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媽媽情緒壓力大 小心寶寶有「胎毒」

懷孕期間媽媽情緒壓力大 小心寶寶有「胎毒」

2010/7/8(2022/3/15 18:7更新)

一位媽媽產後因覺得排便不暢,大便偏硬,甚至覺得有痔瘡的感覺,還會口乾舌燥,小便也比較黃,尤其晚上小孩常常哭鬧不休,又不容易安撫,自己也沒辦法好好睡,心情上容易不耐煩、生氣。因此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門診就醫,經過診斷後,辨證為熱毒津傷,以增液湯合黃連解毒湯治療。

一週後,媽媽回診開心的說,不僅便秘情形改善許多,而且她的四個月寶寶臉部溼疹也有明顯改善,寶寶不自主抓眼睛、捉耳朵的情形少了很多,半夜啼哭情形能夠比較快安撫下來,晚上也比較好睡,除了肚子餓之外,多數能夠一覺到天亮。這應該是媽媽體質改善,因哺乳之故,小孩體質也連帶調整好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惟德說,其實胎毒是中醫兒科常見胎疾之一,多發生於小兒出生半年之內,特別是三個月以內。胎毒的發生《幼科發揮》曰:“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可見胎毒多由媽媽孕期受火毒之邪而傳至胎兒。

王惟德解釋,小兒在母腹中借助母體氣血所養,生長發育成形,母體有病,必波及到胎兒。在媽媽懷孕期間,因味覺減退,食慾差,喜食辛熱香燥之重口味食物,或因情緒壓力大,七情鬱滯化為火熱,並傳至胎兒。胎兒受之,在出生之後,由於臟腑柔弱,功能發育未完全,難以抵抗外來的各種干擾,因此產生種種嬰幼兒問題。臨床常見發熱,面紅,眼睛紅,眼屎多,濕疹,大便又乾又硬,小便黃等,皆為熱毒內盛所致。

他說,在民間有一些作法,會讓媽媽在懷孕期間就開始服用中草藥來「排毒」,有的家長還給新生兒服用一些中草藥以排除「胎毒」。常用的中藥有甘草、黃連、牛黃等。但這是不可取的,因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簡單地用「胎毒」來解釋,相反地,這些中藥對嬰兒的健康不利,例如:黃連味苦性寒易損傷嬰幼兒的胃腸功能,影響消化、吸收;牛黃是食草動物的膽石,味苦,性涼,不宜單味服用,且來源品質往往需要再注意。而亂服藥還可能對胎兒、新生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王惟德提醒,最好的作法還是交由專業中醫師,根據病人體質特性,調理體質,拿捏用藥輕重與服藥時間,為病人健康把關。

他強調,對媽媽來說,最重要的是營養搭配合理。媽媽在懷孕期間應儘量少吃辛辣和煎炸食物,王惟德建議,準媽媽在懷孕後期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和牛奶、多喝水、多吃五穀雜糧、保持大便通暢。

如果寶寶出生後出現的皮膚問題並不嚴重,要避免讓有刺激性的物質接觸孩子皮膚,尤其不能接觸孩子濕疹部位,也不要在患處塗擦油脂豐富的護膚品,可視情況輕重給予嬰兒油或凡士林類油膏塗抹,並減少暴露於冷空氣中,另外要注意小手不要抓傷臉頰就可以了。

若是在孩子出生後,媽媽能持續數個月的母乳餵養,而且哺乳期間忌吃花生、奇異果、海產貝殼類、雞蛋以及辛辣食物,同時還要避免飲酒。母乳的蛋白質適合人體吸收,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抵抗自然界的這些干擾,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