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生氣,竟是這部位出問題? 心理師教「1技巧」平息怒火

動不動就生氣,竟是這部位出問題? 心理師教「1技巧」平息怒火

2024/5/17
你平常會生氣嗎?如果能調整好這種情緒,人生一定能過得很輕鬆。日本身體心理學家、心理諮商師自凝心平於《情緒的毒,身體知道》一書中,針對「生氣、心煩氣躁」、「猶豫、不安」、「悲傷、寂寞」、「憂鬱、無精打采」、「恐懼、害怕」等現代人最容易煩惱的5種代表性情緒,分別提出有效的應對法與消解法。以下為原書摘文:

生氣易傷肝

生氣,如果能調整好這種情緒,人生一定能過得很輕鬆。不怕被誤解,我一定要說,生氣是「必要的」情緒,為證明你是對的,也為保護你身體的節奏,才會有心煩氣躁與生氣的情緒。
只是通常多以「不正確的生氣」方式被呈現出來。

而會引發問題的就是這種「不正確的生氣」,會造成體內燃燒不完全的狀態。你生氣時是否就是這種不正確的生氣?不妨確認一下特徵看看。

不適當的生氣,第一個特徵是「找錯對象」。明明錯不在這個人身上,只是因為比較容易找這個人發洩,所以就將氣出在這個人身上。例如在公司發生不愉快的先生,回家後找太太出氣的情形。或心煩氣躁的媽媽,把氣出在孩子身上。

因為某人而感到心煩氣躁,卻將對象轉向他人,把氣出在那個人身上,波及其實是無辜的人。只要無法對原本該提出意見的人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轉移對象,將情緒發洩在另一個人身上。

第二個特徵是會說「為什麼?為何?」。「你為何要這麼做?」「你為什麼就是不懂啊?」生氣是續發性的情緒,背後往往隱藏著寂寞、悲傷、想求助、想被瞭解、渴望被愛的需求,生氣只是用來掩飾這些需求的蓋子。

沒錯,說穿了,生氣的真面目就是「想被瞭解」。因為「想被瞭解」才生氣,偏偏被發洩怒氣的人會因此更無法瞭解你⋯⋯。無法坦然面對「到底希望對方瞭解自己什麼?」就直接發飆,只會讓怒氣以「不正確的生氣」形式留在身體裡。

延伸閱讀:
情緒低落什麼都不想做?治療師教「4招自我對話」擺脫無動力狀態

生氣其實是一種不瞭解的對立狀態。既然你不瞭解我,我也沒必要瞭解你。很希望能被瞭解,但真的被瞭解時,又覺得受不了。當這種複雜的內心糾葛超過極限時,就會影響負責瞭解的器官——肝臟。

眾所周知,肝臟的一大功能在於解毒,而要解毒就必須「瞭解毒害」,所以肝臟會仔細觀察被運送過來的東西,確實瞭解對方的性質後,再判斷這個東西對自己而言是否必要。生氣是最會阻礙肝臟執行「想瞭解對方」的這種工作的情緒。
 
生氣其實也是肝臟疲倦的表徵。俗話說生氣時會「氣血往頭上衝」,實際上此時血液真的會往上流動,導致沒有足夠的血液能流到肝臟裡。既然生氣時氣血都會往頭上衝了,如果再「用頭腦來找」生氣的原因,只會得到反效果。

生氣時最好的應對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再說」,只要能取得充分的睡眠,就能帶給肝臟充分的營養補給,如此一來才能有充裕的心力,思考要對誰生氣、為什麼而生氣、想要對方如何瞭解自己。

會將怒氣壓抑下來的人,最常說的話是「絕對」、「一定」。這是一種想證明「我是對的」的需求。生氣的確是為了證明你是「對」的,但還是必須瞭解「對和幸福不見得一定能兩立」。

換句話說,「對」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幸福。對身體來說,與其養成只懂得主張「對」的習慣,不如養成懂得選擇「幸福」的習慣,才更有益健康。

image

延伸閱讀:
做事愛生氣、常遷怒別人會變窮?專家揭「真相」:有錢人從不吵架

調整生氣必須注意行為舉止

肝臟健康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身材很結實。包含上臂、大腿、屁股、小腿等各部位,都沒有任何贅肉。而且身上會散發出充滿理智的氣息來,只要站在那裡就很有存在感,看起來就是很有光環。肝臟健康的人,最大的魅力在行為舉止。

站立、走路、蹲下、盤腿,不論做什麼動作都很高雅,就連要拿東西給人,或將東西放下,每個行為舉止都給人充滿真心的感覺。當然這和生長的環境等因素也有關,但既然能做到這種程度,就證明肝臟的確是很有活力。

「為什麼肝臟有活力,行為舉止就會優美?」或許大家會有這個疑問。東洋醫學的五行學說認為肝臟與肌肉有很深的關係,因為優美的舉止來自柔軟又強有力的肌肉,而肌肉的柔軟又來自肝臟。

肝臟是負責排毒與代謝的器官,只要肝臟有足夠的活力,就會對進入體內的物質一一分析、進而瞭解,因為就算要排毒,也必須先判斷清楚該物質是否會毒害身體,可見肝臟是一個具有「理解能力」的器官。

所以肝臟健康的人,往往都是擅長「瞭解狀況」的人。肝臟在面對「生氣」這種壓力時會變弱,是因為「生氣」這種情緒會阻礙肝臟的「理解能力」,所以,生氣時才會變得不容易看清對方,這也是肝臟最怕遇到的狀態。

當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時,行為舉止就會變得粗暴,甚至每一個動作都伴隨有「放棄」的心理。
反過來說,行為舉止毫無勉強的人,表示肝臟的理解能力運作得很順暢,這樣的人很討厭採取無意義的動作,儘管當事者自己平常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既然能展現優美的行為舉止,就表示平常在面對任何事物時,都擁有自己確實的方針,並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要促使肝臟恢復健康,就應滿懷真心重新檢視平常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例如拿筷子的動作,到底具有什麼意義?當然是為了吃飯,但其實並不單單只有如此,如果只是要吃飯,直接用手抓反而比較快吧。

據說拿筷子的意義在於「衡量一口的分量」,尤其是吃日本料理時,為充分品嚐食材本身的美味,每一口要夾多少量起來吃,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只要意識每次只夾一口的分量,自然會表現在用筷的行為上。這就是理解行為的目的後,滿懷真心所表現出來的結果。能做到這一點的人,自然不太會被生氣與心煩氣躁等情緒牽著鼻子走。

只要懂得重新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就能消除生氣與心煩氣躁等情緒。務必實踐「從身體來改變心理」,屆時就能學會〈前言〉裡所提的「生氣→立刻拋諸腦後」。

(本文摘自/情緒的毒,身體知道:從身體找到控制情緒的開關,跟生氣、不安、悲傷、憂鬱、恐懼說再見,啟動健康自癒力/漫遊者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