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旬婦人月經來大便就出血 竟是大腸腫瘤作祟

4旬婦人月經來大便就出血 竟是大腸腫瘤作祟

2011/1/17(2022/3/15 18:25更新)

一位48歲的女性病人,過去一年來,經常為大便出血所苦,每當月經來臨前,都會覺得左下腹部疼痛,且大便就會有血,持續三到四天。起初病人以為可能只是經痛或痔瘡,但時間久了,症狀仍持續,只好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就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聰蓉爲病人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乙狀結腸距離肛門口十五公分處有一環狀腫瘤,腫瘤表面紅腫不規則有潰瘍現象,且已造成大腸管腔狹窄,大腸鏡無法再進入,診斷為大腸腫瘤疑似大腸癌,切片加以化驗,病理報告卻只是大腸潰瘍慢性發炎,無癌細胞現象。

林聰蓉表示,為了進一步確定腫瘤來源與侵犯範圍,再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發現子宮左側肌肉層有一個四公分腫瘤,侵犯到乙狀結腸,高度懷疑可能是乙狀結腸子宮內膜異位,因此建議病人開刀治療。

開刀前,先安排大腸鋇劑攝影,在乙狀結腸靠近直腸處有一環狀腫瘤,與大腸鏡所見相符。開刀切除後,由組織病理報告證實,病人的確是罹患「乙狀結腸子宮內膜異位」。

林聰蓉說,子宮內膜異位除了發生在骨盆腔,也有可能會侵犯骨盆腔以外的器官,包括胃腸道、泌尿道、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甚至皮膚與肌肉等。常發生年齡約在35~40歲左右,發生率未明。

約有一成左右的子宮內膜異位病人會侵犯胃腸道,其中75~90%發生在乙狀結腸與直腸。發生在胃腸道的子宮內膜異位,大便出血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特別是月經期出現血便。其他像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裏急後重、腸阻塞等。這些症狀與一些大腸疾病類似,通常需作大腸鏡檢查才能鑑別診斷。

他還說,乙狀結腸子宮內膜異位不一定會侵犯到大腸黏膜,所以有時大腸鏡切片亦無法確診,可能需腹腔鏡或開刀剖腹才能診斷。治療「乙狀結腸子宮內膜異位」的方法包括手術或荷爾蒙藥物,此病例因已造成大腸管腔狹窄,為避免發生腸阻塞,故建議病人手術治療。

林聰蓉提醒,血便原因很多,包括最常見的痔瘡,其次如大腸憩室、大腸腫瘤或息肉、血管病灶等,其他較少見原因有:潰瘍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及放射性大腸炎。當然其中最可怕的莫過於大腸直腸癌,建議發生血便的病人,應由醫師評估是否須接受大腸鏡檢查,以釐清病因。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