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當心!「行動障礙症候群」6徵兆

長者當心!「行動障礙症候群」6徵兆

2018/4/26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94歲的阿嬤個性活潑,喜愛戶外運動,令人無法想像她曾失能而與輪椅為伍。阿嬤88歲時發生髖骨骨折,開刀治療後隔年竟又再度骨折。進行全面性檢查後,才知道阿嬤與「行動障礙症候群」有關!經過多年來努力配合治療、固定運動,搭配每天定時曬太陽,骨密度T值進步,現在無須再倚靠輪椅和枴杖助行,還可自行參加旅行團。

行動障礙症候群 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都在列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骨骼肌肉疾患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是影響人類健康、失去生產力與增加社會護理成本的重要原因。不過骨質疏鬆卻非骨折的唯一原因,「行動障礙症候群」才是造成骨折的綜合因子。「行動障礙症候群」發生原因與老化、骨質密度與肌肉質量下降有關。除了(1)骨質疏鬆症外,(2)肌少症、(3)退化性關節炎、(4)握力不足、(5)跌倒與(6)肥胖,也都屬於「行動障礙症候群」。

根據調查發現,台灣長者9成為「行動障礙症候群」高危險群,男性患病風險為89.8%;女性更高達91.5%,台灣年長者骨質疏鬆、肌少症、關節退化的健康問題日趨嚴重。人類壽命越來越長,面臨失能而帶給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危機,不僅增加健康照護成本,也增加其他共病死亡的機會。

長者增強肌耐力 保持自主生活能力

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表示,銀髮族需正視「行動障礙症候群」帶來的影響,疾病管理、醫療與營養治療,也應著重全方位預防疾病帶來失能。北歐國家推動年長者肌耐力運動體能訓練多年,強化年長者自主生活能力,也成功預防年長者失能。人口老化嚴重的芬蘭,高達9成以上75歲高齡者具備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均衡飲食與優質蛋白質攝取,才能免於失能。

陳芳萍理事長強調,即使骨質好,如果肌力不足,一樣可能因為骨折而失能。台灣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更顯示台灣中老年的失能預防與長期照護的重要。篩檢搭配運動操,有效協助不良於行的患者順利站立與行走;步行困難者找回穩健且持久的步伐,達到全面預防中老年失能。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