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肪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

講座/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血脂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如何控制飲食以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逾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重要課題,希望大家藉由此場團體衛教了解相關飲食對策,常保健康。此場團衛將由營養師王若昱介紹糖尿病病友該怎麼吃及飲食注意事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血油高怎麼吃?時間:106年6月21日 星期(三)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樂觀的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較低

研究:樂觀的人罹患心臟疾病風險較低#血脂肪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性格開朗的人不太可能有高膽固醇。研究發現,中年樂觀者有更好的「好膽固醇」水平,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並有助於消滅壞的膽固醇。此外,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也有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參與血管硬化的脂肪分子。研究人員說,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樂觀的傾向,可產生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審慎的飲食、良好的體重控制。美國分析研究數據,包括電話訪問和實驗室測試990位40-70歲的中年者。訪談的基礎,根據同意或不同意的語句,如「我不確定」、「我會期待更好的」等,參與者的樂觀程度分數為6-30。樂觀分數較高的人,也有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這個理想的膽固醇形式,被認為是能預防心臟疾病。對於樂觀的規模每增加五點,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每100毫升就會增加1毫克,相同的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將轉換為3%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而適量運動也可降低6%心臟疾病的風險。領導研究報告的作者朱莉亞說,這是一個額外的證據表明,我們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相互交織的,有樂觀的觀點看世界,可能對我們的健康有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不過紐約羅斯福醫院心臟病專家弗朗茨則表示,很難去說是否樂觀會改變、影響膽固醇,或者還有其他導致膽固醇變化的可能性。

醫訊/糖尿病與血油高要怎麼吃?

醫訊/糖尿病與血油高要怎麼吃?#血脂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隨著飲食快速西化,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相關死亡率更是逐年快速上升。糖尿病人最常見的死因為心肌梗塞,主要導因於持續性的動脈硬化。且有報告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併有血脂肪異常的現象,更加容易發生動脈硬化相關疾病,因此如何控制飲食以將血脂肪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新北市亞東紀念醫院特舉辦「糖尿病與血油高要怎麼吃?」講座,邀請王昱鈞營養師主講,活動無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到,以免向隅,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與血油高要怎麼吃?時間:101年11月20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1樓思源廳洽詢:02-8966-7000轉1001或2002

減肥要注意!誤用單一食物控制飲食

減肥要注意!誤用單一食物控制飲食#血脂肪

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人們穿著也漸趨輕便,無法再利用厚重外衣來掩飾突出的小腹及臃腫四肢,這正是大家最常想起減重的時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石宛沛說,正確減重的不二法門當然是規律運動及飲食控制,然而,究竟怎麼吃才能窈窕又健康呢?石宛沛表示,健康且均衡的減重飲食是以全穀類食物為基礎,搭配充足的蔬菜水果,適量奶類及蛋、豆、魚、肉類。油脂及單醣類的食物則不建議過量攝取,因此坊間常聽到的肉類減肥法或是蘋果減肥法,短時間內雖會使體重快速下降,但因為攝取的食物單調沒有變化而不易持久,且可能造成副作用,像是單純以肉類做為熱量來源,長期攝取會造成腎臟損傷,使用單一食物飲食控制也容易造成肌肉流失。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全穀類富含鉀、鎂、鈣及膳食纖維,有助於血壓控制,此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還可增加飽足感。石宛沛進一步解釋,以每100公克的糙米與白米比較,糙米所含膳食纖維約為白米10倍,因此,她建議欲減重的民眾,以全榖類及其製品取代精緻穀物攝取,再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蔬菜水果,並適量攝取蛋、豆、魚、肉類。此外,石宛沛提醒,有些五榖雜糧類的食材容易被誤認為蔬菜類,如:地瓜、芋頭、南瓜、山藥、馬鈴薯或玉米等,若是將這些食物當作低熱量的蔬菜大量攝取,體重可能不降反升。延伸閱讀「全榖高纖飯糰」: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800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血脂肪

農曆年前的氣候變化極大,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一項考驗。再加上過年難免想以豐盛佳餚來犒賞自己並放鬆心情,就常使人在年節氣氛中,疏忽了身體的保健之道。但是,別忘了,有心血管疾患的朋友的三高控制工作是不能跟著放假的!過年的應景食品多以高鹽分、高糖分、多油脂等成分為主,熱量極高,再加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很容易攝取超過身體每日的需要量,使血脂肪上升,而容易讓動脈阻塞硬化。而市民朋友又常因天氣冷,懶得起身運動,因此更加重心血管的負擔。若市民能夠每天正確選擇食物,注意攝取量,並搭配規律運動,將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提供年節時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第一招,溫差血壓要注意。第二招,輕食養身顧健康(健康主食聰明挑、肉類海鮮謹慎選、新鮮蔬果多食用、醬料低脂低負擔、飲料酒類慎攝取)。第三招,暴飲暴食不可取。第四招,規律運動保健康。第五招,天天開心健康來。小小的生活改變對健康有大大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祝福市民朋友開心健康過好年。延伸閱讀「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id=374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

研究指出天天吃全榖 可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血脂肪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榖類、奶類攝取不足,而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飲食型態又在在影響身體外在及內在表現。因此,培養好的飲食型態是國人刻不容緩的一大課題。很多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而全榖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表示,以每100公克為例,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3.3克)約為白米10倍(約0.3~0.4克),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行政院衛生署新版國民飲食指南草案建議「全榖雜糧當主食,營養升級質更優」,即是三餐以全榖為主食,至少應有1/3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榖類。林詠霈解釋,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如:糙米、紫米、大麥。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因此,林詠霈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榖類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為了方便民眾平時就可以攝取到全榖類,中興院區營養科提供2種簡易全榖食譜供民眾參考。其一為:「十榖漿」,有別於一般五榖漿,食材選用上更豐富多元,糙米、燕麥粒、黑糯米、大薏仁、小薏仁、蕎麥、紅豆、麥角、小米、玉米粒,富含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也可以依各人口味加入核桃、腰果等堅果類。堅果類含豐富的維生素E、不飽脂肪酸、鎂離子等礦物質。其二為:「養生雜糧餅乾」,全榖雜糧粉佔麵粉比例約60%,減少砂糖並以芥花油取代無鹽奶油,提供優質油脂,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吃起來更多了一股淡淡榖香,更可隨個人喜好添加蔓越莓乾、葡萄乾、堅果類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提醒您,如果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時間DIY時,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平日攝取的主食,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等,換成纖維質、維生素較高的全榖類及其製品,並搭配天天五蔬果及均衡飲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延伸閱讀「雜糧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439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

更年期婦女做好健康規劃 不怕慢性病找碴#血脂肪

隨著國內婦女預期壽命的增加,中老年婦女的保健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去十幾年之中,65歲以上的人口急遽增加,就台灣來說,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可已經超過百分之七,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台北市婦女的平均壽命,已經高達82歲。所以說高齡社會的問題就是女性的問題,一點也不為過。更年期婦女需要做好健康規劃的原因,除了平均壽命的延長之外,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必須加以考量。以台灣地區來說,1990年的時候,平均6.2個有收入的人口,扶養一位老人﹔到了2020年的時候,平均2.5個會賺錢的人要撫養一位老人。因此,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影響以外,也會為的下一代帶來許多負擔。臺安醫院婦產科 - 周輝政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醫院都開設有更年期婦女保健門診,也有許多婦女也到醫院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但是更年期婦女除了到醫院門診,補充荷爾蒙之外,更應該做好防老的健康規劃,醫療院所也應該提供這方面的訊息與衛教資料。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年齡超過65歲的婦女當中,每一千個人就有550位患有關節炎,442位有高血壓,128位有糖尿病。周輝政醫師說,在台安醫院的更年期門診當中,也發現有40%有血脂肪過高的情形,另外也有極大比例有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在更年期門診,如果能發現這些疾病的早期徵兆,加以適當的保健教育,由飲食和生活習慣加以調整,將可以減少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由於這些慢性疾病,有許多在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療方式,預防的工作就十分重要。舉例來說:一旦骨質疏鬆發生以後,即使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補充鈣質,或是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大多只能維持骨質不再流失,或是只能增加一些骨質,沒有辦法再恢復到正常的狀況。退化性關節炎也是類似的狀況,一旦關節軟骨磨損,就很難恢復到正常。更年期婦女可以藉由以下的方式,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1. 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運動,攝取足夠的鈣質,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鎂以及維生素D。2. 預防心臟血管疾病:調整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適量的運動,補充維生素E以及植物性荷爾蒙。3. 預防和治療停經相關症狀:補充植物性荷爾蒙,鈣質,維生素。4.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減輕關節的負擔,調整姿勢,適當的運動,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周輝政醫師提出,由這一兩年國內外醫學會議以及醫學雜誌所討論的內容來看,更年期的保健已經不再只是強調荷爾蒙補充療法。以2001年七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裡面的一篇文章來說,已經提昇植物性荷爾蒙以及另類療法在更年期保健上的地位,其重要性和荷爾蒙補充療法可以說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狀況會成為優先的選擇。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更年期症狀的治療,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必須要看個人的狀況,因人而異。雖然文章中也提到內科醫師和婦產科醫師對於更年期症狀的處置,往往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由於這篇文章刊登在權威的醫學雜誌,仍有其指標性。許多婦產科的醫學雜誌,也探討到更年期症狀的中草藥治療方式,例如:當歸、人蔘、黃荊或是貫葉連翹等等。但是由於許多中草藥的藥性和副作用並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不同的來源品質也相差很大,並且有可能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周醫師建議,使用之前還是要請教醫師。因此,醫師應該提供病人更多的資訊,讓更年期婦女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