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母

當繼母 妳必須弄懂妳的丈夫在想什麼

當繼母 妳必須弄懂妳的丈夫在想什麼#繼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有繼子女,不管他們幾歲,你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你丈夫。簡單來說,在繼親情境中,你會不會幸福(或你是否將活在悲慘世界),主要得看這個隊友夠不夠力。為人繼母這條路,一路上不免遭遇困難,顛顛簸簸。丈夫怎麼做、丈夫的態度,將決定你的生活品質會是壓力破表,或者基本上可以忍受,甚至還挺不錯的。此外,繼子女與繼母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好是壞,其實是由你先生定調,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你怎麼做。男人如果能清楚告訴你、告訴他的孩子(不論四歲或四十歲),他把你們的婚姻擺在第一順位,就算你和他意見不合,他也在孩子面前支持你(即便事後私底下不認同),並且讓孩子看到他愛你、珍惜你,你將一直留在這個家,你的丈夫是在向孩子示範,讓孩子知道該如何對你,要有禮貌、要尊重。碰上常見的繼親障礙時,像是繼子女不曉得該站在誰那邊、他們討厭你、他們憤怒父親的人生已經向前走,此時問題能否解決,你的先生百分百是關鍵。他如果堅定地站在你這邊,就連碰上不合作的生母挑撥離間,帶來免不了的影響,你們兩個人也能減輕傷害。事實上,離婚後再婚的父親,太常做不到站在新妻子的陣營,內心糾結,一下子站在A那邊,一下子站在B那邊;一下子支持對妻子發脾氣的孩子,一下子又替自己辯護,堅持自己選對了結婚對象。這一類的衝突,大多在男人的腦海中上演,很少真的說出口,但幾乎所有原配過世或離婚的父親,無不感到在新妻子和孩子之間左右為難。事實上,這種原始的內在衝突,正好能讓你趁機檢視與了解你的丈夫。除非他解決了自己內心的混亂,要不然他扮演的雙重角色(既是你丈夫、又是孩子的父親)將決定了他會怎麼做,耗光他的精力,讓他自己和你的幸福蒙上陰影。此外,我訪談的男性還談到另一種左右為難,他們覺得對兩邊的孩子都有責任──來自前後兩段婚姻的親生子女,或是親生子女與繼子女。男人在離婚後,特別容易沉溺於罪惡感之中,甚至刻意不讓自己忘掉。如果他們當上繼父,他們會和繼母一樣碰上角色矛盾。繼母通常感到被誤解、被折磨、被批評、被塞進刻板印象,而娶了她們的男人則通常感到無力與恐懼,不管怎麼做都不對。消極以對,只會愈來愈糟關於再娶的父親,有一種老掉牙的講法:男人被愚弄了,他原本是很好的人,只是被新妻子「挾持洗腦」。父親是完完全全的老實人,被蒙蔽、被脅迫,和邪惡的繼母形成對比。每一個刻板印象的象徵性力量,都源自另一個刻板印象,每當有人和安妮一樣,談起身為繼女的經驗,刻板印象之間更加糾纏不清。許多我訪談的繼子女都會說,他們的父親很慈愛,很好相處,新妻子利用他們這樣的人格特質操控他們,故意在男人和子女之間從中作梗,「分開他們」,「好獨占男人」。這些男人的妻子同樣也講著可預期的話,自己是好人,繼子女是壞人,老公「很容易受騙」,受不懂分寸的成年子女操控。男人不但「沒注意到問題」,還不願意起衝突,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男人被動,與穿著閃亮盔甲的騎士相反。有繼子女的女性,通常感到先生全然缺乏紳士作為,發生和繼子女有關的衝突時,先生留她們一個人「在風中孤立無援」。其實離婚後再找伴侶的有子男性典型回應:只要他們覺得左右為難,一邊是孩子,一邊是老婆,他們就會突然間什麼都聽不見。雖然不管事和逃避是很常見的情形,卻對繼親關係有著很大的殺傷力。許多時候,情緒來得又快又猛,但父親/丈夫沉默以對,彷彿身處無風無雨的風暴中心,他是被所有人圍攻的好人。然而,到底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男人會「沒能力要孩子聽話」?為什麼男人「在蠻橫的妻子不讓他見孩子時」,不願意「勇敢對抗」?男人的懦弱無能,男人的不肯有所作為,這些指控到底來自何方?此外,這個男人除了是你能不能幸福、能否成功與他的孩子相處的關鍵,他究竟是誰?(本文摘自/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時報出版)

繼母努力想修補關係 卻覺得難如登天

繼母努力想修補關係 卻覺得難如登天#繼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某方面來講,所有不快樂的繼母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性別似乎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女性想與人連結,想當「工匠」,修補好功能失調的繼親家庭荒廢的房子,我們想「修補關係」,把「前孩子」帶回家照顧。我們想當好人,感化不聽話的叛逆繼子女,讓他們浪子回頭,雙方成為一輩子最要好的朋友。對女性來說,我們不只很想這麼做,這種要對抗現實的事,甚至令我們感到不做不行。到底為什麼要接下這種難如登天、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即使理智勸我們不要?因為我們就是一定得做。專家告訴我們,女性的自我價值,以及她最根本的身分認同,與她的人際關係成不成功密切相關,甚至分割不了。社會學家與家庭專家維吉尼亞.施瓦茲博士(Virginia Rutter)的結論是,「大量的研究顯示,女性的自尊與人際關係是否融洽息息相關,繼親家庭也是一樣的情況。」簡單來說,我們女性需要喜歡別人,也需要被別人喜歡,缺一不可,否則我們會感到自己沒做好,是一個失敗者。女性被教養成認為必須替每一個人負責我們認為需要解決繼親家庭碰上的問題,把問題當成自己的責任。這種看法根深蒂固(數十年來,父母與社會都是那樣告訴我們),幾乎不可能抗拒。伊麗莎白.卡特(Elizabeth Carter)是美國威徹斯特郡家庭治療學會(Family Institute of Westchester)的創辦人與榮譽主任,以及《無形的網:家庭關係中的性別模式》(The Invisible Web: Gender Patterns in Family Relationships)的共同作者。她指出,「女性被教養成認為必須替每一個人負責。繼母要是看見孩子不開心,或是丈夫無能……她就會過去幫忙。女性會想辦法解決問題──不論那究竟該不該由她們想辦法。」我們知道繼親家庭有大量問題,有著人際關係的障礙與煩心事;我們有大量的理由懷疑自己、責怪自己,覺得自己沒做好。事實上,貝勒大學的貝雷博士發現,在再婚家庭裡,繼母是所有家庭成員中最會批評與責怪自己的人。在這一點上,我們和男性有著天壤之別。研究顯示,繼父參與繼子女事務的程度低非常多──內心也沒那麼多的衝突、壓力、罪惡感。此外,我們的先生不論本身是不是繼父,對我們認為必須把每個人團結在一起的想法,以及我們心底深處深深的挫敗感,皆感到相當困惑不解。女性與男性看待繼親家庭問題的性別差異,有可能讓夫妻之間無法同心,增加妻子的疏離感與挫敗感。我們全都能明白繼母布蘭達的感受。布蘭達有兩個小小孩,還有一個青春期繼子,她告訴我,「有時我會恨自己不能做得更好,無法讓我們成為一個家,永遠在和先生吵他兒子的事。」女性有時會對無法建立連結、無法解決問題,感到耿耿於懷或許那解釋了為什麼在我的訪談過程中,好幾位有繼子女的女性,告訴我相同的故事,或是某種版本類似的故事,以相似到出奇的方式,談彼此共同的憂慮。我們努力溝通,但無法溝通,誤會與誤解產生,我們一再感受到挫敗與怨念──必須面對男方的孩子時,他們有時會引發我們心中醜陋的情緒,那些我們覺得自己不該有的禁忌情緒。那種感覺就像某位繼母告訴我的話,「救命啊!我困在電影裡!」首先,接受現實,承認不管我們的繼子女幾歲,試圖排擠繼母是繼子女的慣例。他們會在有意無意間做出一些事,讓我們感到被無視、孤立、沒人感激。繼子女會在暗地裡發送訊號,或是有時一點都不偷偷摸摸,明擺著就是希望我們消失,把我們從照片裡修掉,或是在電話答錄機上留言時當我們不存在。我聽過一則故事,有一位女性的繼女結婚時,沒邀繼母參加婚禮,即便她已經和這名年輕女性的父親結婚近二十年了。繼女的理由是「媽媽會心情不好」。她先生很有擔當,出面告訴女兒,他們兩個人會一起出席,要不然他也不去了。然而,這位繼母一直沒能真正釋懷,情有可原地好長一陣子不再努力和繼女來往。發生那件事之後,我明白不論我多努力,不管我對繼子多好,他仍不會敞開雙手擁抱我,不會把我當家人。我不怪他。真的,我跟他確實沒有血緣關係。反正不管怎麼樣,在那之後我想明白了,我應該把心力用在婚姻和自己的身上。他的事,我不想管了。(本文摘自/變身後媽:打破壞皇后詛咒,改寫伴侶關係與母親形象的新劇本/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