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適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調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你我都是癌症候選人!人體每天都會形成五千至六千個癌細胞,體內的免疫細胞也會將之擊退。然而,那些沒被消滅的癌細胞,會花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慢慢變大成腫瘤。因此,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在癌症已從「絕症」變成「慢性病的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防癌→罹癌後做好心理調適→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安心接受治療→維持健康,持續追蹤。癌症與飲食生活、環境、基因和生活習慣 息息相關醫師在問診時會詢問患者諸多事項。其中,一定會問及家族病史,詳細詢問與病患有血緣關係者所罹患的疾病和死亡原因。這是因為疾病有時會和遺傳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若家族中有人罹患癌症,大致來說,會和以下兩件事有關:第一是基因問題。也就是說,這些人體內引發癌症的基因與讓癌症加速發展的基因非常活躍,或者缺少可以抑制癌症的基因。擁有這些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罹患癌症。但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也一樣,生病不單只有基因的問題。除了基因之外,另一個和癌症有關的代表性因素就是環境因子,換句話說,就是因「生活習慣不良」而引發癌症。一般認為,環境因子和罹癌的關係更加密切。若是在同一個家庭生活,飲食、運動、抽菸、飲酒等各種生活習慣,會從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直到孩子,代代相傳,這種生活環境或許會形成容易罹癌的體質。大家只要思考一下食物就可以了解。「口味較重」、「口味較淡」、「甜的」、「辣的」等,每個家庭偏好的調味方式都不一樣,這就是代代相傳的家鄉味。若是住在海邊、以捕魚為業的家庭,每天吃的菜色應該多半是魚類料理;以務農為業的家庭,飯桌上應該會經常出現當季蔬菜。至於料理的烹調方式,也一樣會代代相傳。我們知道,口腔內的牙周病菌、胃壁上的幽門螺旋桿菌與長住在腸內的數兆個腸內細菌,或是皮膚上的常見細菌等,都和疾病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和我們人類共生的細菌,主要是遺傳自父母親,因此和家人罹患相同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所以,如果家人和親戚中有很多人都罹患癌症,就必須多加注意飲食內容和生活習慣。癌症不只是基因的問題,也與飲食生活和環境脫不了關係。被告知罹癌 如何活得滿足?不管罹患什麼樣的疾病,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消除患者的不安。為了幫助患者消除正在與癌症搏鬥的不安,在安寧病房與緩和醫療病房裡,除了醫療之外,還會進行各種措施。在基督教系的安寧病房設有禮拜堂,神父或牧師可以來跟患者談話,此外也有佛教系的安寧病房,而這些具備宗教功能的設施,就是為了緩和患者在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而設立的。若是國立或公立醫院,雖然無法將宗教融入醫療活動,但並不會阻止患者本身的信仰和信心。即使是國、公立醫院,若患者或家屬有需要,還是可以請神父、牧師或法師到醫院來探望。生命終有一天會走到終點。直到最後一刻,醫護人員都會竭盡全力「讓患者活得滿足」。當然,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離別都是痛苦而悲傷的,但患者若能和醫師、護理師,以及家人和重要的人建立起信賴關係,一定可以心懷滿足、感謝,帶著笑容離開人世。當生命步入終點時,「讓患者活得滿足」便是第一要事。因此,病患若能信賴醫療團隊,家人與重要的人,一定能了無遺憾、心無畏懼地離開。(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時報出版)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

人生總在窮忙?開始快樂工作5步驟#調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丹麥作家赫曼.邦曾寫道:「愛你的工作,是唯一能讓你與生活和平相處的方式。」;但搞不好你現在正想著:「太好了,那我一定要找一個能發揮自己的工作。」當然也可以,但其實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能有發揮自己的空間。5個步驟 快速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不過,讓我們先來看看幾個例外,是佛陀談「正當收入」所提到的例子:做軍火商、色情仲介、毒品販子或是屠夫,都不是好的工作。至少不要做會殺生的事,否則就像不斷供給黑狼食物一樣。其他工作,你都可以試試看。以下5個步驟,可以帶領你很快地走上快樂工作的道路:1)把握當下/做任何事情時,試著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當你的思緒飄到過去或未來時,或是因為在乎事情的結果或感受到壓力,請認真看待這些事情,而後放下心裡的情緒。你愈是能專注在事情本身,就愈覺得輕鬆,同時也能更加聚精會神。2)帶著開放的態度與好奇心/保持自己對事情的好奇心,仔細研究每個環節之間的關聯性。盡可能嘗試了解與工作、公司或是產品相關的知識。勇於體驗新的事物,也可以大膽去接觸一些或許你並不那麼有興趣的領域。3)體察人際的連結/幾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與人接觸,像是同事、老闆、客戶、供應商等,試著關注與你有關的人。可以藉此培養對其他人的同理心,或是努力理解對方,讓彼此之間的溝通可以更順利。也別忘了認清自己是團隊中的一份子,有責任和其他人維繫良好的互動。如果遇上人際問題,更需要找對方談談,但千萬不要對他人的反應抱持著莫大期待。4)凡事都要盡力/不是要你做到完美,而是盡自己所能,用心付出。害怕被拒絕、擔憂或是自我懷疑,都只會耗費你的精神。唯有抱著平常心和沉穩的態度,才會得到理想的結果─內在外在都一樣。做你能做的事,這樣就夠了,再多的你也做不來,而且你也努力了。5)渾然忘我/有些工作需要你高度專注,再搭配你的能力,才能順利進行。要做到渾然忘我的機會不是常有,但也超乎想像的頻繁。事情進行中 自己毫無壓力就能發揮最好的一面研究快樂的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四十多年前就深入研究「心流理論」。「心流」指的是一種狀態,所有事都在進行著,而你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就能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音樂家、畫家、作者或是運動員,這些人的職業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的境界,並且融入在他們所做的事情當中。心流的狀態可以從精神(對於研究、學習、反省與閱讀的興趣)與肢體活動(享受運動、觀察、聆聽或感受)兩方來達成。如果你從事的是與藝術、創意、智能或是手工業相關的工作,探索心流的祕訣,絕對值得你一試。(本文摘自/喚醒心中的白狼/大好書屋)

心情跟著天氣走 情緒調適門診幫助您

心情跟著天氣走 情緒調適門診幫助您#調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天氣陰雨綿綿,讓人的情緒也如同天氣般,壟罩在低氣壓,加上連日來多起的自殺事件,更造成人心惶惶,害怕自殺成為另一種心理傳染病。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近日因為情緒困擾或是擔心自己就是下一個自殺者的主動就診或來電諮詢者明顯增多,甚至部分還是先前就醫病況已獲穩定控制的憂鬱症病友,天氣變化的影響,確實不可小覷。不過,蘇柏文主任表示大家不必因情緒問題過度擔憂,透過一些小訣竅的學習,比如均衡的飲食、規律的作息、正常的社交、興趣的培養以及定期的自我檢測,可以適時有效改善情緒困擾,甚至避免遺憾的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特別針對情緒困擾或是慮病狀況而產生就醫需求的民眾提供服務,開設「情緒調適特別門診」,透過專業會談了解每位民眾的狀況,同時擬定協助方法,在情緒調適與健康促進的道路上一同努力。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調適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之數據顯示,100年12月之失業率為4.18%,創40個月以來新低,然而100年之平均待業人數仍有49萬1,000人,顯示即使景氣回溫,仍有一些民眾尚處在工作迷惘的狀態。然而,從林書豪自沉潛到爆發的例子可以看出,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當事人的自我心理調適,影響到個人如何由潮落再出發。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服務的民眾資料分析發現,13.2%有自殺行為的民眾是因為工作經濟因素造成,另有近一成因人際衝突而採取自殺行為的民眾是源於職場人際關係不和睦,顯示職場議題與自殺風險具有重要的關聯性。此外,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待業族的抽樣調查顯示,待業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有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變差的狀況。其中,有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而產生「恐慌、焦慮感增加」及「沒有自信、不如人」等負面反應,分別各占24.3%和21.8%。由此顯示,對於遭逢職場難關而陷入低潮的民眾來說,親友能否適切地對他的心理感受作出回應,將影響其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度過困境。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黃筱懿個管員分享就業輔導的經驗時表示,服務過的求職民眾在未知中等待下一次機會中,民眾難免會感到挫折、擔心被家人責備而不敢回家,或是害怕沒面子而拒絕與朋友聯繫,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出現輕生念頭。在黃筱懿個管員服務的案例中,某位化名阿凱的長期失業民眾,既不好意思與家人聯絡,也沒什麼往來的朋友,曾經因為灰心而每隔三、五天便表示要「告別」,所幸就業服務個管員藉由擬訂就業計畫、鼓勵發掘優勢,以及陪伴心理調適等過程,協助阿凱重拾了信心,最後在接獲工作消息的契機下,阿凱才得以用準備好的就業心態與修正過的面試技巧獲得錄取的機會。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遭逢工作迷惘的民眾與其親友一些心理照顧小叮嚀,期盼能夠協助處於潮落民眾蓄勢待發,面對下一次的潮起。1.接納當下,保持信心:接受現狀並不表示承認失敗或放棄努力,而是避免自怨自艾而累積負面心理能量,坦然正視目前的處境,將更有助於重整就業心態。親友適時以理解與陪伴提供參考意見,將更有助於低潮者保持信心與接納暫時的不順遂。2.關心面對,避免比較:真誠的關懷可以使人倍感窩心,但比較的心態容易使人覺得抬不起頭而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引發社交退縮行為,反而使心理壓力更沉重,若能放下比較心態,較能以穩定的心情面對工作或是待業過程的不確定感。3.利用時間,調整步伐:趁工作低潮期調整生活步伐、審視生涯規劃,以作為再次起步的預備。

當選或落選心情都起伏!小心情緒問題

當選或落選心情都起伏!小心情緒問題#調適

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束了,您的心情卻回不去了嗎?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彥蓉表示,不論是在選舉前或選舉後,許多民眾情緒都隨著選情發展而起伏震盪;投票之前宜蘭地區因為選舉引發情緒困擾而到精神科就診的患者並沒有明顯增加,這是一件好事,顯示鄉親是相當理性且有智慧的。不過醫師擔心,有些選民也許是因為選情緊繃壓抑情緒,等到選後情緒問題才表現出來。(圖:許多民眾對選舉相當狂熱。取自公視新聞片段)所謂的選後情緒問題包括哪些?陳彥蓉醫師進一步說明,開完票後支持的對象當選了,有些人會出現心跳加速、精神亢奮、整晚睡不著覺;若支持的對象落選了,可能會產生憤怒、傷心、挫折、鬱悶的情緒;有些家庭裡,則因為夫妻或親子彼此支持不同黨派,因而引發意見爭執甚至鬧起家庭革命。陳彥蓉醫師特別叮嚀,每個人在調適心情上需要的時間有長有短,如果選後兩週心情都還處在失落、低潮、憂鬱、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最好盡快到精神科就醫;民眾若是感覺胸悶、頭痛、噁心想吐、喘不過氣,到心臟科或神經內科就診後檢查沒有異狀,那麼這些症狀表現有可能是情緒所引發的不適,建議盡快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