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生氣情緒5大類 你屬於哪一型?

處理生氣情緒5大類 你屬於哪一型?

2020/2/16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了媽媽之後,每天催眠自己:「不可以生氣」、「生氣就是壞媽媽」,但一睜開眼睛回到現實世界,馬上被搞到森77、瞬間變身暴龍媽!真的不想再讓自己的怒火燒到孩子、讓全家烏雲密佈,到底該怎麼辦?

人會有生氣情緒,是非常自然的一種心理狀態,當想達成的目標被妨礙、個人領域被侵犯、或自尊心受傷時,就會觸發「生氣」的警報系統。真正傷害親子關係的並不是生氣情緒,而是情緒之後的「行為」。如果選擇無視自己的怒氣,被丟在角落的負面情緒只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最後在被觸發的瞬間炸裂。作者告訴你如何用積極正向的方式表達,透過「生氣」真正解決雙方的需求。

生氣的原因很多,處理生氣情緒的類型也不少,大致可分成五種。
第一種是「壓抑型」。
壓抑型的人就算生氣也不會表現出來,會礙於「 有話好說嘛!」這種想法,不願意撕破臉而把自己的生氣情緒隱藏起來,有時還會否認自己正在生氣。雖然他心裡憋得難受,但身旁的人卻不知道其實他已經生氣了。長期忍耐、克制自己的情緒,到後來不只是對憤怒情緒,連對快樂和幸福等正向情緒感覺也會變遲鈍。這類型的人不太會自己下決定、比較喜歡跟著別人的意見走,優點是適應力強、較為友善、包容度高,不過也常被說優柔寡斷、心思很難猜透。也因為習慣壓抑情緒,可能會引起生理上的各種疾病。

第二種是「攻擊型」。
這類型的人會毫不掩飾地表現出憤怒情緒,甚至會不假思索地罵髒話、出言恐嚇、羞辱別人、摔東西、打人等做出暴力行為,還強烈相信自己是對的,容易輕視別人的意見或情緒。大體上來說,這種人通常做事成效不錯、勇敢、主導性強,但是相對也比較粗暴、自私,容易在人際關係的經營上遇到困難。

第三種是「被動攻擊型」。
這種人會用消極的方式迂迴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因為想把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也不想破壞跟對方的關係。他們相當固執,卻不會直截了當表現出來,做事都會繞個圈子,面對別人的指示時不直說喜歡或討厭,而是會用拖延戰術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我們常聽到的「心機重、愛記仇」,就是這種人的主要特徵。這類型的人通常顯得小心謹慎、會為別人著想,但同時帶有強烈的憂鬱和不安感,屬於高敏感族群。

第四種是「迴避型」。
這種人認為生氣是件糟糕的事,所以會想辦法盡快脫離生氣狀況。他們會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嘛!」、「別在意啦!」藉此降低自己的憤怒情緒,或用抽菸、喝酒、吃東西、打電動等方式逃避。但因為他們並不是直接誠實地面對情緒,當狀況變得難以收拾的時候,他們往往就會陷入各種成癮症狀。

第五種是「連結型」,也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
連結型的人在生氣時會先跟自己對話,必要時也會去跟對方對話。他們不會試圖壓抑、降低怒氣,或躲到其他地方逃避,而是會坦率地問自己:「為什麼生氣?你需要什麼?」如果需要對方的協助,也會開口請對方幫忙。

這些類型並非固定的,可能會隨著你所面對的人及狀況而變得不同。在公司裡是壓抑型,在家裡卻可能是攻擊型;在朋友面前是連結型,但在父母面前可能會是被動攻擊型。所以我們要先了解自己在哪些時候會反映出哪種類型。

情緒處理的類型不是一兩天內造成的,通常都是從小時候開始慢慢養成。為了適應父母的教養方式、生長環境,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會選擇如何處理情緒。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生活中累積的經驗,最後就會固定下來。因為太習慣了,所以自己可能根本沒發現自己是怎麼處理情緒的,而且內在、外在已經長期養成習慣,要轉換成「連結型」就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每天都在生氣,表示自己跟自己之間的連結中斷了,應該要先跟內在的自己恢復關係,再更深入地多問問自己:「你需要什麼?」、「說說你真正想要的好嗎?」

(本文摘自/一流媽媽的怒火說明書/台灣廣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