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

對顯影劑過敏患者有福了!此術助護腎

對顯影劑過敏患者有福了!此術助護腎#顯影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罹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男性,日前因胸痛不適,自行開車前往醫院就診,才剛走進急診室門口就砰然倒下,醫療團隊緊急為其做壓胸、電擊、插管後,將他從鬼門關前救回,後續將他送至心導管室治療,施以零顯影劑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日前康復出院返家。降低腎臟惡化風險 避免長期洗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內科楊欽文醫師表示,該名患者尚罹患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在這種情況下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後續勢必得準備長期洗腎。經評估後決定使用極低顯影劑冠狀動脈攝影,搭配「零顯影劑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以降低患者腎臟急速惡化的風險。楊欽文醫師說明,在這次手術中,為了降低顯影劑對腎臟的傷害,手術開始時先給予適量的生理食鹽水,以降低顯影劑對腎臟的傷害,並運用極少量顯影劑,完成了三條冠狀動脈的攝影檢查。因冠狀動脈嚴重狹窄,血流變的斷斷續續,便運用血管內超音波技術,將支架置放在最狹窄的位置,建立穩定的血流。透過血管內超音波,也發現患者整條冠狀動脈內都是瀰漫性的粥狀斑塊,若要全部處理可能還要很多支架。當下衡量患者胸痛已好轉,為兼顧心臟及腎臟功能,與家屬討論後,決定先處理心肌梗塞問題。一般類似緊急手術需使用至少40-50ml以上的顯影劑,此次手術顯影劑只使用20ml,醫療團隊成功在急性心肌梗塞中執行一次低劑量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未注射顯影劑 完成支架置放手術術後,再度面臨患者尿毒數值開始緩慢爬升的挑戰,醫師使用利尿劑來治療梗塞後心衰竭。由於胸悶現象持續存在,經評估討論後,建議患者接受暫時性洗腎,以處理代謝性酸中毒及水份滯留問題。因洗腎後仍有胸悶狀況,故進行第二次的心導管手術以治療其他狹窄的部位。這次,醫療團隊執行「零顯影劑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以保留殘存的腎功能。術後患者短暫洗腎兩周後,因恢復良好,脫離洗腎,也不再出現活動時胸悶的情況。 楊欽文醫師指出,「零顯影劑支架置放手術」無需注射任何顯影劑,運用的是血管內超音波與血流儲備係數的觀念與技術,完成心臟冠狀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此技術不僅讓患者免暴露於顯影劑,更提高患者在治療心肌梗塞及狹心症的同時,保留殘存腎功能的機率,達到延緩腎功能惡化的目的。此外,若診斷心導管得知患者可能對顯影劑產生致命性的過敏反應時,也可將此技術運用於此類顯影劑過敏者身上。

尿量減少?顯影劑恐致腎損傷

尿量減少?顯影劑恐致腎損傷#顯影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顯影劑在臨床上的用途非常廣泛,舉凡電腦斷層、心導管攝影、血管攝影等皆有使用,是疾病診療上的利器,但顯影劑本身可能也會造成腎臟傷害,隨著近年來醫療上顯影劑使用的增加,其所造成的腎病變已成為醫源性急性腎損傷的重要原因,也是住院病人急性腎損傷常見的原因之一。會有尿量減少、血清肌酸酐上升症狀柳營奇美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建中表示,急性腎損傷是在臨床上常會遇到的問題,傳統上可依照其病因區分為腎前、腎因、以及腎後型腎損傷,而顯影劑腎病變是屬於腎前性(顯影劑造成腎血管收縮致使腎臟血流改變)及腎因性(顯影劑對腎小管產生直接毒性)兩者並存的腎損傷,臨床上表現如尿量減少或血清肌酸酐上升。當顯影劑腎病變發生時,急性腎損傷的其他表現亦可能出現,例如高血鉀、代謝性酸中毒和高血磷等,因此,顯影劑腎病變的診斷,主要依靠其臨床表現和典型血清肌酸酐的時序變化(例如在接觸顯影劑後的24到48小時內上升),並且排除其他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的原因。腎功能不全 恐致全身硬化症顯影劑引起腎病變的危險因子包括低血壓、主動脈內氣球幫浦的使用、心衰竭、年紀大於75歲、貧血、糖尿病、顯影劑的用量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值得注意的是,含釓(gadolinium)顯影劑的核磁共振造影,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導致腎性全身性硬化症。等滲透壓、低滲透壓顯影劑較安全王建中醫師指出,在預防方面,使用等滲透壓顯影劑或是低滲透壓顯影劑,相較於高滲透壓顯影劑較安全,並且應盡可能使用顯影劑的最低劑量,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注射等張碳酸氫鈉水溶液或是等張生理食鹽水,對於擴增血管內容積進而預防顯影劑腎病變有助益。

打顯影劑過敏!婦人膀胱險脹破

打顯影劑過敏!婦人膀胱險脹破#顯影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位54歲的婦人,因血尿及左腰痛至醫院就醫,進行靜脈注射腎盂攝影,並施打顯影劑以求確診。當下無不適,沒想到隔天醒來,全身長了許多紅疹,奇癢無比,膀胱有膨脹感,想上廁所竟尿不出來,因此緊急前往醫院治療,急診後才發現竟是顯影劑引發過敏。經醫師放置完導尿管,導完大約500ml的尿液後,並使用抗組織胺緩解針劑治療,女子才如釋重負,感覺如獲新生。藥物過敏 嚴重恐休克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陳崇逸藥師指出,,每個人對藥物過敏表現皆不同,過敏體質者,可能會引起較嚴重的反應,例如全身性紅疹、蕁麻疹、寒顫、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對於特異體質者,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喉嚨水腫、氣喘、血壓異常降低、心臟衰竭、休克及猝死,但死亡率僅約10萬分之1。陳崇逸藥師表示,藥物不良反應因個人體質而異,尤其是顯影劑對腎臟具有毒性,對於腎功能不良者(如慢性糖尿病患等),發生腎衰竭的機率更高!建議接受顯影劑檢查後,除了先在院休息一陣子,返家後72小時內若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診治。

評估血癌病患 影像診斷可提供”個人化”醫療

評估血癌病患 影像診斷可提供”個人化”醫療#顯影劑

癌症的形成及進展與其血管新生有著不可分的關係,就如同土壤之於種子的重要性一般。傳統上,血癌病患的診療,必須接受骨髓穿刺或切片,但切片取得的血管新生的數據,只是靜態的,無法得知其異常血管之血流動態、或滲透性的改變,更不能重複測量新生血管的即時性變化,使得診斷及治療的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台大醫學院施庭芳教授與田蕙芬教授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是利用常規的磁振掃描並結合一套創新的分析模式,可準確的評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治療的效果與存活。這是一項快速、非侵入性,而且可以重覆測量的影像方法,此項創新的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上血液學科的頂級期刊「Blood」上。根據施教授研究團隊近五年的研究,得知人類的骨髓血流灌注在男女間有著極大差異,且血流量在個人年齡二十至四十歲為最高峰,隨後逐年下降,呈線性相關。同時,也發現血癌病患的骨髓血管新生遠高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的五倍以上。不但血管數量增加,血流灌注量加大,連滲透性的功能也產生劇烈變化.利用這套技術就能即時觀測這些活體的變化。同時,根據此項指標可以精確的預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治療、癒後及存活。並且在治療過程中,隨時可監控骨髓病變對藥物的療效,作為繼續治療或改變用藥的參考。甚至對於正常染色體且風險不明確的病患,也能進一步提供分析及評估。此項評估技術的顯著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做為預測之用,對於骨髓有輕微病變的病友,即可進行早期的偵測,評估血管新生的異常,以預期是否有進展為血癌的可能性。病患只須接受少量(約十至二十毫升)顯影劑注射及不到五分鐘的影像掃描,而不須承受穿刺切片的痛苦、也無輻射線,即可獲得大區域和全方位的骨髓血流變化參數,可用來偵測異常血管數量及滲透性的瞬間微量或功能性變化,更可呈現出治療前、中、後癌細胞周邊血管新生的血流量變化,是有效評估血癌病患骨髓血管新生的影像生物指標。施教授也強調,血癌的診斷還是必須依賴骨髓穿刺或切片;對於開始接受治療的血癌病患而言,必須每隔一段時間接受骨髓穿刺或切片來評估治療的效果。由於骨髓穿刺或切片的過程,病患都須承受相當程度的疼痛,無法在短時間反覆進行。因此,這種新的影像診斷技術可以在血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提供臨床醫師更多、更早的重要資訊。施庭芳教授表示,此模式也可能廣泛運用在其他癌症疾病的偵測和診斷,例如對於肝癌病患的治療評估及後續追蹤,在病患開始接受治療的第二至七天起,本模式即可以非侵入性、即時的方式去評估血管新生;發現血管新生的血流量或是其血管壁的滲透性變化,很早就能預測未來的預後及藥物的療效,以作為後續追蹤或改變治療方式的指標,對於肝癌發生率高的東方人,是很重要的突破和福音。施教授並強調,這種技術也提供了高度“個人化”的醫療模式。一般的個人化醫療多需要依據基因及蛋白的生物標誌,來評估疾病的治療效果及預後存活;但是,基因的研究往往有賴於極為昂貴的儀器,或深奧的基因變異分析。本研究團隊利用傳統的核磁共振的血流功能影像分析,也同樣可以為每一位病患量身訂製的個人化醫療。

預防心臟病猝死 須檢測動脈「軟斑塊」

預防心臟病猝死 須檢測動脈「軟斑塊」#顯影劑

心臟病長期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光在2006年,便有一萬三千人因心臟病死亡,如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成為日益重要的課題。心臟病中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成因為脂肪和鈣質沈積在心臟的冠狀動脈管壁內,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使血管狹窄,當動脈鈣化與斑塊太過嚴重時,心臟肌肉便會缺氧、壞死,稱為狹心症或心肌梗塞。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放射診斷科-林哲弘醫師指出,要找出心臟冠狀動脈的問題,以往多半依賴心導管檢查,但在64切面立體電腦斷層攝影問世後,無需插管、住院,只要閉氣一次(約15秒),即可掃描完心臟,成為除了心導管外,唯一可以看清楚冠狀動脈的檢查方式。電腦斷層的心臟檢查分兩類,可同時進行,一是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檢查,不須注射顯影劑,非侵襲性,可以迅速了解冠狀動脈血管鈣化的狀況,藉以判斷未來心臟病發的危險。第二種心臟檢查須施打顯影劑,進行冠狀動脈顯影,準確度和傳統心導管一樣,而其優點可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偵測動脈內含脂肪的「軟斑塊」,這往往是心臟病猝死的元兇,早期診斷治療,有助於控制不確定的發病風險。另外,癌症已多年蟬連十大死因首位,肺癌則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2006年便奪走全台約五千人生命。以往的肺癌篩檢多依賴胸部X光,但受限於肋骨、心臟的阻礙,僅能偵測約一公分的病灶,而與油煙有關的肺腺癌,相當比例在此時已轉移,治療效果有限。林哲弘醫師表示,利用64切面電腦斷層進行肺部檢查,不但輻射劑量低,無侵襲性,只需閉氣不到10秒鐘即完成掃描,可偵測微小病灶,是目前早期發現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且透過電腦處理,可產生立體的肺部影像,提高肺癌偵測,方便日後追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