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易倦怠、宅在家 當心憂鬱症作祟

老人易倦怠、宅在家 當心憂鬱症作祟

2013/9/12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5歲張伯伯打算退休後在家享天倫之樂,但沒想到退休後竟開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同時也因為時常感到倦怠而使內心壓力比退休前更大。至各科門診檢查也查不出原因,不久,張伯伯漸漸開始出現不喜歡和人群接觸、不想抱孫子和出門等情況,不僅社交生活開始出現反差,情緒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原以為是退休空巢期或身體退化所致,就醫後才知道原來是憂鬱症倦怠作祟。彰化基督教醫院王俸鋼醫師表示,老人憂鬱因不易被診斷而容易忽略,如未及時治療可能會使原有的疾病惡化、引發失智,甚至容易提升患者自殺風險,家屬應格外注意長輩的情緒問題。

老人憂鬱情況不易察覺 恐提升自殺風險

王俸鋼醫師表示,近年來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據研究推估國內65歲以上人口已達260萬人,其中,憂鬱症已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加上臨床診斷比一般成人更為困難,因此實際接受治療的老年人可能不到十分之一。事實上,長輩憂鬱的情況較不會主動表達,反多以身體不適為主訴,如:倦怠無力、腸胃不適、胸悶無法呼吸等,若沒有仔細詢問心理狀態,常被誤診為內外科的疾病,家屬也以為是老化而未加以關懷照料,使原有的疾病惡化,甚至容易提升患者自殺的風險。此外,老年憂鬱症也會出現多種認知障礙,因此也常被看作是失智症的前身,未來甚至可能引發失智症的狀況。

憂鬱、失智易混淆 長輩情緒問題勿輕忽

事實上,憂鬱症和失智症在臨床上都會出現情緒低落或記憶力衰退,甚至產生精神疾病,因此兩者常容易被混淆,造成長輩延誤就醫的情況發生。其中,失智症的主要症狀為記憶力喪失,患者即使努力回想也想不起來;憂鬱症則是仍有記憶力,但因無活力所以懶得去回想,若長輩有上述狀況則應及早求助醫療單位,先從憂鬱症進行治療。

王俸鋼醫師強調,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的老人,容易因疾病帶來的內心壓力而併發憂鬱症。根據研究顯示,及早治療憂鬱症對控制疾病有正面影響,除了心理治療外,透過藥物更能有效控制病情。因憂鬱症用藥能夠修復大腦細胞以及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達到效果,而家人單純以「不要想太多」及「要快樂點」等語言鼓勵,對於患者來說,僅是輔助而並未能有明顯的療效。

憂鬱倦怠 可先自我評估並尋求醫師協助

事實上,憂鬱症症狀複雜,老人憂鬱症更是不易被察覺,因此建議民眾,家中長輩若出現內外科檢查不出來的病痛,就有可能是憂鬱症所引起的症狀,其中,如長輩常抱怨沒力氣、倦怠且連續兩周以上,則可能是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分泌不足所引起,如未及時治療,嚴重則會影響家庭與親密關係,家屬應多加注意。此外,平時也可透過憂鬱症評量表及「FaMi量表-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來判斷長輩狀況;用藥部分,常見的血清素抗憂鬱藥物僅能改善情緒低落問題,較無法改善憂鬱倦怠相關症狀。其中,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是由高雄醫學大學唐子俊醫師自行研發並獲得國際會議認可,幫助患者自我評估憂鬱倦怠的嚴重程度。提醒民眾,憂鬱倦怠症狀較為頑固,若觀察到長輩有倦怠症狀,則可和醫師討論使用倦怠症狀藥物來進行治療,增加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幫助改善疲勞、提升活力。

圖:疲勞相關認知及功能障礙快篩量表(FaMi-Fast Screen of Fatigue Syndrome from Mental Illness)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