他在被逮捕後這麼說:「做這樣的事情會給哥哥添麻煩。」因此猶豫了。親情依附能阻止犯罪這件凶惡犯罪說不定有機會避免。結果,他還是在往池袋太陽城的熱鬧路上,一邊喊著「啊!太火大了!殺死你們」,一邊撲襲路人。二○○七年,最高法院審判長判他死刑確定,判決內容寫著:「犯行冷酷、無情、殘忍,被害者們非常無辜......」犯罪學者赫胥提倡「社會控制理論」,主張一個人不會犯罪,是因為與家人、學校、職場等社會有所牽連。他認為抑制犯罪的社會控制包含「依附」、「奉獻」等。所謂「依附」,是指身邊有所愛的人。池袋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犯人,也愛著他的哥哥吧,所以才會想到不能給哥哥添麻煩。曾經是非行少年的人告訴我,他做了很多壞事,某一天被邀去做一件真的會變成犯罪者的事,他的腦海浮現了媽媽的臉。「真的做了的話,媽媽會很難過吧!」當這個想法一出現,面對再怎麼積極的邀約也能拒絕吧。「做這樣的事情會讓父母傷心。」這個想法正是一種社會規範。  (本文節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偏頗的愛 恐讓親情走向死亡

偏頗的愛 恐讓親情走向死亡#親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時候不懂,善良的人心也是偏的,永遠只能關注一個孩子,即使明知另一個也需要愛,但他卻給不了。哥哥虛長我幾歲,從小體弱多病、又有氣喘,稍微打個噴嚏,立刻就能引起眾人的關注。不在乎分離的孤獨 受傷只能自己排解「兒子,你怎麼了?帶你去看醫生。」這句話,父親只會跟哥哥說,然而當我生病時,永遠是一個人。「妹妹,妳怎麼一個人自來看醫生?爸爸媽媽呢?」護士阿姨,我該怎麼告訴妳,爸爸是哥哥的,而我沒有媽媽。誰在乎寄人籬下?沒有。誰在乎分離的孤獨?沒有。既然如此,面對這一切,小小年紀我只能流淚、流淚、再流淚,最後學會漠然。因為不付出,就不會受傷。孤單,只能自己消解。沒有父母,似乎也能長大。那麼,遺棄就不算什麼呵!大人的自私釀成一齣家庭悲劇很後來才明白,父親是疼我的,只是他不懂表達,不能控制地將他與母親的爭執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然後相較之下又疼愛哥哥多一些,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即使哥哥升上中學,交到壞朋友,走上岔路,學會同樣消極且不負責任的態度,竟和父親如出一轍!「為什麼無止盡的寵溺、放任,卻又要在他惹事後,幫忙擦屁股?而我呢?你有想過我嗎?」長大後的我,曾哭著質問他。「因為哥哥沒有辦法像妳這樣不會闖禍啊!」這樣的回應,令我啞口無言。父親教養的無奈、婚姻失敗的無力,他不願說,我也不想理解,因為大人的自私,造成一個家庭的悲劇,以及多少個從此迷路的孩子……下意識地,我並不想觸碰那些曾受疼愛的記憶,只想將一切掩埋,然後遺忘。唯有如此,生活才輕鬆得多。<尋路線索>˙從傷痛中找尋出路,沒有人可以限制你追求幸福。情感與死亡的最後拉扯「好像是喝農藥啊,想要丟下小孩走了……」親戚們在走廊上圍起小圈圈,小聲談論著,害怕一旦提高音量,真相就會崩解。在父母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媽媽索性離家不回,婚姻繫於一線之間,隨時都可能斷裂,於是爸爸一時想不開輕生了。那時的我才國小四年級,面對輕生的爸爸,表現得異常冷靜淡定,也沒有哭,只是靜靜地盯著他呆看良久,像在憑弔不曾存在的關心。當時心想,怎麼樣都無所謂了,看著躺在病床上的他,竟然沒有一絲不捨的感覺。親情中有一方走向死亡 爭吵才會宣告暫停當時,唯一的情緒就是恨,我恨媽媽,認定爸爸會自殺、我會被欺負,都是她的錯!「妳走,妳走,我們不想看見妳──」離家的媽媽掩著嘴走進來想要探望,我狠下心把他趕出病房。醫院的藥水味刺鼻,燈光死白,醫生護士來來回回奔走,死亡與生存在拉扯。父親躺在床上,閉著眼睛,靜靜地、呼吸緩慢而有規律。這是他一向習慣的安靜時刻。我坐在病房內,看著窗外一句話都沒說,陽光好像撒不進來,時間彷彿就此靜止,房間很暗,心裡也是。原來,親情之中有一方走向死亡,是可以用安靜相待的。那些無謂的爭吵、辯解,通通因為死亡而宣告暫停。最後,母親真的走遠了,完全走出我的青少年時期,只留下慘白獨行的背影。那些原本不受理解的情感牽連,因為沒有眼淚,變得更加殘酷。<尋路線索>˙在絕望的跟前,別忘了有讓自己快樂的責任,為了這一點,那些恨意,顯得無足輕重。(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愛不缺席 別讓父母變成代名詞

愛不缺席 別讓父母變成代名詞#親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親情本來是一道有形的牆,自靈魂降生到脫離母體子宮,剪斷臍帶,打破第一道牆面,嬰孩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也建立起無形的家庭關係,於是有了父親、母親、兄弟姊妹。感覺不到愛 逃避血緣上的意義親情從來無從選擇,而且不代表情感的自動延伸,它需要不斷地嘗試和學習。但是,很多人忘了怎麼開始?為何繼續?如何面對?當我開始築起牆面,選擇逃避一切血緣上的意義,其中有著千千萬萬的迫不得已……活著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件事呢?我看著父親,思考這類無以名狀的問題,試圖從破碎的親情中,看清生命的本質。心裡滿是問號 和母親之間只有沉默「稀尹,妳爸進醫院,跟媽媽回去!」混亂的一天,從媽媽出現在教室門外開始。母親只簡單說了這句話,然後站在門口等我出來,我急忙把所有東西掃進書包,奔到媽媽身邊,媽媽瞧我一眼也不瞧,就邁開大步,我還得小跑步才跟得上。親情是什麼?在前往醫院的車上,我看著有點熟悉又陌生的母親,還真不知道。母親穿著一件長袖T恤、黑長褲、黑外套,映著暗沈的臉色;她嘴唇緊抿著,雙手環抱胸前,死死瞪著前方,眼神透出來的絕望,像是無底洞一般,把我也跟著拉下去。我背著書包,肩膀挺直、手放在膝蓋上,心裡滿是問號,一句話也不敢說,和母親之間只有沈默。當愛變成恐懼 父母只是代名詞也許沈默是最好的存在吧,在母親消失這麼久以後。若是連這些都沒有,那還真是什麼都不剩。懂事以來,父母只是個名詞,只有在爭吵的時候,恐懼令人正視他們的存在。「要走就走啊!永遠都不要回來!回來我打死你!」「我再也不會回來!」躲在牆角的我,直勾勾地看著父母親冷戰、對峙,像兩隻被困住的野獸,把挫敗鬱悶化成激烈的言語,將怒恨摔在地上。這些在眼前血淋淋上演的戲碼,不是八點檔,而是生活中的劇情。在我幼小心中所不解的是,到底是怎麼樣的深仇大恨,讓原本因相愛而結合的兩人,反目成仇?若是如此,這世界還有愛嗎,或者,這就是愛?<尋路線索>˙仰望星空,再多的失意都能夠迎風而散,相信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壓力化為恐懼 愛的反面是忽略「說!爸媽離婚,你們要跟誰住!」這不是問句,而是極度尖銳的攻擊。爭吵的最後,問題永遠回到我與哥哥身上,好像孩子才是始作俑者、混亂的根源。弱小的膝蓋在崩裂的親情之前,逼得我只能俯首,祈求著脆裂的愛,能夠在一覺醒來之後,什麼事都沒有。龐大的壓力形成最深的恐懼,每晚在夢裡化成厲鬼或惡魔驚嚇著我,孤立無援的我,無能為力。有人說,愛的反面是恨。但是年紀小的我已經知道,愛的對立面是──忽略。婚姻失敗 父親對情感更加忽視 比起母親,父親卑微消極的形象、情感的忽視,似乎更加沈重。記憶中的他,幾乎不說話。婚姻失敗之後,他最常一個人坐在餐桌前默默喝酒,暈黃的燈光下,人影顯得更加單薄萎靡;有時一出門就消失,直到隔天早上,才看見他在房裡睡著。父親永遠都說很忙很忙,即使不知道做了什麼事情。一開始的他是不是就這樣,我不知道,只是懂事以來,一天之中和父親說話的機會,指頭數得出來。不斷遷徙 成為愛的遊牧民族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父親是善良的,只是小時候的我,不懂。不懂屬於他的逃避,把喝酒、忙碌當成保護傘,卻只是保護了他自己,把周遭的人推入更深的旋渦之中。為了逃避母親,他將孩子當成籌碼,拒絕她的探視權,也讓我徹底失去母愛;為了逃避現實中失敗的婚姻,他怪罪一切,用消極代替溝通,把孩子送往親戚家,眼不見為淨,似乎才有辦法稍解挫敗。因為如此,我從大伯、姑姑、外公外婆家裡全住上一輪,搬家、轉學成了家常便飯。不斷遷徙的我,和誰都無法建立美好的關係,成了愛的遊牧民族,永遠被拋在界外。<尋路線索>˙當流下的眼淚都能化為一顆顆珍珠,鑲在走過的每條崎嶇彎道,尋路之旅就能變得不那麼孤單。(本文摘自/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博思智庫)

樂閱讀/父母的生日 傳遞心意最重要

樂閱讀/父母的生日 傳遞心意最重要#親情

每一位父母都記得孩子的生日,可有幾個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的生日呢?做個孝順的兒女,不僅是不讓他們操心,更重要的是細心,別只顧著自己和朋友們聚餐慶祝生日,父母過生日的時候也應該在旁陪伴,讓他們感受到被關心的感覺。對於父母來說,兒女是他們生命的延續,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是他們生命的新起點,孩子的降臨讓他們體味到為人父母的責任。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尚未成家時,往往體會不到父母的辛苦,可試想一下:真等到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又怎麼可能再有更多的精力來孝順父母呢?不管我們是否已經成家立業,都應當多給父母一些關愛,用心記住那些屬於他們的日子。小禮物搞定大人脈/父母過生日的時候,送什麼樣的禮物最好呢?那就要考慮一下父母的性格,進而選擇一份最適合他們的禮物了。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媽媽也分很多種,有事業型、主婦型等等,不同性格的媽媽需要的關懷方式和禮物都不同,以下挑選不妨參考看看。• 貼心型母親:這類母親可以訴苦說心事,給她送生日禮物很簡單,你可以到花店為媽媽訂做一個漂亮的鮮花禮盒,香水百合是對媽媽辛勤的回報,紅白黃玫瑰代表對媽媽說不完的愛,青青的葉子希望媽媽能青春永駐。• 主婦型母親:所謂主婦型母親,最大的幸福就是每天燒一桌菜,看一家人吃得健康開心。可若你仔細看看媽媽的手,就會覺得很心酸,長年累月的操勞,媽媽的手一定很粗糙。這個時候,不妨送媽媽一台洗碗機,讓媽媽有個好幫手,開心下廚的時候也能想到子女的心意。• 勤儉型母親:這類型的母親操勞儉樸,捨不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給這樣的母親送禮物千萬不可鋪張,太貴重的物品在她眼裡都是浪費,甚至會捨不得享用。因此實用性的禮物,像是偶爾安排打掃公司來家裡幫忙打掃、讓她能偷得浮生半日閒,雖然仍會被叼念兩句,但媽媽心裡一定很溫暖。• 事業型母親:事業型的母親平時工作繁忙,經常與人打交道。送禮物給事業型媽媽不難,像是彩妝保養品、皮包、保養護膚中心、健身房的會員卡等等,都能讓注重形象的媽媽感到窩心。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在父親的生日來臨之際,作為子女送給他一份什麼樣的禮物才好呢?和媽媽一樣,爸爸也分為很多類型,想要送對禮當然要投其所好了。• 樸實型父親:這類父親任勞任怨,為了家庭操勞一生,對子女的愛總是隱藏得很深。長年累月的辛苦勞動可能會讓他們腰酸背疼,最佳的禮物就是按摩椅。當老爸坐在按摩椅上享受全身放鬆的樂趣時,就好像自己的孩子在身邊,親手為他捶捶背揉肩一樣。• 事業型父親:事業型父親通常都很關心國家大事,或許也經常出差,對於智慧型產品也不陌生。子女不妨可以挑選新款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讓父親在外可隨時掌握訊息,亦可當做休閒放鬆支用,甚至添加些許時尚魅力,一舉多得。其實,能夠送給父母的生日禮物還有很多,比如帶父母做個全身健康檢查,畢竟父母的健康最要緊。而且父母看重的並不是子女送什麼禮物,而是你的那份孝心。所以,父母過生日的時候,記得一定要高高興興、平平安安地回家與他們團圓,這才是最重要最貼心的好禮。(本文作者/趙峰)(摘自/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81種送禮大學問/春光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