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

勿忽略昏倒警訊 心肌梗塞猝死有年輕化趨勢

勿忽略昏倒警訊 心肌梗塞猝死有年輕化趨勢#台大

一位46歲竹科工程師一次在工作期間昏倒且心臟停止,所幸經過CPR救回。這位工程師沒有慢性病,也無肥胖問題,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心因性猝死是因心臟疾病所引起的非預期性的死亡,猝死的患者有8成為冠狀動脈疾病引起。根據統計,以男性來說,高風險機率多發生在50~60歲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族群,女性4~5成的心肌梗塞則有一半是因為遺傳性的心律不整造成,多表現在頭暈,嚴重時甚至會暈倒。 「昏倒與猝死只有一線之隔」不可忽略的身體警訊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內科林廷澤醫師表示,不要忽略暈倒的危機,暈倒與猝死只有一線之隔。傳統的猝死危險因子與冠狀動脈疾病的因子大同小異,如肥胖、暴飲暴食等,但根據這幾年的統計,遺傳或者甚至天氣較熱脫水,也都有可能造成心肌梗塞的發生。 以這個工程師的案例來說,本身沒有肥胖問題,但曾經因為心律不整而有猝死經驗,也有裝設傳統的心臟除顫器,非典型疾病原因造成的猝死已有年輕化趨勢。」 他也特別提醒民眾,如果有暈倒病史一定要就醫檢查潛在的問題,較為獨特性的心律不整會引起暈倒,甚至可能猝死。 (圖/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心臟內科 林廷澤醫師) 最新心臟除顫器 預防猝死降低影響生活 根據統計,猝死高峰為45~65歲,如果是血管造成的冠狀動脈嚴重問題,有1/3到院前就可能已經死亡。「針對預防心律不整造成的猝死,植入心臟除顫器是最有效的方法。」傳統心臟除顫器由於體積較大,加上需要連結電線至心臟血管,除感染機會高,有時也會因為動作太大使得導線斷掉又需要再手術。 「曾有一位中壯年男性患者戴傳統心臟除顫器健身,結果因為太過用力造成傷口裂開。」現在最新的心臟除顫器不僅體積小,且只需要安裝在腋下皮下位置,對患者生活影響大幅降低。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詹志洋主治醫師說明,安裝心臟除顫器是很複雜的流程,因此需要心臟內科與外科團隊的合作,詹志洋醫師提醒裝設去顫器的患者,只要經過三個月的傷口修復,就可以健身、游泳、運動,出國的話也要記得帶電子式醫療卡,避免過海關困擾。 兩位醫師也提醒,猝死僅幾分鐘的時間,不管天冷還是天熱都可能有風險,民眾除了要遠離三高、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如果有遺傳性高危險群,也建議提早檢查評估是否需要裝設心臟除顫器,並培養規律運動來強化心肺功能,才能減少心因性猝死的奪命危機。 (圖/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詹志洋主治醫師)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常有長輩因老化而吞嚥困難,吞不下又怕營養不良該怎麼辦?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在社區中沒有明顯疾病的長者,有10~12%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雖然看起來都還能經口進食,但一不小心,食物可能會誤入氣管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延伸閱讀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吞嚥困難常見症狀、高危險群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蕭名彥表示,除了高齡長者外,有腦傷、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頭頸癌病患如口腔癌,或是其他精神性吞嚥困難,也都是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吞嚥困難常見的表現主要分為3種:1.容易嗆到:常咳嗽、有痰、喉嚨癢2.吞不乾淨:得分多次吞、喉中有異物感、吞嚥很費力3.吞不下去:口水多、費力且有疼痛感,多為嚴重中樞神經性疾病導致吞嚥障礙評估方法則分為評估病史、透過臨床檢查確認生命跡象、口腔結構、吞嚥測試,以及儀器檢查,包含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吞嚥內視鏡檢查以及壓力檢查。蕭名彥說明,最常見的吞嚥攝影檢查,可透過X光評估完整吞嚥結構;吞嚥內視鏡則是可觀察到食物吞嚥時的全貌,以便評估是否有吞嚥障礙。吞嚥障礙居家訓練方法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表示,對於治療吞嚥障礙的訓練方式,有直接與間接訓練2大原則,主要區分差別在於「有沒有用食物」。直接吞嚥訓練為利用直接進食食物,邊吃邊訓練;間接吞嚥訓練為強化舌頭、雙唇、臉頰、咽部、聲帶等部位肌肉,目的在於幫助吞得更安全。若只是一般因年齡老化,而非疾病所造成的吞嚥困難,張綺芬表示病患日常可透過以下「居家自我吞嚥訓練3方法」,目的就是要訓練聲帶肌肉,因為聲帶的緊度正是吞嚥能力的最後一道防線: 大聲說:盡量大聲說話,可以朗讀報紙、文章等喜歡的文句。 高聲唱:高聲唱歌、可跟著伴唱帶一起唱。 努力吃:只要可以吃得下、安全吞下食物,就要努力吃,吞嚥咀嚼的動作就是最佳的吞嚥訓練。吞嚥困難不一定適合喝營養品至於長輩只飲用營養補充品,會對健康或吞嚥安全造成影響嗎?蕭名彥回應,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飲用營養品,若未經過吞嚥障礙評估,正視吞嚥問題,除了在吞嚥過程中恐有嗆咳危險,長期沒有好好訓練吞嚥肌肉,更會導致肌力下降而連帶影響吞嚥能力。王亭貴最後強調,其實疾病與老年退化導致的吞嚥障礙並不同,若透過吞嚥訓練問題仍無改善,一定要就醫透過醫師評估治療。張綺芬則建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介入方式,若民眾或病患希望進行居家吞嚥訓練方法,亦需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臨床評估與實際指導後,確認符合病患狀況及安全性再進行。

台大雲林外展門診 全口服新藥滅C肝

台大雲林外展門診 全口服新藥滅C肝#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雲林縣的C型肝炎盛行率一直高於全國平均值,且肝病是國病,加上當地民眾對於C型肝炎認知普遍不足,為消滅C型肝炎,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主動開啟外展門診,且醫護團隊走入雲林鄉鎮,主動「撈病人」進行治療。配合健保全面給付全口服新藥政策,致力雲林縣C型肝炎的根除。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肝膽醫學中心徐士哲主任表示,台大雲林分院是全國第一個啟動C型肝炎全口服藥外展門診的醫院,服務地點包含大埤、元長等偏遠鄉鎮。去年4月首度啟動,每一到兩週下鄉一次,以提高偏鄉民眾就近就醫的便利,為達到早日根治C型肝炎的目標。C肝治療療程短、副作用低 服藥意願增根據國家C型肝炎旗艦計畫辦公室統計,雲林縣2016年C型肝炎盛行率高達12.3%。其中又以元長鄉與大埤鄉居雲林縣之冠,高達15%。徐士哲主任說,C型肝炎盛行的原因有很大部分與醫療資源缺乏有關,就醫不便加上當地民眾認知普遍不足,誤以為罹患C型肝炎只要肝指數正常就沒事,願意主動到醫院就診的民眾不多。過去曾有一名50歲患者,罹患C型肝炎已8年。5年前曾嘗試以傳統療法治療C型肝炎卻不幸失敗,後續只能長期追蹤。2年前健保開始給付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但這名患者不符合當時的健保給付規範。一直拖到去年8月,健保放寬給付條件,該患者才能受惠於全基因型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治療。今年5月回診追蹤,該患者體內已無C型肝炎病毒。C肝害全身 早期治療才能「治肝保腎」徐士哲主任指出,感染C型肝炎病毒會造成全身性傷害,包括糖尿病、食道癌、攝護腺癌、心臟病等十大肝外病變風險。尤其對腎臟的危害最劇,甚至未來腎功能受損惡化到需要洗腎的機會,也比未感染C型肝炎者的風險多出三倍,及早治療C型肝炎才是「治肝保腎」的關鍵。今年健保開始全面給付全基因型1至6型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療程縮短、副作用低,只需8至12週即可根治,患者服藥順從性高,且治癒率成效高,才有機會以外展門診方式到當地治療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是山地與偏鄉外展門診的一大治療利器,建議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趁此機會積極治療C型肝炎。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

先天性心臟病作祟 男童一出生就全身發黑#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出生全身黑漆漆,他心臟病上身險丟小命!這名楊小弟弟產前就被診斷出「法洛氏四重症」,原先計畫出生後替他進行手術,不料,在31週時卻早產,不僅體重只有1390克,還因血氧過低,導致全身發黑,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因此,在他一個月大時,決定冒險開刀,所幸術後恢復良好,體重也逐漸增加,目前是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血氧過低 易使人發黑陷入危機台大醫院外科部黃書健醫師表示,法洛氏四重症是先天性心臟病的其中一種,有主動脈跨位、右心室肥大、肺動脈狹窄、心室中膈缺損四大問題,像楊小弟就是屬於肺動脈狹窄較為嚴重,所以,才會使他血氧降至30、40,一天比一天黑,甚至出現呼吸喘、心臟擴大等問題,就連藥物治療、呼吸器也無法獲得改善的情形,不過,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大部分都可以緩解不適。早產兒心臟開刀 風險、死亡率皆高雖然說接受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解決問題,但兒童先天性心臟手術的複雜、困難度高,特別是早產兒,因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不管是不跳、亂跳都會增加危險性,可堪稱是心臟疾病手術最具有高風險、死亡的族群。不過,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重義醫師表示,當兒童體重超過2公斤時,基本先天性開刀的成功率高達85~90%,反之,若低於2公斤時就要特小心,因為患者心臟發育不全又小,加上手術需藉由體外循環來進行,傷害性高,所以,對於此類的患者都建議分段來進行,以降低風險。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一直高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之冠,因初期無明顯症狀且容易復發,造成診斷與篩檢上頗有難度,特別是腺癌,所以,台大校長楊泮池特地跨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組高速定序技術研究肺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歷經3年,終於發現華人肺腺癌高危險的關鍵,在於遺傳基因YAP1異常,只要揪出早期,就可以降低5.9倍的罹癌的風險,並及早接受治療。基因異常者 罹癌率不僅提升還有早發性研究團隊首先將一個高度發生肺癌的家族其成員,進行全基因體組定序,分析高速定序產生的巨量數據後,找出與肺腺癌相關的基因異常,再利用1000多例肺腺癌病人、健康者資料進行驗證,結果發現,位於基因YAP1上的1個位點異常與肺腺癌相關,異常相對於未攜帶者肺腺癌風險為5.9倍。此外,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一般肺腺癌的發病年齡55~65歲,攜帶YAP1基因異常的肺腺癌23名病人中,有12名發病年齡小於60歲,由此可見,攜帶YAP1基因異常亦有早發性肺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期望在未來不僅能做為參考指標外,也能實際運用於臨床篩檢,預計1~3年後民眾可至醫院抽血檢查,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台大斷層掃描儀 揪出癌症更迅速

台大斷層掃描儀 揪出癌症更迅速#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若要確定自己是否有罹癌,已目前的醫療科技來說,大多都是採用切片的方式來檢查,雖然準確性高,但往往都花費數十分鐘至一小時才能得到結果,而日前台大研究團隊,研發出一台斷層掃描儀,以非侵入的方式,診斷癌症等各式疾病,而目前已在皮膚癌、大腸癌及黃斑部病變成功運用。黑色素皮膚癌 竟可提早半年被檢出台灣大學黃升龍教授表示,這台斷層掃描儀主要是以非侵入的方式,光照透析皮膚表皮層,適用於人體不同部位,只要腫瘤長到0.01毫米,就可直接、快速的觀察組織結構,以及血球細胞之活體動態影像,有助於幫助各式疾病及早發現,好比黑色素皮膚癌,就可比現在提早半年檢出。而目前已分別在皮膚癌、大腸癌及黃斑部病變,進行各式臨床、前臨床及動物實驗,藉由切片的H&E染色比對,以驗證本技術之有效性,且現在也已與北、中、南多家教學醫院在免疫風濕、小兒科及皮膚科之臨床/前臨合作,期望此項診斷技術可早日優先應用於國內。

亞洲換心之冠!台大已完成504例

亞洲換心之冠!台大已完成504例#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58歲的江先生,在今年2月時到台東去玩,卻意外發生心肌梗塞再放置再放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葉克膜維生系統、左心輔助器,而在治療期間,心臟血管發生問題,引發心衰竭,造成血液流量不足,最後因雙小腿缺血壞死,而接受雙下肢膝下截肢術,目前已順利出院。心臟移植手術 只有腦死者才能捐贈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目前已完成504例換心手術,據統計國內每年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者,平均來說只有85位,主要原因在於捐贈者少,且心臟移植手術只能靠腦死才能捐贈,活體是無法捐的,所以才會少之又少,此外,台大醫院外科部賴鴻緒醫師表示,目前已完成的504例佔全亞洲之冠,領先於韓國400多例。1歲以下孩童 平均1~2年才能找到適合心臟雖然目前已完成多項心臟移植手術,但對於少數病人來說,存活的機率可能就沒有一般人來的高了,對此,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王水深醫師表示,換心手術若對於一般狀況良好的病人來說,存活率可達到97.67%,但對於已經開過刀的病人而言,進行換心手術會因周圍的沾粘,而增加困難度,存活率達64%,另外就是已裝上葉克膜的病患也會增加手術困難度,存活率達50%。不僅如此,台大小兒心臟外科陳益祥醫師表示,其實等待換心的孩童更可憐,因為10公斤的孩子,最多只能用30公斤孩子的心臟,所以,對於1歲以下孩童來說,捐贈者又比成人來的更少,平均每個人需等1~2年才會等到適合的心臟。最後,醫師們也呼籲各位民眾,發揮社會大愛,支持器官捐贈,幫助所有病患,提高存活率。 

鴻海跨醫療 與台大攜手治療癌症

鴻海跨醫療 與台大攜手治療癌症#台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永齡健康基金會與世界放射治療設備公司瓦里安、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加上鴻海集團進行產、學、研三方合作,共同簽署備忘錄,期望在未來能為所有華人提供減低痛苦、更好、更先進的治療科技。郭台銘先生建立的癌症預防、治療及研究中心,永齡健康基金會將與瓦里安合作,項目包括提供亞太地區放射治療臨床學術研究及訓練、共同研發次世代光子及質子治療設備,並擴及放射治療周邊設備開發等。提升醫療技術 減少時間與負擔在光子技術共同研發上,將打造新型態的設備,有效節能並減少病人的等待時間,並且讓病人負擔經費減少50%;在質子治療部分計畫有效縮小質子治療設備體積,使其技術更加普及;後續生醫設備製造上,鴻海科技集團將提供全球頂尖開發科技服務。此次開創性合作,成功連結世界三大第一,同時讓美國醫療、台灣科技開啟合作契機,從設備開發、治療過程中學習經驗與不斷完善,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能提供華人世界提供最優質的癌症治療服務。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預計2018年加入癌症臨床服務,配合剛竣工之永齡生醫工程館,將與永齡健康基金會展開全面性產學研合作,結合國際頂尖醫療設備大廠瓦里安,將放射治療高科技產品研發技術引進臺灣,帶動臺灣生命科學產業,在預防、研究、設備、製造與技術轉移上,邁向華人癌症醫學治療新的里程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