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補充

消化道癌最怕營養不良!醫:恐提高併發症風險,「腸外營養」補充很關鍵

消化道癌最怕營養不良!醫:恐提高併發症風險,「腸外營養」補充很關鍵#營養補充

(圖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科主任徐潤德醫師提醒,消化道癌症病患術前若有體重減輕或過輕的問題,應提早進行營養補充。) 癌症病人在接受手術與後續治療最擔心營養不良問題,研究指出,癌症病患若有體重減輕或過輕以及肌肉萎縮(蛋白質營養失調)等情形,有較高的罹病率與死亡率。醫師提醒,特別是消化道癌症病患,術前就應評估是否有體重減輕或過輕的情形,提早進行腸外營養補充,這樣不僅有利於手術進行,術後的恢復也會較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科主任徐潤德醫師表示,消化道癌症當中以胰臟癌(腺癌)來說,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發現時通常都已是晚期,能接受開刀切除的比例大約只有2成,整體5年存活率也只有10%,因此胰臟癌也有「癌王」之稱。至於胃癌(腺癌)更是無聲殺手,台灣1年約有3,500名新增案例,但由於初期胃癌大多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又常被誤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或胃炎,被民眾忽略是罹癌的前兆,此時如果沒有即時就醫,再被診斷時,有超過6成都是晚期,無法以手術方式做根治性切除。胃癌隨著年紀越大罹患率越高,通常手術後的5年存活率在第一期可以超過90%,第二期、第三期分別降至65%、35%,第四期就僅有5%的病患能存活超過5年。 術前可進行補充「周邊靜脈營養」 徐潤德說明,能夠接受手術切除的病患,以胃癌來說,75%病患必須切除三分之二的胃,胰臟頭部的癌症要切除的器官又更多、手術更複雜與困難,這些都影響患者術後的食物吸收與消化功能,加上術後不少病人常有噁心、嘔吐、疼痛等副作用,這又會讓患者更加食慾不振而有進食困難的情況。 對癌症患者而言,營養不良不僅會影響免疫力,更關係到傷口恢復進度,這會讓手術後產生較高併發症的機率,同時也會增加化療的副作用與延誤化療的時程,而透過腸外營養補充則是讓患者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進而減少手術的併發症與提高後續化療效果的作法。 以胰臟癌或胃癌來說,患者大多為70歲以上的年長者,來門診求醫時就可能存在有肌少症的問題。因此,術前評估患者是否有營養不良的狀況就格外重要,如果病患的BMI小於20.5 kg/m2、近3個月有體重減輕(5%以上)或過去一周有進食減少的情形(正常的50-75%),患有嚴重的疾病,加上抽血數值白蛋白低於3.0 g/dL等,這時就會建議病患先進行腸外營養補充,等狀態恢復到較佳時再安排開刀處理。 腸外營養補充可透過靜脈方式供給,如果是全靜脈營養是將包含身體每日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藉由頸部或鎖骨下的大型靜脈直接輸注到病患體內。如果是短期營養支持,通常會建議以「周邊靜脈營養」補充即可,即透過在手肘以下的手臂、腕部或踝部的靜脈注射提供身體所需的部分的營養素。 要注意的是,靜脈營養主要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成分,全靜脈營養由於濃度高,需要藉由大型靜脈給予,有可能產生高血糖症與注射導管感染的併發症,周邊靜脈營養則是等張滲透壓的營養配方,這樣能減少因滲透壓差造成血管發炎或血管刺激造成的靜脈炎風險。 縮短術後恢復期從5天至7天 徐潤德門診有一名70歲胰臟癌第三期的老先生,初步的影像學評估腫瘤已經侵犯到腹腔大動脈而無法手術進行,後來先經過3個月的化療,再次評估發現腫瘤縮小相當多,癌症指數也回到正常的參考值,於是建議病患接受開刀。手術進行很順利,在考量手術後腸道與膽管、胰管與胃的吻合口癒合時間至少需要5天,加上老先生術前的BMI 只有19.3 kg/m2,於是術後第二天便以周邊靜脈營養進行營養補充,老先生因為有了即時營養的補給,術後恢復期也比預期更縮短了7天。 臨床上發現消化道癌症患者,約半數的BMI數值都低於正常值,徐潤德提醒,原先就有營養不良的患者,除了術前可進行周邊靜脈營養補充,也可在術後持續補充至病患能從口或腸道進食到正常每日所需的營養素,這樣不但可以讓病患體力恢復更快與更好,如果需要接受後續的輔助性化療,也提供了病患較好的身體狀況去接受治療;此外,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一定要先恢復全身的營養狀態,才能順利地經口進食或腸道的營養補充,進而帶動術後整體更好的免疫力恢復。 (圖說/林口長庚一般外科 徐潤德醫師)

補鈣更要補D!維生素D的9大好處

補鈣更要補D!維生素D的9大好處#營養補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醫藥界發現維生素D不僅是維生素或營養素而已,也已被證實是具多重生理作用的「健康荷爾蒙」。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學碩士趙順榮藥師表示,人體血液中一旦缺乏維生素D,就可能產生許多疾病。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護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避免骨質疏鬆。此外,維生素D還有許多非骨骼健康方面功能,趙順榮藥師特別彙整以下多篇臨床研究,列出維生素D對健康的9大好處:1) 預防骨鬆/維生素D是骨骼發展必需營養素,骨質疏鬆患者、更年期女性、較少運動的上班族容易缺鈣,若同時缺乏維生素D或B群,還可能引起腰痠背痛等症狀。2) 保護心臟血管/依據美國心臟學會推論,提高血中維生素D濃度至35ng/mL,可預防30%男性心肌梗塞。另一項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症,使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50%,如果曾經心臟病發作,且缺乏維生素D,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更高。3) 降低癌症及腎友死亡率/哈佛大學醫學院的Martia Wolf 醫師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洗腎病人」的血中維生素D濃度比一般人低很多。而且腎臟功能低弱的病人,其轉化維生素 D的能力有可能會嚴重受損,研究又發現,有接受維生素D補充治療的病人,其死亡率比較低。4) 嬰兒健康維持/台灣兒科醫學會根據2008年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於2016年正式提出嬰兒營養的指引,純餵母乳有引起維生素D缺乏與佝僂症的報告,為了維持嬰兒血清中維他命D的濃度,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IU口服維生素D。5) 預防發炎/臨床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於預防發炎有相當大的幫助,主要是抑制Th1誘發的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6) 降低孕婦流產風險/孕婦保持充足體內維生素D,可降低0.52倍子癲前症,0.36倍早產和0.4倍體重過輕發生。7) 預防失智症/失智症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美國華盛頓大學臨床進行前瞻性研究,證實維生素D可顯著降低失智症的風險。8) 預防勃起功能障礙/義大利米蘭大學的最新數據顯示,低水平的維生素D可能是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9) 改善睡眠及減緩慢性疼痛/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協調神經系統,不僅減少睡眠障礙,而且預防和治療慢性疼痛的調節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缺維生素D的10大族群要注意趙順榮藥師表示,由以上臨床証據顯示,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但高達98%的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因有只要曝曬陽光就不易缺乏維生素D等迷思。然而曝曬陽光並不一定能穩定產生維生素D,防曬過度、使用防曬乳、季節、城市的煙霧、年紀等因素,都會影響維生素D合成效率。趙順榮藥師指出,維生素D是否缺乏的唯一途徑是通過血液測試,正常值為30ng/mL以上。但也有以下10個危險族群要注意:(1)深色膚色;(2)容易疲勞、焦躁、抑鬱;(3)50歲以上;(4)體重超重或肥胖;(5)骨頭疼痛及慢性疼痛,例如走路時感到疼痛;(6)容易或經常生病、或經常頭痛;(7)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感染;(8)腎臟或肝臟疾病;(9)胃腸道疾病;(10)傷口癒合能力差。3訣竅正確補充維生素D1) 補充含維生素D的食物/當無法透過曬太陽來合成足夠維他命D時,建議透過以下食物來補充維他命D,包括高脂肪的魚類(鮭魚、鮪魚、鯖魚等)、菇類、穀物、優格、豆漿、雞蛋等,還有牛肝、起司、蛋黃等。2) 適當日曬/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是健康品質的關鍵,可以每天在陽光下曬15分鐘,不塗抹防曬霜,讓手臂、臉部接觸到陽光,來提高維生素D水平,況且日常戶外活動也有許多對健康的益處。陽光及運動確實有幫助預防骨鬆,而且陽光轉換變成維生素D的UVB波長是290nm到315nm間,意即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間曝曬才較有效。3) 補充營養輔助品/有時生活無法安排日曬,且食物含維生素D量極低,仍必須靠營養品補充,才能到抗癌、降低心血管疾病、失智症、慢性疼痛等好處。如果您選擇維生素D保健食品作為補充劑,請先閱讀標籤,並確保其是否含有足量維生素D證明;選擇時注意是否為藥品級製造廠出品,並通過衛福部審查並取得正式許可證,加上通過第三檢驗機構認証的保健品,才能安心有保障。國民健康署建議 維生素D安全攝取量上限為2000IU建議成人每日攝取800至2000 IU,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第七版公佈,維生素D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上限量為2000IU。趙順榮藥師提醒,若有些疾病未達預期治療效果或無法診斷出原因,請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缺乏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D的觀念,也是預防醫學知識的一環,循序漸進讓民眾重拾健康、活力人生。

媽祖遶境日耗3千卡 維持體力有訣竅

媽祖遶境日耗3千卡 維持體力有訣竅#營養補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是台灣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每年吸引了數十萬甚至百萬信徒參與,場面聲勢浩大。一名68歲的虔誠信徒林伯伯,去年參加進香活動時出現類似「起乩」情況,喃喃自語、意識不清,就醫後才發現林伯伯因為年紀大牙口不好,長期營養不良,加上遶境活動量大,導致體力不支而產生低血糖情況。遶境3313營養原則 維持足夠體力今年長達9天8夜的遶境過程,進香路線橫跨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往返路程長達330多公里,估計每天至少走12小時。根據國健署公佈的運動消耗卡路里計算表,以每小時4公里的步行活動量計算,一天下來遶境民眾熱量消耗約3千大卡,加上日曬、抬轎和舉香旗,消耗的體能與熱量可能更高!彰化縣鹿港基督教醫院營養課營養師陳紋慧表示,遶境參拜活動整天在外,除了需備妥個人藥品,建議隨身攜帶水壺及防曬用具,以防中暑!營養師同時建議,行走活動不便時,建議可適時補充含有多元營養成分的營養補充品,讓活動所需的營養素一次補足。陳紋慧營養師表示,進香民眾可遵循「遶境3313營養原則」,維持足夠體力,完成遶境參拜活動: 多元營養/補充3大熱量營養素、維生素及礦物質。 維持體力/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含量符合3:1原則。 補充水份/每30分鐘多喝水活動前後均需補充蛋白質、醣類及脂質陳紋慧營養師說明,蛋白質、醣類及脂質三大營養素是提供人體所需熱量的關鍵,遶境活動前補三大營養素,能增強體能,滿足長時間活動需求;而維生素與礦物質可調節身體機能、促進新陳代謝。運動過程中肌肉及肝臟的肝醣會被大量消耗,所以活動後應適度補充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食物。

鎂缺乏恐致三高!食補很重要

鎂缺乏恐致三高!食補很重要#營養補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為了生活「忙、盲、茫」,在快節奏的庸碌生活中不斷勉強自己,常常身體不堪負荷卻不自知,等到發出警訊時才發現生活及身體早已失去了平衡。有效地補充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才能讓身體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而最重要卻又常被忽略的,就是礦物質「鎂」。鎂不足恐影響多項生理機能營養師梁筠庭指出,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分為巨量礦物質與微量礦物質,「鎂離子」在人體常見的礦物質中僅次於鈉/鉀/鈣排名第4,卻緊扣人體DNA複製與蛋白酵素合成及交互作用維持生理機制!進而對於促進醣類代謝、穩定心血管功能、輔助神經系統訊號傳輸穩定等機能上功不可沒。反之,鎂缺乏恐導致三高、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問題,同時更影響鈣質吸收,造成骨質流失、神經系統傳導物質分泌異常等狀況發生。補鎂該從何下手?含鎂食物養分變少深綠色蔬菜、堅果、全穀類的麩皮中,都是含鎂食物,但要吃多少量才足夠呢?梁筠庭表示,現代農業為了增加產量,耕種頻繁、採收期縮短、加上農藥與化肥的使用,作物產量雖然提升但土壤營養也貧瘠了,蔬菜應富含的礦物質及養分更大幅降低!年關近應酬多 隨身補鎂應戰歲末年終的聚餐尾牙滿檔,又緊接春節團圓飯,梁筠庭提醒,現代人的飲食型態大魚大肉,吃進過多的動物性食物會造成磷攝取過多;而磷影響鎂的吸收,鎂又影響鈣的吸收,身體代謝環環相扣、盤根錯節,此時更應該補充鎂,讓身體回復到正常狀態,在應酬喝酒、吃大餐前後補充鎂,為自己的身體找回平衡,生活會「鎂」麗又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鎂加速新陳代謝 減緩宿醉!

鎂加速新陳代謝 減緩宿醉!#營養補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接近年底,不少公司行號業務量加重且應酬頻繁,讓每天辛苦生活的上班族更加忙碌勞累,此時更應該注意補充體內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礦物質「鎂」能讓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交互作用,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而海洋深層水中含有深海礦物鎂及多種微量元素,忙碌的現代人透過海洋深層水,補充自身缺乏的維生素、礦物質,改善生理機能,可讓生活不只是活著!現代人飲食不均缺少礦物質 新陳代謝易出問題現代人常處在高壓環境且飲食普遍不均衡,慢性病年齡層逐漸下移,僅管物質條件變好,但身體機能卻提早衰退。護理督導沈怡君指出,人體需要微量元素調節,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可從飲食攝取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維持生理機能正常運作。礦物質除了肩負細胞組成必要角色外,還能肩負平衡身體滲透壓、激活細胞激素、順利傳遞神經衝動等重任。深綠色蔬菜、五穀類的麩皮都是「鎂食物」,但現在農業短熟程及過度耕種,土壤養份貧瘠導致蔬果內的礦物質含量遭稀釋,以致鎂缺乏,而讓現代人體內的礦物質攝取不足,生理機能因此變差。「載體」形態影響礦物質吸收率沈怡君表示,鎂在人體內扮演輔酶的角色,讓維生素與礦物質能沒有阻礙地進行交互作用,這時鎂補充品的型態就相當重要。一般的健康食品、藥品均屬於人工化學合成物,需要腸胃進行一定程度的崩解、消化將化學鍵結破壞,才能讓內含成份被身體吸收。年底應酬多補鎂 緩解酒後不適鎂有助於細胞分化、合成,年底將近,應酬跑攤在所難免,但酒後宿醉的不適,往往叫人後悔飲酒。補充鎂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幫助過量酒精排出,讓身體盡快回到平衡狀態,減緩宿醉頭痛、胃部不適等現象;此外,沈怡君指出,鎂也有助於鬆弛過度緊張的肌肉,自然放鬆因精神壓力造成的肌肉痙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睡不著真磨人!8招打擊失眠

睡不著真磨人!8招打擊失眠#營養補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你是不是有晚上睡不著、睡不好的困擾?得不到品質良好的睡眠,白天就容易感到疲倦,導致工作和生活效能降低,同時也影響健康。這種惡性循環讓人好乏力!到底該如何打擊失眠,除了看醫生藥物控制治療外,或許也能從飲食下手,台南新樓醫院劉明宜營養師告訴你,可遵守好的飲食習慣和補充營養,來改善失眠:● 飲食習慣面1)下午5~7時,盡量放鬆、休息並準備營養充足的晚餐2)盡量於晚上7點前吃完晚餐3)晚餐份量應減少,維持半飽、不餓的狀態就好4)少吃主食與油脂類(約為午餐的1/2~2/3),可增加青菜量5)盡量不在睡前3小時內吃東西,且睡前4~6小時內避免刺激性飲料● 營養補充面1)多吃色胺酸食物/如全麥製品、大豆、香蕉、小米等,因色胺酸能在體內合成褪黑激素及血清素,幫助睡眠。2)補充維生素B群(B2、B6、B12、葉酸及菸鹼酸)/維生素B12可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不安的情緒;B6可以幫助製造血清素;且維生素B1、B2、B6的協同作用,能讓色胺酸得以轉換為菸鹼酸;菸鹼酸則是會影響新陳代謝,若缺乏易有焦慮、易怒的現象,進而使睡眠品質下降。而全穀類是B群的良好來源。3)補充鈣、鎂/是屬於舒壓安眠的營養素,攝取能幫助睡眠、安定神經,而綠色蔬菜富含鎂,多吃蔬果有益睡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