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 術後保有頸椎活動性

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 術後保有頸椎活動性

2009/8/26(2022/3/15 20:5更新)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全球人口結構逐漸改變,人口老化的現象益加明顯。因人類壽命的延長,脊椎老化等病變問題也愈來愈來嚴重,造成整個國家社會醫療負擔愈趨於沉重。

身上任何一個關節都會因長期反覆的使用而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頸脊椎承受頭頸重量,維持頭頸部活動,平均每日不斷重覆旋轉、抬頭、低頭等各種動作不下500次,所以頸椎各小關節如同機械各零件不斷重覆活動,日久造成脊椎一節一節脊椎骨相連之椎間盤產生退化、老化或受損,造成非常常見的頸背部疼痛。

奇美醫院脊椎外科 - 高振興主任表示,經常見到家庭主婦、上班族、運動員及大老闆頸椎出問題,均可能由於長期姿勢不良、外傷,老化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漸進性改變,骨質增生並導致周遭的脊髓、神經、血管受壓,輕者造成肩頸酸痛不適、上肢麻痺、下肢無力、全身麻木感、大小便無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高振興主任指出,頸椎病是很常見疾病,以往保守治療如復健、藥物、針灸、護頸圈固定等治療無效時,只能忍受痛苦或接受頸椎開刀的治療。一般其內心的害怕恐懼更非一般手術的人可想像,萬一手術失敗對個人及家庭、社會影響極大,而以往三、四十年來脊椎醫師大部分都選擇減壓骨切除手術,或合併骨融合,這是大家都遵行最可靠的手術方式。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及許多患者手術後追蹤,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頸椎因為植骨融合減少了正常頸椎活動關節,會造成相鄰節承受力量的增加及過度活動,而產生提早退化或磨損。根據統計這些患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三相鄰節出問題需再次治療。如果這在中年或年輕患者剩餘的生命週期還長就麻煩了。

頸椎人工椎間盤植入是極先進的手術,也有它無可取代的優勢(無須移植骨頭,術後保有頸椎活動性,沒有相鄰節退化後遺症,及恢復較快等)。且於世界各先進國家使用,廣為各國醫師、民眾信任及接受。

奇美醫院脊椎外科高振興主任於2005年4月首次完成全台首例頸椎人工椎間盤換置手術至今已成功完成150多例共200多節之手術經驗,都得到良好的結果,是全球少數個人超過百例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2008年6月11日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院脊椎外科高振興主任主導,首次由台灣奇美醫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共同合作「海峽兩岸尖端脊柱合作手術-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術」,以「頸椎間盤病變」治療方式為主討進行討論。

緊接著2008年10月11日舉辦”首屆海峽兩岸脊柱外科視頻會議”及”首屆”貝提”頸椎人工椎間盤脊椎切骨模型技術研習會”,同時邀請韓國、中國、台灣等多位專家一同分享經驗及合作。奇美醫院脊椎外科冀望提供亞洲地區甚至放眼世界各地,以病人的最適治療為導向,不斷引入最新式、安全的手術技術,守護民眾的健康。

新型”貝提”型人工椎間盤是目前所有可臨床使用同類產品中優點最多、功能最佳的新產品。有手術步驟簡單、手術時間短、學習容易,設計學理最完善,往後追蹤影像學檢查假影極少,質料最耐用之鈦陶合金及可相鄰節段多節手術…等種種優點。

高振興主任說,如果能使用一個類似人體正常組織的人工椎間盤來換掉病變的椎間盤是一個較沒有後遺症且理想的治療方式,當然人工椎間盤這類新的醫療產品,這幾年已廣為大眾接受,主要考慮是否會像下肢的人工關節使用10幾20年後會磨損需要重換,目前還不知道,醫療產品公司也致力於改善材料,使用更好的質材,簡化手術的方式,減少重換的可能及手術的困難度,所以新產品不斷出現,大大改善了舊產品的缺點,是令人驚喜的事情。

這是一項劃時代之醫療進步,也是脊椎領域舉世注目的新產品。期望更能造福病患,減少醫療一個疾病而製造了另一個麻煩的結果。所以建議這類病人與有經驗的醫師討論,以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及最好的療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