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肝」!從知道自己是否感染B、C型肝炎開始

救「肝」!從知道自己是否感染B、C型肝炎開始

2010/9/21(2022/3/15 19:4更新)

林先生,母親為肝癌過世,現今38歲,認真擴展業務,好不容易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小公司,在家人鼓催下,接受檢查後,他才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腹部超音波更發現一個3公分左右的腫瘤,血清甲種胎兒蛋白比正常值高出數倍,進一步斷層掃描確診為肝癌。此時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的興奮感,突然一掃而空,他也開始擔憂他有沒有得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林先生更不敢想像家有2個小孩,目前還必須負擔起房貸與車貸…。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是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第8位,肝癌更是高居台灣地區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98年國人共有7,759人死於肝癌,臺北市共有665人死於肝癌,其中男性449人,女性216人,等於每天平均將近2人死於肝癌。

肝癌的發生通常伴隨著肝硬化,其危險因子包括慢性B型或C型肝炎、家屬肝癌病史、飲酒、黃麴毒素、遺傳性鐵質沈積症等。儘管有許多治療肝癌的方式,如手術切除、動脈血管栓塞、酒精注射、肝臟移植等,但肝癌的預後仍不能令人滿意,只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提高肝癌的治癒率。早期肝癌通常是沒有症狀,必須靠對肝癌高危險群的定期篩檢。目前篩檢的工具包括透過檢測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C型肝炎抗體(Anti-HCV)篩出B、C型肝炎病毒感染之肝癌高危險群;再則針對肝癌高危險群以血清甲種胎兒蛋白(AFP)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做進一步追蹤。因此衛生局呼籲市民要化被動為主動,大家一起積極來防癌、抗癌。

上述的林先生,因本身有B型肝炎是肝癌高危險群,需作肝癌定期篩檢且家屬有肝炎病史更應特別注意追蹤。但林先生因為本身無異狀數年來都沒有去檢查,才會導致一檢查就發現已有三公分的肝癌。

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針對98年本市40歲以上市民5,213人所作B、C型肝炎檢查並針對陽性個案所做的一次篩檢中統計發現,有家族病史的有1,689人。B型肝炎陽性者有463人,C型肝炎陽性者有78人,同時有B型與C型肝炎陽性者有17人;後續追蹤有338人完成複檢,其中發現有脂肪肝的有94人、有血管瘤的7人、有慢性肝炎的11人、有肝硬化者10人、有肝癌者1人。可惜的是,仍有207人拒絕進一步篩檢。

對於因此次篩檢出B、C型肝炎之民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表示一次篩檢是不夠的,一次篩檢沒有發現肝癌並不代表就沒事了,以B型肝炎為例,慢性B型肝炎每年約有0.8%發生肝癌,肝硬化者每年約有5%產生發生肝癌,所以需定期篩檢。在肝癌2公分以下就篩檢出來時,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可達到9成以上的局部完治率。並且建議已確定為B、C型肝炎之民眾首先是需要就醫並與視肝炎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接受抗病毒治療。目前C型肝炎有高達八成的患者可以治癒,B型肝炎絕大部分可獲得控制,纖維化亦可逐漸改善,更降低肝硬化的發生與肝癌之風險。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游麗惠表示,肝癌發展三部曲為「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實未必然,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因此鼓勵市民朋友都應該知道是否為慢性B型或C型肝炎的患者,若是帶原者必須定期追蹤,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愛肝守則就是要定期篩檢。

歡迎臺北市市民朋友踴躍參加,相關訊息請參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http://www.health.gov.tw/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分機1845洽詢。

延伸閱讀「保肝三步曲」: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9&id=330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