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

壯男雙腿嚴重水腫 竟因罹患這個癌!#罹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部一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因為雙腿嚴重水腫找不到病因,輾轉至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檢查,沒想到原來是胰臟長了「壞東西」!發現時癌細胞已經嚴重轉移,且造成全身血管栓塞,確診為胰臟癌晚期,患者擔憂自己活不過半年。胰臟癌又名「癌王」,其「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2016年台灣有202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賴泓誌主任表示,因為胰臟的位置在比較深層的緣故,鄰近又有許多血管佈及,容易在癌症早期就發生癌細胞轉移或壓迫血管,一般超音波檢查不一定照得到胰臟有異狀,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因此,在治療上更加不容易。第二線化療藥物 可再延長病患存活率針對胰臟癌的晚期治療多半以化療藥物為主,過去患者僅能仰賴第一線的藥物治療來爭取存活期,在2018年8月第二線化療新藥已通過健保給付,為亞洲的胰臟癌患者延長整體存活期達9個月。賴泓誌主任指出,這名40多歲的科技業男士,在治療上積極配合醫囑,加上使用第二線化療新藥,使得原本僅有數個月的存活期提高到一年以上,這樣的治療結果很鼓舞患者跟家屬。對抗胰臟癌:積極檢查 積極治療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方式來篩檢胰臟癌,但民眾仍可透過以下幾種影像學檢查來幫忙診斷: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超音波;賴泓誌主任提醒,一般民眾都可更在乎自己健康,定期做適當的健康檢查,而有特定基因突變者、或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或家族內有罹患胰臟癌的人,就建議做胰臟癌的進一步篩檢,若不幸罹患胰臟癌,應積極尋求專業專科治療,在小心控制藥品的副作用之下,來延長病患存活期與降低治療的不適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A流初癒竟罹B流 醫護人員連續中鏢

A流初癒竟罹B流 醫護人員連續中鏢#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今年的流感疫情堪稱十年來最嚴重,A型流感病毒與B型流感病毒更是輪流肆虐,造成一波接一波的流行。許多民眾以為,流感疾病只要得過一次,今年就可免疫,但事實不然。一名醫護人員在今年二月初罹患A型流感,服用抗病毒藥物病情才剛趨緩,結果不到兩週又再次發高燒,經醫師確診為B型流感,讓她直喊:接連得到兩次流感,怎麼這麼衰!流感有明顯頭痛、發熱、倦怠感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忠紘醫師說,流感病毒分成A、B、C三種亞型,C型對人體較無影響,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A型與B型流感病毒兩者的差異之處,包括A型流感病毒是以人、豬、禽鳥類等動物為宿主,變異性大,易引發全球性大流行;B型流感病毒只以人類為宿主,變異性與傳播規模都較小。症狀方面,則是觀察到B型流感的患者,出現腹瀉和肌肉痠痛的比例較高。但A型與B型流感的共通點,就是病況都與一般感冒不同,會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甚至併發腦炎、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因此一旦發高燒,或有疑似症狀,都應盡速就醫並接受快篩來確診。流感病毒每年都有變異 施打疫苗以預防蔡忠紘醫師說明,本流感季從104年7月1日起截至上周為止,共累計1423例重症、121例死亡案例。目前流行仍以A型流感病毒為主,但B型流感病毒比例有上升趨勢。在當年流感季罹患A型流感後,對B型流感病毒並不會產生抵抗力,還是可能再次得到B型流感。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會變異,今年得過難保明年不會再得。對此,蔡忠紘醫師提醒,每年10月政府都會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其中內含2種A型與1種B型的病毒株抗體,都是前一年根據流行趨勢製作的,每年皆不相同。因此,若是屬於孩童、長者、罕見疾病患者、重大傷病者、孕婦、醫護人員、衛生及防疫人員等高危險族群,皆應每年定期施打才會有抵抗力。而且流感疫苗接種後,大約要2~4週後會產生保護力,因此越早施打,才能越早免於流感病毒的威脅。

暈車、停經後腹脹感 竟讓她發現罹卵巢癌

暈車、停經後腹脹感 竟讓她發現罹卵巢癌#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62歲張小姐是一名醫護人員,一向注重健康、崇尚有機飲食,從不曾暈車的她,在101年間第一次出現暈車不適,再加上停經後卻出現月經來潮才會有的腹脹感,警覺到不對勁,於是主動就醫並向醫師要求做超音波檢查,沒想到竟發現罹患卵巢癌第三期(3c)。雖然她積極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但卻在去年9月回診時發現復發,然而她不願放棄任何讓自己後悔的機會,選擇接受醫師建議新的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並保持「吃得好、睡得好、過得好」3原則,力戰3c期卵巢癌,6個月以來,癌指數穩定維持於個位數。卵巢癌半數發現已晚期 致死率高卵巢癌是女性第9大癌症,每年新增一千二百多名新患者,但因為人數較少,常容易被忽視。台灣婦癌醫學會屠乃方理事長表示,根據台灣過去34年的癌症登記統計,女性每十萬人口中,卵巢癌發生率已上升4倍之多,而罹癌人數成長近10倍之多。卵巢癌素有「沉默殺手」之稱,因早期卵巢癌可能毫無症狀,或常以腹脹、腹痛、便秘、腹瀉、容易有飽足感、頻尿、腰圍體重增加、疲倦、背痛等症狀表現,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實在難以讓人直接聯想到卵巢癌;加上容易誤診,約有5成患者發現罹癌時已是卵巢癌晚期,而使得卵巢癌治療不易、致死率高,在女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8位。標靶藥+化療 降低5成惡化風險屠乃方理事長表示,過去卵巢癌治療方式有限,標準治療包括手術及化學治療等,但大約2成患者在接受化療六個月內復發,而即使治療有效,六個月後復發比例相加仍有6成之多,然而在未有新藥物出現的情形下,患者只能持續使用化療,復發後的卵巢癌治療陷入瓶頸。睽違已久,復發性卵巢癌終於有了化學治療以外的新選擇。屠乃方理事長指出,以往復發性卵巢癌治療,如單用化療僅有約6成的治療反應率,不過目前衛生福利部已核准以標靶搭配化療,用於復發性卵巢癌治療,讓患者的治療反應率大幅提升,達到近8成的治療反應率,平均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延長至1年,降低5成的惡化風險,且能改善卵巢癌常見的腹水症狀,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比起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女性朋友對於卵巢癌相對陌生。屠乃方理事長提醒,卵巢癌如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五年存活率較高,患者也有機會回歸正常生活,建議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即使治療後復發也不要輕言放棄,隨著藥物進展,仍有新的希望。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張阿嬤已高齡近100歲,幾年前排尿量突然變得非常少,且有疲倦、食慾不振、反應遲鈍狀況,就醫後發現是腎性貧血造成。醫師表示,腎性貧血的症狀不容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由於沒有特異性,經常被當成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紅血球生成素治療 不再暈眩、頭昏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表示,阿嬤就醫時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卻只有8.9g/dL,低於標準值很多,是典型的腎性貧血患者。透過紅血球生成素治療,提高造血能力,經過3個月後,血紅素上升到11.6g/dL,已接近標準值,連肌酸酐也下降到2.7mg/dL。阿嬤的精神變好,也吃得下,排便、排尿正常,不再暈眩、整天昏沉沉,身體症狀和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腎功能衰退 也會造成貧血男性血色素值低於13g/dL、女性血色素值低於12g/dL就可稱為腎性貧血。郭克林醫師說明,腎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釋放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也會造成貧血。腎性貧血的病人,除了可能出現疲勞、嗜睡、食慾降低、運動能力減少、有時候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以外,如果又合併有心臟功能不好的問題時,貧血還會加速心臟功能惡化;而心臟功能惡化後,又會加速腎功能惡化。郭克林提醒,接受透析之慢性腎臟病患者,血紅素值不應小於9g/dL,當血紅素值介於9~10 g/dL 時,即可考慮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或其他輔助治療,如補充鐵劑。貧血是腎病共病 定期血紅素監測郭克林也說明,醫師在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前,會評估病患是否有其他造成貧血的問題,如是否缺鐵、缺B12、缺葉酸,或是有發炎感染、營養不良以及潛在血流失的現象等。郭克林提到,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的共病,並不會自己好,但是透過治療,可幫助維持患者血色素的穩定。他也提醒,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且越晚期的病患監測需更頻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登革熱累計逾兩百死 每人平均患3種慢性病

登革熱累計逾兩百死 每人平均患3種慢性病#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22日公布5例因登革熱感染死亡病例,3男2女均位於高雄市,年齡介於68至79歲之間,多數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全國入夏後累計因登革熱感染死亡人數209人中,男性109例,女性100例,年齡中位數75歲,平均每人罹患約3種慢性病,以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及慢性腎臟病居多。南部氣溫仍偏高 出遊切記做好防護新北市衛生局呼籲長者及慢性病患需提高警覺,切勿輕忽,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及處置。新北市今年截至12月24日,共累計140例登革熱確診病例,有84例為本土病例,其中77例有南台灣旅遊史,56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大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另新北市21日監測到一對父子至南部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返家後均出現發燒及肌肉酸痛等症狀,經就醫後確診為登革熱個案,因南台灣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民眾南下時仍宜穿著淺色長袖衣物,或在皮膚裸露處噴抹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降低感染風險。出現疑似症狀 應立即就醫衛生局提醒臨床醫師於診間需加強詢問TOCC,即職業別、接觸史、旅遊史及群聚史,並需具備民眾無南部旅遊史感染登革熱的認知,若有疑似症狀請儘速通報,並搭配快篩試劑使用,及早診斷以即時進行相關處置。針對老年人、慢性病患,由於病程變化較快,務必提高警覺。衛生局強調,清除孳生源才是防治登革熱根本之道,民眾應加強居家環境巡查,落實戶內外積水容器清除,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後眼窩痛、皮膚紅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若經診斷感染登革熱,務必遵從醫師指示服藥、多補充水分及休息,並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病毒再藉由蚊蟲散播。

愛吃肉注意!恐食入殘留抗生素 增罹腸病機率

愛吃肉注意!恐食入殘留抗生素 增罹腸病機率#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人體細胞總數大約只有身上細菌的十分之一!許多人印象中的細菌就是疾病的來源,但其實有些細菌卻對人體有益。正常的情況下,腸道內的細菌約有100兆個,其中的益菌甚至可協助合成維生素,然而腸道菌的變化也可能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吃下動物累積抗生素 恐致病菌抗藥性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細菌對人體的影響力,台灣素食營養學會、花蓮慈濟醫院、花蓮縣營養師公會及慈濟大學醫學院合辦研習會,探討細菌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細菌並非全部都是疾病來源!澳洲Monash大學Mark Wahlqvist教授表示,以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為例,盤尼西林自從1928年被英國亞歷山大‧佛萊明醫師發現後,至今仍是許多感染疾病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很少有人記得盤尼西林是來自於黴菌。然而病菌容易出現抗藥性,是醫療臨床上很頭痛的問題,其中造成抗藥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病菌暴露在低劑量的抗生素下;而目前人類畜養動物時使用的飼料或治療藥物中使用的抗生素,其實跟人類疾病使用的抗生素相同,當人在食用肉類產品的時候,就會吃進動物體內累積的抗生素。腸道益菌 協助合成維生素慈大生命科學助理教授葉綠舒表示,人的腸道菌可以分為三型,分別是擬桿菌型、普氏菌型與瘤胃球菌型。腸道中的益菌可以協助人體bilophila wadsworthia分解養分以及包含黏液、多環芳香烴等有害物質,甚至還可以協助合成維生素。根據研究發現,葷食者的腸道菌中出現Bilophila wadsworthia與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有關係。多吃蔬菜水果 改善腸道菌叢想改善腸道菌,只要改變飲食一天就能偵測出腸道菌相變化。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邱雪婷表示,腸道菌的變化有可能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疾病,但是透過多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其實就能改變腸道內的菌叢。葉綠舒強調,改變飲食雖能快速影響腸道菌相,但要發生顯著改變,需要長期維持同一類型飲食。她指出,食用發酵食物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不只會產生維生素、胺基酸等營養,也能幫助好菌生長。

罹患糖尿病不會好?自我調適更重要

罹患糖尿病不會好?自我調適更重要#罹患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三高一直是現代人的通病,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生活水準提高,糖尿病成了目前最普遍的慢性疾病,雖然糖尿病不會痛也不會傳染,但卻無法痊癒,漫長的治療過程往往考驗著病人的耐心,疾病所帶來的心理衝擊,更是讓人苦不堪言。糖尿病照護 心理調適很重要基隆市衛生局表示,大部分糖尿病的患者在知道自己罹患了不能完全康復的疾病後,當下的反應可能會相當震驚、害怕且無助,然而,病人對疾病的感受與心理調適,成為能否做好自我照顧的重要因素,所以,衛生局提供了8種方式,幫助病患及家屬勇敢面對挑戰。1) 維持良好的血糖值/調整飲食、運動、藥物,以維持良好之控制。2)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應用放鬆技巧/每天挪出一段時間來放鬆自己,可利用的活動包括肌肉放鬆、按摩、聽音樂、冥想、沉思、打坐、祈禱等。3) 正向態度/舉例來說,糖尿病並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只要適量,糖果、點心依然是我們能吃的。4) 鼓勵參加旅遊活動/學習在旅遊中管理疾病、掌握疾病,學習適應疾病。5) 時間管理/量力而為,勿承擔過度壓力的事。6) 妥善應用支持系統/家人、朋友、醫療小組成員都是病患所能應用最好的抗壓支持系統,積極參加病友團體,藉由更多的病友獲得經驗分享及社會資源的協助。7) 人生目標與信仰/藉由信仰的力量,可幫助病患重整價值體系及重建人生目標,找到生活歸屬。8) 維持與人良好之溝通與協調/例如:信、望、愛之信念,同理心、溫暖、真誠的態度及不斷的恆心,這些都可幫助病患及家屬減少面對壓力的機會。

罕見!乳房紅腫疼痛 懷孕期間罹患乳腺炎

罕見!乳房紅腫疼痛 懷孕期間罹患乳腺炎#罹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媽咪都有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形,但分泌旺盛也不一定是好事?一名29歲的孕婦,懷孕21周時發生少見的懷孕期間罹患乳腺炎症狀,造成乳房腫脹疼痛,用藥物治療無法見效,進行引流手術,母體術後恢復良好,胎兒也平安健康。這名孕婦在懷孕21周時發生乳房發熱、腫脹、疼痛等症狀,常常半夜痛到睡不著覺,到童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看診。經于家珩主任檢查後,發現這名孕婦的乳汁分泌旺盛,造成乳汁淤積在乳房內滋生細菌而確診罹患乳腺炎。金黃色葡萄球菌 乳腺炎致病菌于家珩主任表示,乳腺炎是指乳房乳腺化膿感染,除因乳汁淤積繁殖細菌外,乳房有傷口導致細菌入侵也會造成,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症狀為乳房腫脹、疼痛、發紅、灼熱、腫塊、發燒等。而此病患則是少見的在懷孕期間就發生乳腺炎個案,因為個人體質問題造成乳汁產生過多而引發細菌感染化膿。哺餵母乳對母體與寶寶都是很好的,但是若哺乳後無法排空乳汁,就應用手或擠乳器將乳汁完全擠出,並且在哺乳後要用生理食鹽水將乳房及乳頭清洗乾淨;若一般民眾乳房或乳頭有受傷時,也要避免傷口感染。當乳房出現腫脹、硬塊、疼痛等異常情形時,就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診療,阻止病情擴散與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