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下肢血液鬱積 日常照顧十大重點

治療下肢血液鬱積 日常照顧十大重點

2008/11/18

深部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局部性疾病,有併發肺栓塞致死的危險性,近年來受人口老化、癌症、手術影響有病例增加趨勢,故長期保養及預防再發是相當重要的。

為恭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 李志賢醫師指出,靜脈是血管的一種,它的功能是讓血液回流到心臟,為了保持血液的回流至心臟,周邊靜脈內具有瓣膜。如果靜脈內血液回流發生問題或流動緩慢易使血液鬱積形成血栓;深部靜脈血栓好發於下肢,80%發生在腓靜脈及膝膕靜脈,其次是股靜脈及腸股靜脈。

李志賢醫師指出,深部靜脈血栓高危險群如下:

1. 血液回流受阻造成下肢血液鬱積的情況:長期站立、長期臥床、鬱血性心臟病肝硬化、腹壓過大(懷孕、腹水、腹部腫瘤)、靜脈曲張、靜脈瓣功能不良等患者。

2.血液中抗凝血因子減少,增加血栓形成的情況:服用避孕藥、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生產等。

3.其他:肥胖、惡性腫瘤、多處骨折、骨盆骨折、膝髖關節手術後,腫瘤細胞或是脂肪游離而栓塞血管的可能性。

常見的臨床症狀有:(1)霍門氏病徵(Homan's Sign):將腳趾壓向足背時,測試側小腿腓側(小腿肚)會感到劇烈疼痛,但此病徵並不是非常準確。(2)受阻造成突發性、單一肢體水腫、壓痛。(3)合併症:下肢及骨盆的深部靜脈血栓容易造成肺栓塞,有致死的危險性,在極端的情形下,它可能造成患肢的血液循環完全栓塞處血流回流停止,患肢因而缺血壞死。(4)因深層靜脈栓塞,深層靜脈血流被迫流向淺層靜脈,阻礙了正常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血流動力學,在急性期可能併發蜂窩組織炎;慢性期造成病變處色素沉著、潰瘍、發紅疼痛、皮下組織發炎、淋巴管、肌肉發炎、傷口不易癒合。

在深部靜脈血栓的治療,李醫師說,在急性期臥床休息3-5天,以減少肺栓塞的機會,並臥床休息,以枕頭抬高腿部15-20公分,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另外,注射抗凝血劑:注射血栓溶解劑5-7天(必要時延長),以溶解血栓,避免血栓進行。當急性症狀消除後則改以口服抗凝血劑(coumadin)使用,目的是預防血栓再形成;一般要服用6個月以上。

外科治療上,若抗凝血劑治療無效,或是病人有出血傾向,不適用抗凝血劑治療者,可考慮行靜脈血栓取出術、其次為避免致命的肺栓塞,可裝置下腔靜脈裝置濾網(IVC filter)。也可穿著彈性襪,藉由加壓,促使血液回流心臟。

日常照顧,李醫師提出以下注意事項:

1. 每日觀察患肢是否有蒼白、發紫、腫脹、麻木、冰冷、感覺異常,以及是否有胸痛、胸悶、喘氣不順等現象。(以上狀況需通知醫護人員)
2. 穿著彈性襪:在抬完腳起床前穿著彈性襪、入睡前再脫除;著彈性襪時間需持續3~6個月。
3. 每4小時健側肢體做主動運動、患側肢體做足背屈曲運動。
4. 避免屈膝或腿部懸垂、交叉,坐椅勿太高或太深防止膝膕處血管受壓迫。
5. 戒菸:煙中的尼古丁成分會使末梢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回流,促進血栓形成。
6. 按時服用抗凝血劑、定期追蹤凝血功能,並且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如血尿、皮膚上有無紫斑、口腔黏膜有無出血斑點;若有出血傾向應立即通知醫師停止給藥或調整劑量。
7. 避免長期站立、久坐、臥床不動。
8. 慢性下肢深部靜脈血栓病人可從事一般性運動,而游泳是最好的選擇。運動時間不宜過久,運動期間若有腳部腫脹情形,就應休息抬腳。
9. 避免著過緊腰帶、衣褲,阻礙骨盆及下肢血液淋巴回流。
10. 如果接受手術,術後24小時可下床活動,但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手術傷口清潔乾燥,出院後每日執行傷口換藥一次,換藥時觀察傷口如果有紅腫、滲出液應返診治療,嚴重傷口疼痛可告知醫護人員。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