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高齡社會

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力量及功能減退並伴隨體能狀態和生活質量下降的老年綜合症。有些人走路開始變得緩慢又容易跌倒,坐後起身也需要外力支撐,這些都是肌少症症狀。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肌少症不只會造成肌力下降,也會影響到活動力與生活品質,同時也會增加慢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死亡等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含量、肌肉的力量會下降並伴隨活動功能減退。早期肌少症表現為肌肉減少,小腿圍下降,肌少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普遍,而隨著病情進展,肌少症會影響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及降低生活品質。吳宛容中醫師說明臨床上表現為虛弱、步行困難、步態遲緩、易跌倒、四肢纖細無力等。西醫治療主要為肌力訓練,增加肌肉強度,以及補充蛋白質。 肌少症在中醫稱作「肉痿」、「脾痿」,痿證指局部或肢體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 痿證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政治要訣‧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肌肉的生長發育及功能發揮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胃虛弱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因。吳宛容中醫認為,脾的生理功能為「主運化」、「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肌肉的正常功能發揮有賴於營衛氣血的濡養,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氣血津液充足,筋脈得以濡養,肌肉才能發達豐滿。脾氣健旺則肌肉豐滿有力,脾氣虛弱則肌肉萎縮無力。 吳宛容中醫師強調腎為先天之本,肌少症患者中脾胃虛弱的患者也多同時兼有腎氣虛的表現。《壽世保元》:「元氣者,腎間動氣也,右腎為命門,精神之所合,愛惜保重,則榮衛周流,神氣充足。」所以老年脾腎虧虛,肝腎不足,氣血虛弱,先天不足,也會導致肌肉失養,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機。針對肌少症的患者,中醫常使用健脾益氣及補腎填精的處方,例如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右歸丸等。 在家可自製養身茶飲調理脾胃增強肌力。 ●  補氣增肌茶 材料:黨參10g、茯苓10g、白朮5g、炙甘草5g、枸杞子4g、大棗3枚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 功效: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均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枸杞子補肝腎,大棗補養脾胃,可增強肌力增補元氣。 養身穴位保健 ●  足三里穴 位置: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四指處 功效: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化濕消滯,扶正培元的功效,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中醫認為「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多氣多血,是人體營衛氣血的來源,故肌少症首重陽明經的穴位。 ●  關元穴 位置:下腹部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         功效:關元穴為足三陰、任脈的交會穴。關元主治元氣虧損,由於與小腸位置接近,常用於調理腸胃病症,促進腸道蠕動。常艾灸關元穴可培補元氣,補腎益精,強壯身體。 ●  三陰交穴 位置:足內踝,再向上約三寸處 功效: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是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脈的交點,對於調理人體的肝、脾、腎有明顯效果,氣血虛弱時能夠補充血氣。此穴道可以補脾土,促進脾造血,在婦科、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上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車上超擠卻沒人敢坐,博愛座成「堅持不座」?他揭讓座殘酷經歷⋯

車上超擠卻沒人敢坐,博愛座成「堅持不座」?他揭讓座殘酷經歷⋯#高齡社會

博愛座爭議層出不窮,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讓座」糾紛。知名作家李昂日前在臉書發動公審,痛批3位不願讓捷運博愛座的年輕人,引發網友議論,再度掀起「博愛座存廢」論戰。《優活健康網》特選心靈輔導老師王漪所撰此文,她分享曾在大眾運輸中遇過的另一種「讓座亂象」:車上滿滿乘客卻沒人敢坐,博愛座成了互相推辭的尷尬亂象⋯

實踐家庭友善做法  福利吸引人才 企業員工雙贏

實踐家庭友善做法 福利吸引人才 企業員工雙贏#高齡社會

由歐洲商會主辦,12家企業支持的家庭友善聯盟論壇於本周舉辦,葛蘭素史克台灣分公司GSK也支持本倡議,在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之際,提出個人健康老化和疾病預防觀點,同時分享福利政策對員工家庭健康照護的做法,創造企業員工雙贏的模式。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 提倡健康老化和疾病預防 根據國發會的估計,台灣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的人口比例來到總人數的20%; 而最新的統計,2020 年 65 歲以上高齡者佔台灣總人口15.7%,但是健保醫療費用占 39.8% 。可預期的是,健保醫療負擔會因為人口老化而逐年嚴重。面對台灣老化趨勢,GSK提倡個人應該健康老化並預防疾病,不僅對個人,對改善台灣整體醫療支出的不均也有所助益。GSK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余慧明(Sherman Yu)表示,「面對高齡化社會,企業應盡其所能協助人們「健康老化」,透過疾病預防,確保高齡社會的成年生產力」。身為台灣公共衛生的好夥伴,GSK近年來提倡成人疫苗施打計畫就是推動理念的項目之一,GSK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出Immunization Agenda 2030,提倡終身施打疫苗的概念(vaccination coverage across the life-course)  ,不僅幼童有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成人也應該依照需要施打疫苗,抵擋20多種疾病的侵襲。 P4P 免費提供員工和家人疫苗和體檢 GSK提倡成人疫苗施打,也透過福利制度照護員工,並藉此吸引人才加入。所有福利當中,P4P「Partnership for Prevention」是令員工稱道的項目之一。P4P是GSK免費給予員工與家人疫苗接種和體檢服務,成人可免費施打13種疫苗,孩子的免費疫苗也有4種。體檢服務是提供員工及配偶定期的健康檢查,另外還有結直腸癌和皮膚癌的免費癌症檢驗,這是企業照顧員工健康的具體展現 平衡家庭和工作 多項福利照護員工 讓員工評估績效最佳的表現來選擇工作地點,這是GSK 「performance with choice」的政策,員工可以來辦公室或是選擇在家工作;每月一次的「Awesome Friday」,有半天讓員工選擇參加社團或是和家人相處; 今年二月開始,更讓男女員工享有18週的全薪育嬰假; 這些照顧員工身心靈的福利,就是GSK實踐家庭友善的理念。總經理余慧明(Sherman Yu)表示,「讓員工在家庭照護方面無後顧之憂,更有助於他們工作上的表現。透過家庭友善政策,員工有餘裕衝刺事業,不用為了家庭照顧而犧牲工作,保有工作品質和生產力,企業也有助於人才招募及永續發展,GSK希望打造一個員工喜愛的工作環境。」GSK提倡多元、公正、共融的理念,台灣承認同性婚姻,GSK對所有福利政策也不限伴侶性別,每年更是支持同志遊行,落實GSK的企業認可的價值。 GSK為現代雇主 打造正向工作環境 GSK作為現代雇主 (modern employer),致力照護員工健康、幸福以及職涯發展, GSK極力打造一個正向、多元和融合的工作環境,藉以吸引人才、留住員工、以及鼓勵同仁,如此也可以對使用我們藥物和疫苗的病患創造更多的健康成果和福祉。GSK希望讓員工茁壯、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做自己、感到快樂滿足並持續成長。

年長者輕忽聽力退化 恐陷交通危險

年長者輕忽聽力退化 恐陷交通危險#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018年台灣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不斷的老化,年長者的聽覺功能障礙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聽覺功能退化,會嚴重影響年長者的情緒,社交與日常生活,成為公共衛生與國民健康的重要問題。佩戴助聽器治療 重啟人際溝通與聽覺享受奇美醫學中心一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聽覺誘發電位的第一波振幅,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從而使得第五波與第一波的振幅比,與年齡呈正相關。研究推測老化會使得耳蝸內毛細胞與聽神經間的神經突觸數量,日漸減少。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便已造成神經編碼產生缺陷,進而影響中樞聽覺處理的表現。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部長林永松教授表示,臨床上年紀大的患者常抱怨聽得見,卻聽不清楚或常聽錯對方說話內容,即可能由於中樞聽覺處理出現錯亂。奇美醫學中心另一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於來自後方的聲音定位能力,普遍較弱,對於來自前方的聲音定位能力則較強,而對來自左、右方的聲音定位能力次之。近一步發現,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人類辨識聲音來源的方向定位能力,已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這使得年長者在車多的馬路上行走時,無法準確的進行聲源定位。尤其當後方有汽機車急駛而來,年長者聽聲辨位倍感困難,以致無法先行往另一側閃躲,而使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這個風險更會因為老年性重聽的出現而大幅增加。日常生活,尤其外出時,助聽器就成了必要的安全輔助,而不單單只是溝通工具。醫師強調,老年人的助聽器,應鼓勵雙耳佩戴,以強化聽聲辨位的能力。雙耳佩戴更能使重聽者能夠在吵雜環境中,聽清楚對方的語言內容。「聽不見批評耳根靜」 逃避行為造成離群獨處許多老年性聽損的患者初期都排斥佩戴助聽器,常自我調侃:「聽不見別人批評,耳根更清爽!」這其實是一種退縮逃避的行為,容易使年長者因為口語溝通困難,逐漸離群獨處、情緒低落、社會適應能力大幅退縮,不利身心健康,而且日常活動的意外風險會悄悄高漲。延遲佩戴助聽器,往往加速年長者的語言辨識能力的流失,許多人常常在純音聽力閾值已經大於70分貝,或語言辨識能力已低於40%,才要求醫師協助選配助聽器。此時助聽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需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方能重啟美妙的聲音世界。

居家照護需求高 在宅護理實現在地老化

居家照護需求高 在宅護理實現在地老化#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行政院推估,我國將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比率將達14.5%;並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6%。隨著老年人口快速成長,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將急遽上升,失能人口也將大幅增加,長照需求與負擔也隨之遽增。家屬照顧技巧不足易讓患者疾病更加嚴重患有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的蔡女士,因肢體僵硬長期臥床,導致全身多處壓傷、吞嚥障礙及尿滯留,需長期留置鼻胃及導尿管。雖然個案與丈夫同住,但因其本身年老無法照顧妻子,收案初期評估個案有嚴重營養不均衡,家屬照顧技巧不足如傷口換藥、管路照護、翻身及關節運動等及照顧者負荷等問題。居家護理師給予管灌食營養、傷口照護、管路照護、關節運動及翻身等衛教指導,轉介長照資源居家照顧服務(協助灌食、身體清潔及臥室環境整理)。經居家護理師介入照護措施後,個案尿管阻塞滑脫及營養不均衡問題改善、壓傷傷口約6個月完全癒合、照顧者照護技巧純熟負荷減輕,個案整體病況穩定。實現在地老化、老有所終郭綜合醫院居家護理師楊玉琳表示,因應人口老化普及,藉由居家護理深入社區,走入家庭,定期提供居家管路更換、照顧者照護指導與心理支持是現在最該努力的方向。避免因擔心、害怕家人老化衰弱,需依賴管路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無法照顧,而必須忍痛將家人送機構式照護,讓失能、衰弱的民眾也能安心在家享受家庭溫暖,實現在地老化,老有所終的理想。

選購醫材3口訣 用對導管順暢尿!

選購醫材3口訣 用對導管順暢尿!#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齡人口達到14%即為「高齡社會」,而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3.6%,距離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只差一步。由於骨質疏鬆症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長者照護已成當前的重要課題,高齡長者健康問題勢必如浪潮般席捲而來。選購導尿管或尿袋注意事項一名60多歲的男性病人因排尿困難,急忙趕到醫院求診,主訴喝酒之後排尿困難,導致下腹又脹又痛。食藥署表示,一般民眾都不知道使用導尿管跟尿袋時有哪些注意事項,當家中長輩無法自行排尿,或是排尿困難,經醫師評估後認為需要放置導尿管時,選購導尿管或尿袋就成了一項難題。 尿袋1到2周需透過專業人員定期更換食藥署表示,導尿管尿袋均屬於醫療器材,經尿道置入有彈性的導尿管,使泌尿道的液體流通,最後連接到尿袋儲存。導尿管必須透過醫師或專業護理師來裝置,使用時要留意維持導尿管管路順暢,避免導尿管扭曲或壓迫,及防止牽扯滑脫。尿袋則須定期更換(大約7-14天),且固定的位置需低於膀胱,當尿袋裡的尿液超過一半時就要倒除,倒尿時要避免尿袋出口處受到汙染。當尿管留置時,如果沒有飲食控制的限制,即可增加水分攝取,促進尿液排出。購買醫材要注意3口訣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導尿管跟尿袋」時,可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口訣,正確選購醫療器材。先要有導尿管及尿袋是醫療器材的「認」知,在購買產品時要「看」清楚,包裝的產品標示,最後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若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0期)

骨折住院 近2成都是骨鬆害的!

骨折住院 近2成都是骨鬆害的!#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社會真的來了!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8月為止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已達13.6%,即將脫離「高齡化社會」正式邁入「高齡社會」。50歲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劇,根據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10年增加1.5倍,30歲開始下降,到50歲時最為關鍵;男性骨密度則是從40歲開始明顯下降。骨鬆性骨折 每年100億醫療成本黑洞台灣地區髖部骨折發生率排名世界第九,更居亞洲之冠。為遏止骨鬆造成的巨大社會成本,並提升病患照護品質,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提出「打造全台骨鬆照護網」的願景,力抗骨鬆性骨折危機。健保資料顯示,2016年國內有10萬民眾因骨折住院,其中骨鬆導致的骨折案例就接近2萬例。若以臨床上平均每例15萬元的直接醫療費用(包含開刀住院及復健)計算,僅髖部骨鬆性骨折就將帶來將近每年30億的驚人醫療支出。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 防堵3大缺口吳至行理事長指出,過去的骨鬆防治存在民眾對骨鬆的預防與早期評估不足、病患骨鬆治療持續性不佳、缺乏完整的「保密防跌」支持制度等3大缺口,病患出院後未能獲得長期的追蹤與照護資源。吳至行疾呼,骨鬆的防治更該從事前的預防宣導、定期檢測,到出院後的治療追蹤、復健指導、居家服務,建立無縫式的整合照護服務。骨折聯合照護服務(FLS)體制的引入,以個案管理師為中心,為骨鬆病患與高危族群民眾,提供完整的照護機制,增加骨鬆相關評估治療、提昇骨鬆用藥遵從性、避免骨折再發生,並降低醫療與社會資源的耗費。以個案管理師為中心 讓患者更清楚如何維持健康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暨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詹鼎正曾收治一名案例,當時69歲的吳女士意外發現有脊椎壓迫性骨折,心情鬱悶連飯都吃不下。在醫師推薦下加入FLS,個案管理師時時關心吳女士日常活動、飲食、用藥等狀況,讓吳女士對自己的骨鬆狀況更清楚,更加知道怎麼注意並保持健康生活。也遵照指示定期回診、持續使用骨鬆藥治療。現在積極參與衛教演講、社區活動,家人都非常欣慰吳女士的改變。(吳女士加入FLS 後,因個管師時時關心生活狀況,生活不再受骨鬆影響。左為詹鼎正醫師、右為吳至行理事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OA)提供)

憂鬱不愛動 易成軟腳蝦

憂鬱不愛動 易成軟腳蝦#高齡社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4年底,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已達39萬9,182人(佔14.8%),已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以上),隨年紀老化容易有肌少症發生,其主要的症狀包括活力變差、感覺沒有力氣、走路速度變慢,容易發生跌倒意外,甚至可能伴隨其他疾病。憂鬱、獨居、營養不良 都可能引發肌少症與其造成的不良健康影響會隨著此老化的現象與速度而更加顯著,而肌少症並非單一因素所引發,除了年紀大肌肉量減低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癌症等多重疾病,憂鬱、老人獨居、營養不良、長期臥床等都有可能引發。過馬路無力軟腳、瓶蓋轉不開肌少症即是肌肉流失,生活型態偏向不愛動的老人,或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偏低、較瘦,肌肉流失較快,也比較容易有肌少症,若不積極運動,隨著年紀漸長,肌肉的流失量會增加,在生活上也會造成許多不便,如過馬路無力軟腳、瓶蓋轉不開等等。少動、營養不良、高血壓除了老化之外,荷爾蒙的改變,以及少動、營養不良、高血壓等,都因肌肉沒有在一定的頻率下受到適當的阻力,肌肉量逐漸流失,容易造成肌少症的發生,舉例來說,長期健身的人,在幾天不去運動之後,肌肉線條也會越來越不明顯,習慣受到阻力的肌肉,會有一定的強度,若沒有維持,肌肉組織就會變得鬆散。70歲開始 10年減15%肌力30歲到70歲的成年人,每10年約會減少8%的肌肉量及肌力,70歲開始每10年則會減少15%的肌肉量及肌力,然而除了老年人之外,年輕人也該注意肌少症的發生,尤其是肥胖者,只長脂肪不長肌肉的肌少肥胖症者,在減肥的過程當中,如果用錯方法,可能會導致肌肉量流失而成為肌少症高危險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