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三成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易導致顎骨壞死

一至三成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易導致顎骨壞死

2009/11/18

放射線療法為癌症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尤其是口腔癌及鼻咽癌兩大頭頸部癌症,因對放射線治療的感受性良好,因此常以放射線治療為首要選擇。但許多頭頸部癌症患者經過放射線治療後,雖然癌細胞可能成功被消滅,卻可能會引發其他合併症,其中以放射線治療後的顎骨壞死(Osteoradionecrosis)最為嚴重,發生機率約1-30%。

臺安醫院牙科部陳和錦主任說明,頭頸部癌症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放射線照射途徑中所經過的表皮、唾液腺、黏膜組織及顎骨組織皆會出現破壞與損傷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人體細胞若受到高劑量放射線後(大於6000 rads)會喪失正常複製及合成能力,因此造成患部軟組織纖維化,局部血流供應減少。進而組織癒合變慢且抵抗力大大降低,使細菌容易繁殖,繼而轉變成細菌性骨髓炎。一旦細菌破壞組織的能力超越自我修復的能力,便會產生自發性的顎骨壞死,不過更多時候是因為外來的傷害(如拔牙、植牙等手術),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區域更容易發生感染、潰瘍,增加了顎骨壞死的發生機率。

放射線治療後的顎骨壞死所造成腐骨裸露等現象常常造成病人很大的痛苦,但並非無法治癒,陳和錦主任表示,顎骨壞死治療需要病人耐心接受抗生素並可以搭配高壓氧治療,透過高壓氧艙內高濃度氧氣的吸入,可以提高局部組織的血液灌流及血氧濃度,促進局部組織癒合及血管新生。

陳和錦主任強調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或是開刀甚至是骨髓移植等治療時,皆會因為藥物造成體內的免疫系統被抑制。因此,癌症醫師在制定治療計畫後,應立即照會牙科部門,並安排患者接受全口檢查,以提前排除需要拔牙的可能性,爾後再進行癌症治療,否則拔牙或植牙的治療需要間隔二至三年,以避免引起顎骨壞死。若屆時仍無可避免這類侵入式的口腔治療,應盡量配合醫師指示,妥善維持口腔細菌濃度才可以避免感染發生,使傷害減少到最低。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