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 關節僵硬紅腫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

氣溫驟降 關節僵硬紅腫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

2011/3/31

季節變換、氣溫下降,不只慢性病易發作,根據門診觀察,因關節問題求診人數增加三到四成,其中大約一成左右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新竹馬偕醫院風濕免疫科郭孝齡醫師提醒,每天早上關節僵硬超過一小時,且症狀維持六週的民眾,應立即就醫檢查。

郭孝齡醫師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風濕一種,受氣候影響,提高關節腫痛、晨僵等病情發作機會,但民眾多不會有警覺,誤以為因天氣變化引起的關節疼痛,忽略症狀而延誤病情;由其在氣候驟降,增加進補機會,每周食用薑母鴨、羊肉爐等進補食材超過兩次,都更易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

郭孝齡醫師也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拖過半年不治療,關節往後會容易嚴重變形,甚至變成殘廢,發炎會同時出現在心臟血管,加上免疫失調,易造成心肌梗塞、肺炎等併發症,使其平均年齡比一般人還短18年。但許多病人就算早期發現,寧可先嘗試民俗療法、花上萬元購買健康床或療效不明之健康食品等居家保健品,直到關節腫脹至嚴重行動不便,才願意前來就診,卻已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期。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會透過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再由X光或超音波掃描診斷嚴重性,郭孝齡醫師表示,X光要發病兩年後,才能明顯看出發炎狀況,根據臨床經驗,近來發展出敏感度較高的超音波掃描,能在前三個月,輔助X光無法檢測出多處關節發炎及骨頭腐蝕狀況,達到早期確診及發現嚴重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透過止痛藥或傳統疾病修飾劑(DMARDs)獲得緩解,但疾病修飾劑無法有效改善骨頭腐蝕且副作用較高,因此建議及早合併使用生物製劑,提高治療效果;像門診曾有一位中年病人,試了中藥、健康床都無效,初期口服疾病修飾劑效果也不大,嘗試使用每兩周打一針的生物製劑後,從必須由他人攙扶才能行走到如今可自己來醫院就診、還能上街買菜。

郭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切勿拖到關節明顯變型才主動就醫,而錯失六個月黃金治療期;已開始治療的病人勿因初期症狀改善,自行停藥或減藥,造成發炎狀況更嚴重,大幅降低治療效果;只要把握六個月黃金治療期,積極治療持續兩三年以上,多數病人都有機會再度回復往日生活品質!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