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

感染黴漿菌怎麼吃?營養師列必吃「5大營養」豆漿、蜂蜜止咳抗發炎

感染黴漿菌怎麼吃?營養師列必吃「5大營養」豆漿、蜂蜜止咳抗發炎#抵抗力

呼吸道疾病好發於秋冬季節,近期行走的肺炎「黴漿菌」正在中國大流行,台灣的感染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若感染黴漿菌,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快快好?黴漿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久咳不癒,哪些食物能保護呼吸道、加速修復黏膜?營養師提醒,可多吃「5大營養」來加強免疫力,也能在家煮豆漿、沖泡綠茶、吃蜂蜜來提升身體自癒力,幫助盡速恢復健康。

「天選之人」其實身體更糟?羅一鈞揭「研究真相」這樣解讀才對⋯

「天選之人」其實身體更糟?羅一鈞揭「研究真相」這樣解讀才對⋯#抵抗力

台灣疫情仍持續處於高原期,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數在今年10月已突破670萬人,約佔總人口3成,許多還沒染疫的民眾認為自己就是「天選之人」。不過先前有中醫師舉英國研究指出,天選之人是因身體狀況比較差,對此羅一鈞也回應,人體內其實有多種「自然抵抗力」機轉,並表示「天選之人跟身體差其實沒有關係」,打臉中醫師說法。

肺結核吃藥1年才治好又復發!醫揭:結核菌會躲過白血球「冬眠」

肺結核吃藥1年才治好又復發!醫揭:結核菌會躲過白血球「冬眠」#抵抗力

肺結核不是吃藥就好了,當心病菌仍潛伏在肺裡伺機而動。50歲李先生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去年才剛完成漫長的肺結核治療療程,卻自行停掉糖尿病藥物。不料日前又因咳嗽超過2週而就醫,經安排痰液檢驗後,再度出現結核菌,且糖化血色素更高達10.9%,不僅得重新啟動新一輪抗結核藥物治療,還得嚴格追蹤糖尿病變化。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

免疫調節藥物 是否會讓抵抗力更差?#抵抗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風濕性關節炎外觀,大部分是以小關節對稱發作為主,手指關節、腳趾關節,幾乎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近端指間關節或掌骨指骨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久了骨頭會蛀蝕、變形破壞;預後不好,也會侵犯頸椎第一二節關節,影響韌帶固定等問題,有時甚至會脫臼,萬一嚴重脫位壓到脊髓,可能影響生命或導致下半身不遂。風濕科現在用的免疫調節藥物,主要是把病人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而不在於把免疫系統打趴!我在與病友分享案例時,很多人會擔心林先生都隱球菌感染了,我們還用類固醇之類的藥,是不是會讓他的免疫系統變得更差?事實上,用了奎寧、類固醇後,是讓林先生把他不正常過度反應的免疫系統校正回來,所以他的抵抗力反而逐漸回到正常,就能夠把殘餘的隱球菌感染清除掉,讓他完全回到正常。這個案例傳遞一個重要的觀念: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於外來有害物質或者病菌,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衛,尤其是在疾病初期!一個感染的發生 ,主要是入侵的病原菌有多強?有多少?如果超過一個程度,其實不論個人的免疫系統如何,還是會被感染。但如果病原菌的量不是很大、不是很毒,免疫系統就可以保護個人免於受到感染。所以當一旦被感染,便表示個人的免疫系統是不夠用於自保、或者被破壞掉了。不論免疫系統本來是不是正常,面對大舉入侵的細菌、黴菌、病毒,就得用藥,利用抗生素去治療,所以一旦感染,免疫系統當下能扮演的保護力就是不足,這時候一定得借助其他的抗微生物藥物,來助一臂之力。免疫系統不平衡 會讓感染一直拖著好不了在感染最後的戰場清理這方面,免疫系統平衡不平衡就很重要。像林先生的案例,當用藥後把大部分有害病原菌、微生物清除以後,剩下最後的收尾,就得要靠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當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平衡,常常感染就一直拖在那裡,無法完全根除。所以健全平衡的免疫系統經由兩大步驟來保護個體的健康,當碰到病原菌時,免疫系統在感染的初期清除阻斷避免感染的建立,例如小便有細菌時避免成為泌尿道感染,至於感染後病人要能完全復原,免疫系統則扮演最後的終結清理角色。(本文摘自/謝松洲談免疫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燥症/大塊文化)

講座/爸媽教室

講座/爸媽教室#抵抗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有許多事情要煩惱,目前逐漸入秋,日夜溫差漸大,第一個面臨到的就是寶寶的健康問題。寶寶抵抗力沒有大人這麼頑強,因此容易受到病菌入侵,因此必須依靠感冒等疾病慢慢累積抵抗力,面對寶寶健康問題,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有鑑於此,特邀阮偉醫師主講「人體免疫─從疫苗談起」,後由張美傜護理師接續主講「常見哺乳母親乳房問題」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新手爸媽更加了解相關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爸媽教室時間:106年9月23日(六)09:30-11:00地點:衛福部南投醫院二樓會議室(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洽詢:049-2231150分機3298

天熱吹出冷氣病 穴位按摩增抵抗力

天熱吹出冷氣病 穴位按摩增抵抗力#抵抗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辦公室裡有同事正值更年期,每次都把冷氣溫度調到很低,因此秀珍只要一到夏天就特別煩躁,進出辦公室就像洗三溫暖般,多年下來,導致她外寒內熱,得了俗稱的「冷氣病」。體溫調節反應不及就會造成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表示,夏天從戶外進入冷氣房中,在體內蓄熱還未完全散出時,又受到寒氣,使毛孔收斂而無法排汗散熱,就會出現「外寒內熱」的情況,就是中醫所說的「陰暑」。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體溫調節需要時間運作,以因應環境變化,如果外在溫度變化過大,身體反應不及或反應過度,就可能造成傷害。典型症狀有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李敏醫師表示,陰暑症狀包括發熱、頭痛、無汗、惡寒、手腳緊繃、活動不順、肢體痠痛等,如果原來就有呼吸道方面的問題,可能被誘發或加重,出現頻頻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現象。此外,小朋友、老人家或慢性病患,因體溫調節機制較差,也容易好發冷氣病。4穴並用活血清熱李敏醫師建議,想提升抵抗力可從平日保健著手,每天利用零碎時間,按摩「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4穴並用,具有雙補氣血、通經活血、疏風清熱、驅邪散滯的功效。除了穴位按摩,預防冷氣病上身,每天要攝取足夠水分,從戶外進入冷氣房時,最好穿上薄外套;在運動流汗後也不要立刻沖冷水澡或喝冰水。規律運動鍛練心肺、增強應變力此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也很重要,可鍛練心肺功能,增強身體應變力,並藉流汗排出體內暑熱,有氧運動、走路、八段錦、太極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輕微的冷氣病,可喝生薑茶解表散寒,幫助發汗解熱;蜂蜜水則有滋潤效果,緩解長期吹冷氣所帶來的乾燥感,但3歲以下嬰幼兒不建議服用。若冷氣病症狀明顯,仍應就醫治療。

減重手術後 5飲食習慣一定要注意

減重手術後 5飲食習慣一定要注意#抵抗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本身已經有肥胖問題的人,要改變飲食習慣,其實並不容易;特別是那些習慣用暴飲暴食紓解壓力的人,對食物更是沒有抵抗力。這時,透過減重手術改變胃腸道結構或是容積,便提供了改變飲食習慣的契機。從事減重手術後,病人必須讓自己的飲食習慣符合以下幾個原則:1) 進食速度必須放慢/手術會改變食量,以前可以吃兩個便當的人,術後可能吃不到半個便當就有飽足感,那是因為胃容量變小了。如果進食速度太快,容易導致噁心、暈眩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一定要放慢進食速度,最好每次有30分鐘的用餐時間。2) 少量多餐/因手術後食量變小,通常很自然就會調整為少量多餐。不過,即使是「少量」,「吃什麼」還是很重要,如果病人還是選擇高熱量的食物,減重效果就會不夠理想。3) 充分咀嚼食物/手術之後,大塊食物會讓病人的腸胃很不舒服,因此,隨著進食速度放慢,吃東西也一定要充分咀嚼,才能下嚥。4) 避免多油、多糖食物,補充高蛋白食物/病友術後還是吃高熱量的多油、多糖食物,除了會帶來腸胃的不適,也會影響減重效果;因此,必須遠離這一類食物,而高蛋白食物有助於身體的修復,可以適量補充。5) 補充綜合維他命/進行減重手術後,會影響腸道對於營養素的吸收,為避免微量營養素不足,必須定期補充綜合維他命。我常跟病人說,減重手術是一種改造和重建的工程,醫師能做的是,幫你改造和重建你的胃腸道系統,而病人本身也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如果術後在飲食上依然故我,可能達不到預期中的手術成效。果汁、湯品熱量高,也要節制像有的病人術後回診,就向我抱怨:「醫師,我明明食量變小了,為什麼體重還是掉得這麼慢?」經過我仔細詢問,發現問題還是出現在病人的飲食習慣上。比方說,因為術後無法吃進太多食物,可是還是愛吃,於是就轉換食物攝取的方式,把固體變成液體,喝很多果汁、湯品。這些雖然是液體,但是果汁含糖量高,湯品更是高熱量食物,食量看似變小,但還是攝取了很多熱量,難怪體重不太容易降下來。病人在術後透視覺滿足轉化口腹之慾因此,病人做完減重手術後,必須徹底改變心態,不再透過食物紓壓和滿足,才能夠有效減肥。病人在術後,變得愛看食譜、烹飪節目,透過視覺上的滿足,轉化口腹之慾,有助於減輕他們對食物的依賴。如果長期的飲食習慣實在沒有辦法更改,有時候我會安排病人接受心理師的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課程與訓練,讓他們重新塑造好的飲食習慣。(本文摘自/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天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