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

充分跑跳動 比學才藝更重要

充分跑跳動 比學才藝更重要#大自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就算是下雪的冬天,德國父母也不會將嬰兒一整天都關在家裡!只要替寶貝們套上羊毛做成的毛布袋,再放上嬰兒車,就能像夏天那樣,帶著孩子到靠近大自然的地方散步了。在臺灣,小嬰兒出生後,有些習俗會認為小嬰兒要滿四十天或是百天後才能帶出門,但在德國可不是這麼一回事。讓孩子多接觸外在環境可以讓他更有韌性德國人的想法是,家裡有新成員到來,就算很開心,也還是需要找到適合的方法繼續家庭生活的運作。下雪的德國冬天,可別將嬰兒一整天都關在家裡,只要替嬰兒套上羊毛做的毛布袋,放上嬰兒車後,就可以一樣如夏天時候,帶到靠近大自然的地方散步。問婆婆孩子會不會因此受寒,婆婆說:「怎麼會?孩子就是需要這樣,從小學習適應外在環境的差異,才會變得更有韌性也更有生命力啊!」關在溫室裡的花朵太嬌嫩,經不起外在任何的考驗,那樣不是愛孩子,還可能摧殘了孩子的生命力。恩典滿半歲了以後,我們變成用嬰兒車推著他到處趴趴走,取代了原本的背帶。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他的體重已經快八公斤了,背著太重,坐嬰兒車就剛剛好,可以坐也可以躺睡,讓身為媽媽的我要上街去買菜或是購物都十分方便。給予孩子正面語言鼓勵 幫助建立信心等孩子一歲左右開始會走路了,雖然學習走路期間難免會跌跌撞撞,但德國父母不會因為太過捨不得而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讓孩子摔。遊戲公園裡,我常看見德國媽媽們不徐不慌地走到跌跤的孩子身旁,穩穩將他抱起,柔柔地摟在懷裡,用安定的眼神跟孩子說:「跌倒是難免的,因為你在學走路,而這是學走路必經的過程,痛痛也一下子而已,很快就會好。」媽媽的鎮靜話語讓孩子停止了哭聲,當他離開媽媽的懷抱後,又生龍活虎地玩耍去了。要讓孩子像經得起風雨的野花般成長,絕不能一味的溺愛,他們是需要呵護,卻也需要磨練,多給孩子探索、闖蕩的機會,他們才會變得堅強!給予孩子很多正面的語言鼓勵,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也是德國父母在教養孩子時的習慣之一。孩子完成了一件小小的事,像是懂得如何用手翻書了、懂得如何拍手鼓鼓掌了、開始學講話了……都要不吝於鼓勵──像這樣每一天都告訴寶貝「你好棒」,是德國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最滋補的養分。除了鼓勵和肯定之外,教導孩子「什麼是行、什麼不行」,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舉例來說,孩子從一歲左右開始,對任何事都新奇,也開始爬高爬低,Mecky告訴我:「當孩子開始接觸危險物品時,就必須走到孩子身邊,用力握住孩子的手,以嚴厲的眼神看著孩子,告訴他那樣不行。幾回後,孩子就會慢慢懂得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學齡前的孩子應該把重點放在大小肌肉的發展另外,德國人還認為,學齡前的孩子其實不需要太早學習一堆才藝以及語言,因為在這個時候,對孩子最重要的其實是全身大小肌肉的發展。因此在德國,住家附近的親子公園裡,每天一到下午四點多,到處都可以看到媽媽們跟孩子們跑跳遊戲著,玩得不亦樂乎。德國爸媽的育兒經,實在讓我這個新手媽媽非常受用,正因為接觸到這樣不同文化的差異,才讓我有機會可以試著用開放式教育來帶恩典──尊重孩子,但也要恩威並施。除此之外,我更加明白,讓孩子感覺到安全的,其實並不是來自父母親的處處限制與保護,而是來自於父母內心、肢體及眼神傳遞給孩子的安定與愛。【德國優勢】讓孩子充分跑跳動,比學習才藝更重要德國人認為「孩子不是紙糊的」,訓練孩子的耐力、體力,讓孩子在團體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尊重他人、勇於發言……這些自尊自信的表現,更勝於成績好壞,所以,有足夠的時問與空間設施讓孩子充分跑跳、彼此互動,比學習任何才藝都重要。(本文摘自/夢想德國/柿子文化出版) 

我罩你!跟寵物做朋友培養同理心

我罩你!跟寵物做朋友培養同理心#大自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親近動物、跟牠們做朋友,有助於培養同理心,並建立對大自然的深刻認識──動物就像是我們的鏡子。艾力克說:「我們都是地球上的生物,人類應該牢記這一點。」當我們參觀動物園、凝視老虎寶寶的臉,就是在跟牠建立連結;與上帝創造的生物建立連結,提醒我們也是上帝所創造的。從小隻的寵物開始飼養 培養經驗在家裡飼養寵物,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成長經驗。孩子不再只是被照顧者,相反地,他們必須接近寵物的餐盤,照顧另一個生命。小隻的寵物,像金魚、倉鼠、蠑螈,是不錯的起步;直接從養貓或狗開始也可以。家裡養狗聽來挺麻煩的,但卻可以為家庭帶來許多歡樂。佩姬說:「孩子要求我讓她們養一隻狗。她們求了好多年,我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從沒飼養過狗,不知道怎麼挑選、訓練和照顧狗兒。因此,我和孩子們約定,如果她們這個學年拿到好成績,我們暑假就去挑選一隻狗──這一招挺有效。」把寵物視為自己的責任佩姬不只承諾以養狗做為學業獎勵,她和女兒們還利用這一年的時間,研究狗兒的品種和訓練技巧。暑假前夕,她的女兒們得意地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她們可是像狗兒一樣受過訓練的。「當我們對狗兒有些認識後,養狗就不那麼令人生畏,反而有許多原本意想不到的樂趣。」佩姬說。「我們真的預先做了很多功課──孩子們把寵物視為她們的責任;她們真的很想擁有牠。我們甚至參加訓練課程、閱讀書籍、幫忙照顧朋友的狗兒;孩子們懂得愈多,愈確定自己真的想養狗。這件事確實進行得十分順利。」養寵物讓兩姊妹有了良性競爭一隻名叫可可亞的棕色拉薩犬,成為佩姬家裡可愛的新成員;不出所料,過程一切順利。佩姬和女兒們事先做了很多功課,訓練小狗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游刃有餘。這要歸功佩姬的遠見,她要求孩子在養狗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全年保持好成績並不容易;一隻狗是不小的獎勵。事實證明,佩姬激勵孩子的方法深具智慧,因為她們願意為渴望已久的寵物而努力。「我希望她們明白養寵物是長久的承諾,需要長時間的準備,並且認真投入──要求孩子們為成績加倍努力也奏效。這變成一種習慣,她們的成績本來就不差,但如今在學業上更加認真、專注。成績進步了不說,連做事的品質也改進了;姊妹之間也以良性的方式競爭,她們必須一起信守承諾,不然就會讓對方和自己失望。她們的確值得擁有可可亞;而且,真的,可可亞為家裡帶來了好多歡樂。」(本文摘自/向藝術家看齊/大好書屋出版)

散步防肥胖?快用大自然治百病

散步防肥胖?快用大自然治百病#大自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森林療法的歷史有多久?這是一門新興學問,在科學上是一個新的名詞,可說是最近才開始的療法;但也可說是自人類在地球出現以來就一直存在的活動。有醫學始祖之稱的希波克拉底斯,留下「大自然能治百病」這句話,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不乏見到提倡利用樹林為藥的記載。森林療法分成4個領域,即 1) 森林散步──森林浴、森林遊憩。2) 復健。3) 心理諮商。4) 保育、教育。強健身心也是一種治療換言之,森林療法是由多種領域與療法組合而成的治療方式。例如,森林遊憩的內容不僅是森林浴,還包括自然體驗【譯註:nature game是美國的Joseph Bharat Cornell於1979年在其著作《與孩子分享自然》(Sharing Nature with Children)一書中提到的一種自然體驗】和運動。在森林裡遊憩能強健身心,也是一種治療(用在身心障礙者身上,則稱為治療式遊憩)。至於復健的內容,以歐洲的「地形療法」為例,利用森林內高低起伏的地形,讓患者徒步在預設好的復健路線上。步行與散步路線,則依傾斜角度及距離區分成不同的難易度,再根據各人的體重計算消耗的卡路里。在德國,這種地形療法被當作一種醫療復健,適用於醫療保險,簡言之,是利於健康保險的森林復健。森林散步可預防肥胖症至於在英國及瑞典等地,標示出步行消耗卡路里的森林散步地圖,最近也有增加的趨勢。近年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糖尿病患者及生活習慣病患者不斷增加,根據統計,肥胖患者也逐漸增加。歐美國家多將肥胖視為「肥胖症」,將肥胖者視為病患,而森林散步正是預防及治療這些疾病之道。另外,從心理、諮商層面而言,有一對一諮商、團體諮商,以及獨自在森林裡審視自己的自我諮商。三種方式都是在森林中散步,藉由長椅、小屋、殘枝枯木,或坐在林地上眺望森林景致與樹梢(稱為樹冠,英文是crown,德文是krone),藉以達到療癒的效果。進入森林彷彿能重新自我檢視森林是遠離人類社會塵囂,適合獨自探索內心的地方。我們平常面對的不僅是飛機和汽車的噪音,還有充斥四周的手機聲和街頭吵雜的聲音,你我當下身處的喧囂社會就是如此。於是,進入森林就彷彿進入一個能重新自我審視的環境。最後,就保育的內容而言,前面提及擁有森林環境之校舍與庭園的森林幼稚園是最好的例子。在日本也有在戶外度過一天的活動,像「戶外保育」、「晴空保育」等,但是真正每天都在森林活動的幼稚園和育幼院為數不多。溝通能力強、生活步調改善只不過民眾都逐漸明白,為了配合幼兒充沛的成長力,讓他們每天在森林裡活動,對其發展階段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且能帶來良好的保育效果。例如,森林幼稚園的幼童會有以下特徵:溝通能力特別發達、白天活潑好動、夜晚能安靜入眠(生活步調獲得改善)、更加愛護大自然等。(本文摘自/療癒之森/張老師文化)

醫訊/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

醫訊/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大自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運動會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的賀爾蒙,使身體獲得舒適與愉快的感覺,提高對疼痛的忍受力;規律的運動與正確呼吸方式,也可以紓緩緊張壓力,保持體態、促進心肺功能、幫助睡眠品質、增進免疫力等好處。緣此,財團法人法鼓基金會特辦理推動大自然郊外踏青健走運動,由農禪寺院承辦,邀請大家來到郊外接觸大自然,享受清新空氣與單純健走的感覺,路線為北投的芝山岩附近山坡及道路,行前會做簡單的柔軟放鬆有氧體操運動。活動請聽工作人員的指示,未經同意請勿私自離隊,請勿踩踏農作物,或任意摘取水果、隨時注意環境乾淨,果皮紙屑自行攜帶下山。小心火苗,保護山林安全,防止森林火災。請自備個人物品(如飲食、水、雨具、寬鬆衣物、毛巾、慣用醫藥、帽子、防滑鞋、防滑拐杖、自行投保、健保卡)報名資料完整方受理,名額有限,額滿截止。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需事先線上報名,準時出發逾時不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輕鬆走.遇見禪時間:101年12月4日(二)、16日(日)上午7:30~11:30地點:台北捷運芝山站1號出口7:30集合洽詢:02-2893-3161活動推廣組分機573服務;農禪(知客)處分機801~80412月4日(二)報名12月16日(日)報名

癌童園藝體驗營 台癌、賽諾菲藥廠帶兒癌小朋友貼近大自然

癌童園藝體驗營 台癌、賽諾菲藥廠帶兒癌小朋友貼近大自然#大自然

10月1日一大早,台大農場園藝分場迎來了一批興高采烈的小貴客們,他們不畏風雨前來,希望藉由賽諾菲藥廠與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的「癌童園藝體驗營」活動,好好親近大自然,暫時忘卻病房裡枯索無味的風景。導覽老師們帶領著兒癌小朋友們解說園內生態,三歲的以勤與四歲的律崴手拿秋葵豆莢,快樂地分享第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驚喜,而一旁看著的家長們表情也漸漸地柔和起來。全台有許多的癌症病童從小發病後即頻繁往來醫院治療,家庭氣氛始終揮別不了癌症的陰霾。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指出,「兒童罹患癌症對家庭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為了能帶給這群抗癌小鬥士歡笑與喜悅,並使父母不放棄治療的希望,需要整個社會資源共同投入」。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賽諾菲藥廠於今年第六度共同發起「快樂長大兒童慈善計畫」系列活動,以「空間治療」為主題,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惠美教授及其團隊合作,於台大農場園藝分場為癌症病童及家屬舉辦3場「園藝體驗營」,運用自然景觀療癒心靈的力量,關心癌童、撫慰癌童的身心靈。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惠美教授說明,「園藝治療即是經由接觸植物、藉由庭園的活動、以及接近自然的環境所產生的感覺,來得到治療與復癒或促進健康」。透過台大農場園藝分場提供的生態花園,孩子們會發現原來九層塔的花是紫色的、倒水在姑婆芋的葉子上會散開等,這些新奇的發現讓孩子的生活經驗更多驚喜,幫助其心靈舒壓放鬆。參與關懷活動的賽諾菲藥廠企業傳播處處長詹靜如說,「能陪伴兒癌病童一同成長是令人喜悅的事,尤其這次號召同仁擔任志工獲得極大的迴響,大家都期待透過主動關懷癌症病童的行動,可以幫助癌童在治療的過程能夠重拾歡樂、建立信心,進而穩定情緒。」這次活動台癌與賽諾菲藥廠還邀請三軍總醫院、臺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及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等,近60名癌症病童及家屬,一起走出病房,體驗自然,帶給癌童更豐富有趣的生活經驗。從10月起,賽諾菲藥廠也與台灣大學陳惠美教授團隊合作,一同改造設計三軍總醫院兒童門診候診區、台中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癌症化療區、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癌門診候診區,藉由陳教授在療癒空間領域的學術專長,為三家醫院建構能紓緩癌症病童及家屬等待看診或接受治療時緊張情緒的候診區域。候診區改造計畫將於11月完成。

園藝治療促進健康 帶癌童貼近大自然

園藝治療促進健康 帶癌童貼近大自然#大自然

10月1日一大早,台大農場園藝分場迎來了一批興高采烈的小貴客們,他們不畏風雨前來,希望藉由賽諾菲藥廠與台灣癌症基金會主辦的「癌童園藝體驗營」活動,好好親近大自然,暫時忘卻病房裡枯索無味的風景。導覽老師們帶領著兒癌小朋友們解說園內生態,三歲的以勤與四歲的律崴手拿秋葵豆莢,快樂地分享第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驚喜,而一旁看著的家長們表情也漸漸地柔和起來。全台有許多的癌症病童從小發病後即頻繁往來醫院治療,家庭氣氛始終揮別不了癌症的陰霾。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指出,「兒童罹患癌症對家庭產生相當大的壓力,為了能帶給這群抗癌小鬥士歡笑與喜悅,並使父母不放棄治療的希望,需要整個社會資源共同投入」。台灣癌症基金會與賽諾菲藥廠於今年第六度共同發起「快樂長大兒童慈善計畫」系列活動,以「空間治療」為主題,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惠美教授及其團隊合作,於台大農場園藝分場為癌症病童及家屬舉辦3場「園藝體驗營」,運用自然景觀療癒心靈的力量,關心癌童、撫慰癌童的身心靈。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陳惠美教授說明,「園藝治療即是經由接觸植物、藉由庭園的活動、以及接近自然的環境所產生的感覺,來得到治療與復癒或促進健康」。透過台大農場園藝分場提供的生態花園,孩子們會發現原來九層塔的花是紫色的、倒水在姑婆芋的葉子上會散開等,這些新奇的發現讓孩子的生活經驗更多驚喜,幫助其心靈舒壓放鬆。參與關懷活動的賽諾菲藥廠企業傳播處處長詹靜如說,「能陪伴兒癌病童一同成長是令人喜悅的事,尤其這次號召同仁擔任志工獲得極大的迴響,大家都期待透過主動關懷癌症病童的行動,可以幫助癌童在治療的過程能夠重拾歡樂、建立信心,進而穩定情緒。」這次活動台癌與賽諾菲藥廠還邀請三軍總醫院、臺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及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等,近60名癌症病童及家屬,一起走出病房,體驗自然,帶給癌童更豐富有趣的生活經驗。從10月起,賽諾菲藥廠也與台灣大學陳惠美教授團隊合作,一同改造設計三軍總醫院兒童門診候診區、台中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癌症化療區、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癌門診候診區,藉由陳教授在療癒空間領域的學術專長,為三家醫院建構能紓緩癌症病童及家屬等待看診或接受治療時緊張情緒的候診區域。候診區改造計畫將於11月完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