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關係出問題,竟不輸給婆媳?心理師教「4招練習」成為壞女兒

母女關係出問題,竟不輸給婆媳?心理師教「4招練習」成為壞女兒

2024/5/8
我們都是在生了孩子後,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內心有一塊柔軟的地方,叫做母愛,但是給太多愛可能會有反效果。韓國家庭諮商心理師金善英於《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一書中,探討有毒的母女關係,理想的母女關係是照顧與關懷,而非控制與消耗。以下為原書摘文:

要媽媽先意識到問題不容易

解決所有問題的第一步是意識到問題,如果家庭關係出了問題,第一步是承認它。當我們運動時覺得狀態不好時,會這樣說:「我今天身體狀況不怎樣,好像有點不舒服。」可是,人們通常不願意說出或承認家庭關係帶來的煩惱,不管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或是意識到問題出在哪,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家醜外流。

電腦故障得先找出問題點,得知道使用不順才能修理它;心愛的孩子發燒,咳嗽,我們也得找出發燒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所有問題都有理由,我們必須認知到問題從而掌握原因。

母女關係也得先認知問題才能解決。我也一樣,當我意識到我和女兒之間的關係,對我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時,我也感到很慌張。我的價值被動搖了,過去我溺愛女兒的行為太過火,造成了女兒的壓力。

我竭盡所能想當個好母親,而我認為的好母親標準是什麼?讓女兒活得快樂,不讓她痛苦或難受。這是我過去愛女兒的方式,所以我每次面對女兒,總是帶著笑,曾不流露出疲憊神色,對女兒百依百順。女兒的快樂成了我的幸福標準,無論物質或情感上,我毫不吝嗇地給予女兒百分百支持。

也許是女兒非常享受母愛,總是需要我在身邊,事事依賴我。不,說不定她是迎合我,知道自己那麼做我會高興。我為什麼拼命想給女兒我不曾得到的母愛呢?媽媽缺席的童年使我痛苦⋯⋯年幼的痛苦深埋在我的潛意識中。我想努力滿足女兒需求的行為,實際上是滿足我無意識的慾望。那是我過去渴望得到的關心、照顧,是最棒的母愛。

可是那份母愛是我想要的,不是女兒想要的。我很難明白為什麼我的溺愛會對女兒造成不良影響。我給她我小時候渴望的愛、關心與照顧,怎麼可能會成為問題呢?

在這種情況下,女兒碰到小問題就會覺得無力,缺乏獨立自主性。每當遇到困難,她根本不會思索怎麼戰勝困境,一心只想躲避,就像一個缺乏病毒免疫力的孩子,什麼事都無法自己解決,遇到困難就閃躲或中途放棄是常有的事。

女兒的獨立自主性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下滑,如果沒人站在客觀立場告訴我,我到現在也不會發現自己對女兒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意識到問題原因之後,我改變了對待女兒的態度,雖然很難一夜之間就改變,不過光知道我的愛反而妨礙了女兒的人生,足以讓我意識到我和女兒的問題,拉開和女兒的距離。

延伸閱讀:
「真是不聽話的孩子」別直接對孩子說!爸媽必學「溝通4招」教小孩

客觀而言,我們是什麼關係呢?

即便是母女關係也得保有客觀性,我們應該觀察自己與媽媽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各自渴望的理想生活。媽媽必須回頭審視,自己是否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套用到女兒身上,而女兒也要明白媽媽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女兒。這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第一步:認知問題的過程。

很多時候母女的情緒無法獨立,互相緊密相連,而且大多數的人不認為這是個問題。雖然女兒感到不舒服,但會認為這是因為媽媽太愛我、太關心我,因此女兒會壓抑不舒服的情緒,導致問題回到原點。女兒不知道媽媽的行為出了什麼問題,壓抑自己所有情緒,認為只要像現在一樣忍耐,就能維持良好的母女關係。

「我的情緒不重要,只要一家人開心幸福就可以了。平安無事就是福。」女兒會這樣子安慰自己,某一天,她理解到一直以來守護的家庭幸福是假象。別人把媽媽的異常行為看得一清二楚,終於,女兒也看見了。

假如這時候其他的家庭成員,好比女婿或孫女登場,媽媽的執著與不安就會更加外顯。過去女兒一直認為自己和媽媽之間沒有問題,事實並非如此。通常女兒會這麼說:

「只要先生和我配合好就行了,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我媽很疼愛我先生和我女兒,我先生卻只說我媽讓他不舒服,很累。」「婚後,我先生說我太依賴娘家,找我麻煩。女兒可能聽見了他說的,也對我抱怨連連。」

延伸閱讀:
《黑暗榮耀》鬼母嚇壞觀眾!專家教「1方法」應對沒同理心的媽媽

為什麼一定要找出痛處?

如果女兒不正確認知問題,就無法解決問題。當女兒和丈夫組成的新家庭發生矛盾,或是丈夫開始覺得和岳母之間有點不舒服,女兒卻無視這些,那麼就和幸福家庭生活無緣。所以,女兒一定要意識到什麼才是重要的問題。

現在我不再是媽媽懷抱中的孩子了,我已經從學校畢業,自己賺錢,說不定已經是個結了婚,有自己家庭的獨立自主成年人。女兒小時候因為得依賴父母,違背父母的話就會被罵,所以才按媽媽的意願生活,但女兒現在得為了自己獨立。

女兒得確實地承認媽媽的過分執著,會影響到已經成年的我。

「媽媽沒有我也沒關係嗎?」
「反過來,我沒有媽媽也沒關係嗎?」

雖然這些想法會使女兒不安,不過女兒得明白,打錯的結隨著時間流逝會變得更難解開。我過去因為不想在和母親的關係中感到痛苦,所以作出哪些選擇?當時的那些選擇是為了誰作的?女兒先意識到問題後,再回頭審視自我,就能找到對策。

成為壞女兒的練習

有過童年傷痛的人,心理無法正常成長,即使外表長大成人,內心也住著一個哭泣的孩子。讓我們回想一下童年傷痛。當時我幾歲?了解一下我的幼年心靈。

當時的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 今天是爸爸媽媽要來學校的日子,卻是奶奶替媽媽來,我覺得好丟臉。
  • 我害怕媽媽和爸爸吵架,媽媽會離家出走。
  • 我的成績好像是媽媽生氣的原因,我覺得不安。
  • 被朋友看到我被媽媽罵的樣子,很難為情。

如果現在的我遇到小時候的我,我會說什麼呢?比方說:「你應該要做得更好才對!」或「不要自責,你還只是個孩子,做錯更多也沒關係。」雖然小時候沒人對我們這麼說,但現在讓我們自己替內心的那個小孩送上溫暖的加油吧。

跟幼小的我產生共鳴

  • 每個同學媽媽都來了,你的媽媽卻沒來,你對媽媽很失望吧。
  • 你決定以後更聽媽媽的話,看來你真的很怕失去媽媽吧。
  • 你覺得所有事都是你的錯,所以才這麼煩惱的啊。
  • 你一定很氣媽媽,想躲起來吧。

長大的我理解童年的我的心情

  • 不敢告訴任何人,你一定很害怕吧。
  • 人們真的很可怕。
  • 你覺得自己受到了污辱吧。
  • 你覺得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對自己很不滿意吧。
  • 你一定很不好受。

童年的我看著長大成人的我所感受到的情緒

  • 姐姐,看到你還因此痛苦,我很心痛。
  • 希望姐姐能勇敢地解決問題,勇敢地生活!
  • 姐姐的環境和小時候的我的環境不一樣了。
  • 小時候沒人能幫我,可是現在姐姐你有丈夫、有兒子也有女兒!
  • 姐姐你絕對不是一個人,希望你能振作起來,直面問題。

(本文摘自/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告別母愛創傷、修復破碎關係的9個「壞女兒」練習/平安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