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關節發炎當生長痛 恐為特發性關節炎

關節發炎當生長痛 恐為特發性關節炎#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炎不再只是老人的專利!學童如有紅腫熱痛症狀持續6周以上,當心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上身!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好發於國中小學童,生長發展期的小朋友在學校跑跑跳跳,放學回到家若喊膝蓋痛、大腿疼,常被誤認是生長痛或運動傷害而延誤診治。有鑑於學童有1/3時間都待在校園,為了幫助患者及早發現,醫護決定攜手把關,讓孩子成長不卡「關」,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自今年6月起,巡迴全台舉辦校護講座,讓學校護理師能更深入認識這項疾病,幫助病童及早確診治療,期盼未來不管在學校或家裡,學童們的健康監視不漏接。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好發國中小學童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說明,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科最常見的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常發生在16歲以下多見於9歲左右,如果孩子關節發炎、疼痛、腫脹、發熱,且症狀持續超過6周,要小心可能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葉國偉醫師並表示,若早期發作出現關節腫痛、僵硬,又或肌肉無力、出疹和持續發燒等情況時應立即就醫,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等。延誤就醫或是患者治療3個月後仍對前述藥物反應不佳,現在也有生物製劑可使用,藥物使用期間剛開始時每2周回醫院追蹤檢查,之後每個月回診一次即可,可以有效控制疼痛、預防關節破壞並維持孩子正常活動能力。篩檢表、帶動衛教影片助孩童及早發現與治療葉國偉醫師表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治療主要目標是控制關節發炎,防止長短腳及身殘,還有葡萄膜炎等併發症,目前生物製劑則是針對腫瘤壞死因子(TNF-α)抗體研發而成,可有效控制疾病。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參照已在歐美等國普遍實施的「兒童步態量表」建議,製作適合台灣地區4到17歲孩童的「兒童肌肉骨骼關節問題轉介篩檢表」,內容包含「兒童狀態調查」與「外觀與活動度檢查」,同時製作帶動衛教影片,提醒家長、醫護人員以及學校護理師提高警覺。葉國偉醫師提醒,未來這些資料將可在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的網站上免費供家長、學校師長、校護下載做為參考資料,若發現孩童關節異狀,仍必須轉介至大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進行檢查,達成及早確診、及早治療之目標。

長短腳少女 每10萬人有4.9個

長短腳少女 每10萬人有4.9個#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兒童竟然也會得關節炎!剛升大一的女同學姵瑩,國小3年級開始出現髖關節發炎疼痛,睡覺不敢翻身、洗澡無法自行脫衣、甚至上廁所都需要媽媽幫忙攙扶,因為習慣性脫臼與長短腳等問題,姵瑩無法爬到3樓就寢,只能睡在1樓客廳,因為身體病痛時常無法參與體育課,又因受傷的部位不明顯,常被同學們誤會她愛偷懶、無病呻吟。好發部位膝關節占59.5%、腳踝42.1%姵瑩自發病開始,尋求中醫整骨,病情卻反反復復,後來接受醫院精密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疾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表示,據統計,每10萬人中約有4.9~15.7人,每年約新增123名病患,男女比7:5,好發部位膝關節占59.5%、腳踝42.1%、手腕34.4%、手指關節27.7%。延誤治療 可能導致骨頭發炎、萎縮葉國偉理事長提醒,16歲以下孩童出現關節發炎,伴隨紅、腫、熱、痛,難以活動達6周以上,父母應懷疑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只要掌握黃金治療期,仍有機會恢復到發病前的靈活度,若不幸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骨頭發炎、萎縮,長短腳,影響行動,若忽略兒童關節炎,還有可能對視力造成影響。放寬藥物在家施打年齡 13歲降至2歲針對治療方法,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與疾病修飾藥物,若控制不佳,則可用生物製劑治療,自本月1日起,健保署更放寬其中一款藥物在家施打年齡,從13歲降至2歲以上,讓更多患者可以更早重拾正常、快樂的童年。控制關節炎 看對科別、積極治療葉國偉理事長表示,父母應適時觀察孩子活動狀況、關節腫脹情形,並陪伴孩子積極面對疾病,若懷疑有兒童關節炎症狀,應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診斷,控制關節發炎情形,及早治療才能預防更深層的破壞,看對科別、積極治療,才是對抗疾病的不二法門。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

兒童也有關節炎 輕忽恐終生殘疾#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青少年精力旺盛、活潑好動,總是一不小心就會讓膝蓋、腳踝等關節部位受傷,但16歲以下的兒童,若關節處持續紅腫熱痛超過6週都不見好轉的話就要注意了,切勿當成運動傷害或是成長痛,因為這可能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IA)」所引起,一旦輕忽還導致關節用久變形、終身殘疾、併發葡萄膜炎影響視力等。JIA好發16歲以下兒童 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葉國偉醫師表示,兒童特發性關節炎好發於16歲以下的兒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12歲,盛行率為每十萬人口中有11.02人,是兒科最常見的風濕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成因不明。但因JIA包含許多類型,使得外界經常把它誤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不過,兩者無法相提並論,畢竟病理機轉、臨床表現皆不同,且大部份的JIA預後都比成人的RA好,但若無法即早診斷、治療,容易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舉例來說,關節炎若不能有效控制,會導致關節軟骨及鄰近的骨骼受損,長期下來會使關節永久變形、身高矮小、兩腳長度不一,嚴重則可能會終生殘疾,甚至併發葡萄膜炎,導致視力受損、失明。發病到確診 常得拖上4個月雖然即早診斷、治療,大部分預後都還不錯,但JIA因好發於膝關節、腳踝、手腕及手指關節,且表現症狀多是關節紅、腫、痛、硬等,使得出現症狀時,家長及患者第一時間多半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紛紛求診於復健科、骨科或進行推拿等,直到病況久未改善,才輾轉至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因此,從發病到確診經常得拖上4個月。為減少確診時間,葉國偉醫師提出了日常注意關鍵「3對策」,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糾纏與併發症風險,讓罹病孩童也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1)對症就醫/任何關節「紅腫痛硬」長達6週情況未好轉,都應仔細觀察、紀錄,若出現慢性關節紅、腫、熱、痛、晨僵,活動力減低等症狀,需提高警覺。2)看對科別/當上述症狀發生,應赴大醫院尋求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3)吃對要動/保持營養均衡,避免食用促進免疫活化之食物(如人蔘、靈芝);需要適度運動,多動才能確保關節不僵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