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置換術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

腹痛噁心 膽固醇飆破20倍!#血漿置換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46歲女性因腹痛難耐反覆到急診就醫,血液檢查發現三酸甘油脂高達正常值的20倍,原來這名患者罹患家族性高血脂症,因血脂代謝引發急性胰臟炎,患者說發作當下甚至感到比生小孩還痛,且當下甚麼都不能做,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醫師採取血漿置換術,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油炸、高澱粉食物、糖都是導致疾病的主因衛服部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童姿鈞表示,三酸甘油酯除了是人體內的一種脂肪,也存在許多食物中,如油炸類食物、高澱粉類食物如米飯、麵包、麵食等,酒也會會催化三酸甘油脂變成脂肪儲存於體內,作為備份能量,當運動不足時會成為皮下脂肪,導致肥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容易被忽視的糖也是導致疾病的主因,過於精緻的甜點、甜膩的水果等,血糖突然升高,來不及分解就有可轉換為三酸甘油脂。一般而言三酸甘油脂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當超過500mg/dl,就會引發胰臟炎,此時會先給予藥物控制,禁食,若無明顯改善會採取血漿置換術。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胰臟是消化器官,主要分解蛋白質、脂肪及醣類,當三酸甘油脂過高會使血液濃稠,胰臟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容易流到小腸內,而逆流造成胰臟發炎,而胰臟若受損不會自行修復,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受損時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而延誤治療。要降低三酸甘油脂、維持身體正常機能,除了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調整飲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才是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維持心血管健康重要關鍵。 

血漿置換術在神經內科的多重應用

血漿置換術在神經內科的多重應用#血漿置換術

血漿置換術的原理最主要就是將血漿中有害於人體的抗體用透析的方式濾出,再額外補充新鮮血漿進去人體。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在腎臟內科、洗腎室及呼吸加護病房護理同仁的協助下,已成功完成院內第一例慢性去髓鞘性神經病變患者的血漿置換術,患者在完成療程後已順利康復出院。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血漿置換術真正施行時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以達到,其中之一就是血漿交換(plasma exchange),另一種是雙重透析法(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血漿置換術在醫學的多種領域都有很廣泛的應用空間,無論是風濕免疫科、血液腫瘤科或神經內科甚至重症治療都有經証實與可靠的療效。在神經內科方面,血漿置換術主要應用在與免疫有關的神經病變與神經-肌肉聯合處的病變。以下劉議謙醫師舉兩種常見的應用說明:一、急性去髓鞘性神經病變:此類患者一開始的症狀以腳麻、手麻或手腳輕微無力為主,這些症狀會很快的往身體近端延伸,讓患者在一到兩星期內就會全身癱瘓無力,在此同時也會有很高比例的病人會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現象,若沒有及時施行血漿置換術,患者則幾乎不可避免的會呼吸衰竭。以往在沒有血漿置換術的年代,此類患者大多在三到四個星期後會達到病情的頂點,然後再經過二到三個星期才會逐漸好轉。血漿置換術大幅改變了這個疾病的病程,讓患者及早開始復健,大為減低日後殘障或其他後遺症的可能性。目前血漿置換術已經成為這類疾病的首選與必須的治療。二、重症肌無力危症:重症肌無力最為人所知的症狀在於「眼皮下垂與午後的全身無力症狀」,此類疾病的病理機轉在於自體免疫的抗體攻擊突觸後的乙醯膽鹼接受體,使神經訊息無法正確傳到肌肉而造成症狀。在全身型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如果因為感冒、身體其他的感染、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的情況下,就可能會進一步的造成呼吸肌的無力,此時病人一開始會有吸不到氣的感覺,接著就會出現喘的現象。劉議謙醫師指出,此時如果再不緊急安排血漿置換與插管治療,則二氧化碳會很快的在身體中堆積,病人也會開始出現意識恍惚或甚至昏迷的情況。血漿置換術在重症肌無力的治療佔有非常重要也無法取代的角色,年輕的肌無力患者如果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做胸腺切除,為了避免在手術後出現肌無力危症,往往也需要同時安排血漿置換術,年長的患者在一開始給予類固醇治療時有時也會有暫時性的惡化,此時也需要血漿置換術隨侍在旁。血漿置換術除了上述兩個較危險的疾病外,在其他如多發性硬化症、慢性去髓鞘性神經病變、其他自體免疫病變造成的中樞神經病變等也佔有非常重要的治療角色,可說是神經內科用來對付相關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