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圈

今天殺戮明天擁抱愛 軍人爸爸的兩難

今天殺戮明天擁抱愛 軍人爸爸的兩難#舒適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安德魯是海軍陸戰隊員,正在進行第一趟任務。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上Skype的日子—看妻子梅根教4歲女兒「倒數爸爸回家」—這是他冒生命危險所得:家人的愛。安德魯不想當個「獨行俠爸爸」,他想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員。終於,安德魯回家了。雖然和小兒子只見過一次,但他用躲貓貓拉近彼此距離;「專心當個爸爸和丈夫」是他的夢想,只是安德魯也發現,妻子對孩子太過寵溺;梅根則覺得丈夫過度強調紀律,他和孩子的玩耍方式讓她坐立難安。雖然梅根的「縱容」讓安德魯不開心,但他也發現自己的過往經歷對這個家是有好處的,他的經驗大多來自部隊—每個人都可以完成意想不到的事,他每天都被要求要做到超越個人意願的事。讓安德魯覺得自己因此成為更好、更有自信的人。身為爸爸的安德魯想把「愛」傳給他的孩子。安德魯和梅根討論如何讓孩子步出舒適圈,發掘妻子未幫孩子培養的能力—梅根總在孩子說「不」時就妥協了。這點梅根很認同,當孩子說「我不要」或哭泣時,她的直覺反應是用最不痛苦的方式解決問題。將近1個月的相處,安德魯便發現他希望貢獻給家庭的東西會引發衝突;梅根覺得孩子沒有爸爸陪伴的不安,被爸爸在身邊的不安給取代了。兩人都覺得身心受創。安德魯和梅根不知如何面對「軍人爸爸的兩難情況」:不堅持己見就只能閉嘴。堅持己見會造成家人衝突,閉嘴會讓孩子被寵壞、過度依賴。沒有人教他們從安德魯過往的軍事訓練,汲取能讓孩子更堅強的元素,並與梅根的經驗、本能互相平衡。如果我們希望改變文化上「不當一回事」的態度,讓年輕男性從殺人機器,變成可以好好付出愛的人,就必須試著從政策改變,防止結束任務的軍人走向離婚一路。我們訓練士兵上戰場殺敵;在他們回家時,也需要「任務後訓練營」來教育士兵及其伴侶,融合彼此的技能,完成「建立健全家庭」的任務。任務後訓練營在軍隊裡,處境越艱難就越得挺身應戰;因為軍人是沒有權利選擇的。退伍軍人在「任務後訓練營」可以學習如何釋放情感,而不是借酒澆愁;男孩會看到爸爸融入家庭,而不是因為與爸爸疏遠,成為家庭的受害者。至於,該怎麼做呢?正面的做法就是:幫助男孩和他們的妻子,將男孩為了保家衛國所學到的諸多強項,化為能為家庭付出的優點。舉例來說,男孩服兵役時會學到在領導與服從的同時處理緊急狀況,甚至得半夜出任務,這些都是照顧孩子時必需的重要特質。「任務後訓練營」也能幫助退伍軍人重新思考,在他們所會的眾多技能裡,哪些在戰時有用、哪些是在付出愛時不需要的。例如:戰爭時,多疑是需要的;但回歸家庭時,多疑只會讓家庭失和。「任務後訓練營」讓退伍軍人將多疑轉變為信任。同樣的,如果戰況激烈時有隊友受傷,他只要冷靜地伸出援手就能提振小隊士氣;在家裡,如果妻子或孩子生病,冷靜面對也是必要的,但他還得知道如何求助與展現同理心。在戰事發生時,家庭治療、伴侶溝通、婚姻諮詢等事務會讓戰士們分心;但在戰後,這些是幫助他們與家人重聚的必要工具。這得花多久時間訓練呢?如果曾經上場殺敵,就得花與殺戮訓練同等的時間在「任務後訓練營」上,重新訓練愛的能力。等待爸爸歸來的孩子,將得到一個知道如何表現愛的爸爸;戰士的兒子,會得到一個可作為典範的爸爸,當他回到願意奉獻生命去保護的家人身邊,原本在戰場上找到的目標感,就不會因為回家而消失。不管是戰場或職場,大家都很容易以為爸爸只是貢獻金錢。但無論是家庭意識與法律,都必須看見父親付出時間的價值。(本文摘自/男孩危機:偽單親、兩性失衡、缺乏競爭力,兒子的未來正在崩解,我們該如何出手相助?/三采文化)

恐懼牽制人生 跳不出舒適圈

恐懼牽制人生 跳不出舒適圈#舒適圈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我一直停留在害怕、自我的心態,我的人生會如何。如果我沒有放下恐懼,沒有對真愛和宏偉的真實人生開放自己,會怎麼樣呢?我非常肯定不會擁有今天的一切。你看,恐懼是牽制我們最大的禍害。如果我們不征服恐懼,就無法過著充滿烈焰的人生。恐懼阻止可能性 壓制做自己的能力恐懼阻止你成為有擔當的人。等著別人來解決問題、挺身而出、負起責任,這樣做要容易多了,不是嗎?恐懼會遏止可能性,它輕推著你還邊說道:「那不是你的錯......從來都不是你的錯。」恐懼阻止你全心擁抱你的故事,它壓制你做自己的能力,阻擋你慶祝並分享真實的自我;它鼓勵你持續高舉著面具。恐懼阻止你全心投入;它阻止你去冒大風險,去造成深刻的影響。它輕聲要你退縮,以免事情有閃失。恐懼將你鎖在受害者心態,它讓你不能感恩每一天為你帶來的大禮並因此而深感喜悅。它輕聲低語,說你該怪罪別人,在自憐中打滾,陷入絕望中。恐懼讓人卡在現狀 無法進步恐懼阻止你成長和伸展。它讓你的關係、事業和人生無法持續進步與發展。它讓你感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要容易多了。恐懼讓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它讓真正的意義、成功、無私的生活完全不可能發生。恐懼提醒你這是個自相殘殺的世界,要你得先照顧好自己的需要、興趣和欲望。恐懼讓你卡在現狀,擔心你會說「萬一......該怎麼辦」、「哦,糟糕」,或是問「我要怎麼辦」的那些情況。它讓你交叉雙臂,穿上盔甲,握緊拳頭,隨時處於備戰狀態。與人群交流 期待未來更好但你還可以採取另一種方式,而且總是可以的。當你每次跟人交流就期待一個微笑、一個新朋友、一次真心的溝通,如何?若你將每個時刻都視為奇蹟呢?若你不從「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麻煩」的角度來看待每次交流,而是確定未來會更好呢?恐懼或愛,這是種選擇。你要選擇哪一種呢?(本文摘自/你的人生,不能就這樣算了/時報出版)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

挑戰自我 快跳脫舒適圈!#舒適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甚至開始建立重新啟動的行動準則。」賴瑞說著,並遞給他們一張紙,紙上寫道:重新啟動情感要童心‧‧‧‧‧大笑與幽默要友善‧‧‧‧‧微笑與愉悦要快樂‧‧‧‧‧享受當下要關愛‧‧‧‧‧親近並接納他人要主動‧‧‧‧‧離開你的舒適圈要熱情‧‧‧‧‧全力以赴每天早晨 檢視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讀完這張清單,溫蒂抬起頭說:「太棒了!」「我們試著在每天早晨一起閱讀這張清單,」珍妮絲說,「然後睡覺前再讀一次,檢視我們重新啟動情感的成果。」在這段期間,產生了許多新事物,出現了新社區及夜景—有現場演出的劇院、音樂會及許許多多地方。在以前,除非有人邀請,否則我們根本不會去這些新地方 。」「能舉一個例子嗎 ?」溫蒂問。「當然,」珍妮絲說,「賽格威 (Segway)市區觀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格威 ?」哈羅德問,「在哪裡 ?」 「那不是一個地方,」賴瑞解釋,「那是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我確定你們在電視上看過它。你站在它上面,它是機動的—當你身體前傾,它就會向前轉動,當你身體後仰,它就會停止。」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珍妮絲插話說:「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搭乘賽格威進行市區觀光的廣告,起初我們嘲笑它,後來,我們發現這是個絕佳機會,讓我們離開舒適圈去嘗試新事物,我們說服了朋友羅伯跟我們一起去。」「真是不可思議」賴瑞說,「我們居住在這個城鎮超過20年,但這次的旅程,讓我們見識到許多沒看過的事物。」「這真是太瘋狂了。」哈羅德說,「我只能想像到,賴瑞站上去時咬緊牙關的模樣。」「當然會有一段學習的過程。」 賴瑞笑著說。「賴瑞,我想要稱讚你,」 珍妮絲說,「因為我沒料到你會願意嘗試,但你真的這麼做了,看看我們玩得多愉快啊 !」向自我挑戰 獲得真正的進展「就我聽到的,」溫蒂說,「你們重視的不是做什麼事,而是如何做這件事,你們選擇不要去做簡單、輕鬆、便利的例行性事物,而是更進一步強迫自己與彼此主動嘗試新的、有趣的或可能有趣的念頭與新事物。」「沒錯,你們向自我挑戰,在重新啟動情感上,獲得了真正的進展。」哈羅德說。(本文摘自/人生下半場,更精彩!—4把金鑰重啟人生,創造美好老後/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