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專家:除了被動收入外還有「1關鍵」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專家:除了被動收入外還有「1關鍵」

2023/7/18
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早日達成「財富自由」,才能遊山玩水享受人生;事實上,真正的財富自和你想的不一樣。月收入達6位數以上、投資理財講師慢活夫妻George & Dewi於《慢富》一書中,分享「慢慢來」的投資理財觀點,先有渺小的累積,才有可觀的回報。以下為原書摘文:

財務自由和你想的不一樣

很多人對於財務自由的想像是:「有非常多資產和被動收入,不必再為每個月的薪水煩惱,提早離開職場過著退休生活」對吧?畢竟工作了幾十年,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時間都獻給工作了,很不容易也很辛苦,於是「退休」成了多數人的目標,也因此「退休」和「財務自由」開始有了連結,很多人都朝著財務自由努力,希望趕快享受悠閒的退休生活。

延伸閱讀:
為何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理財專家揭密:有錢人絕不購買「這4樣東西」

財務自由是什麼?

從廣義的面向來評估財務自由,就是達成「被動收入>主動收入」。假設一個人月薪5萬元就可以過著很舒適的生活,當他的被動收入每月超過5萬元或每年總額超過60萬,就會被認定為財務自由,因為達到這個狀態就可以靠被動收入持續過著好日子。

那狹義的財務自由呢?也有人說是「財務豐饒」,就是真正的「錢多到用不完」。很難具體敘述所謂的財務豐饒到底是擁有多少錢,但能確定的是,這樣的人的資產絕對不是你想像的新臺幣8~9位數而已,他們不僅完全沒有經濟壓力,扣掉所有生活開支、應付費用、大額捐款後,剩下的資產還能持續變大,這就是狹義的財務自由,或稱為財務豐饒。

延伸閱讀:
錢每過10年能翻1倍?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專家揭「4招」照做變有錢

我們先不管狹義的財務自由,因為世界上能達到這種成就的沒幾人,可能就是《富比世》排行榜的前幾位首富,所以來談談廣義的財務自由吧!你是否發現一個盲點:假設一個已經達成廣義財務自由的人今天購入了房地產,購買房地產當然要繳房貸,他因此產生了負債,那這樣還算是財務自由嗎?還是再度遠離財務自由呢?財務自由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財務自由的關鍵不是你所想的提早過退休生活,而是能否用龐大資產打造穩定的現金流系統,不必再為錢煩惱。當然已經財務自由的人,手上確實有著比別人更多的現金和資產可以使用,但這不等於從此退休不再工作,而是對於工作有更多選擇。或許不必朝九晚五進公司上班,但依然從事著某項工作,而且肯定是自己熱愛的事,也許是創業,也許只是個平凡的工作。

所以說,財務自由和退休真的是絕對關係嗎?如果觀察那些已經達到財務自由的人,會發現他們通常不會選擇退休。假設一個人在35歲就財務自由並且退休,時間對他來說真的太多了,也許剛退休的前幾個月可以好好休息、完成心中的夢想,但時間久了真的會很無趣,反而失去生活重心和人生目標。

你可能會說「可以環遊世界啊」,沒錯,環遊世界是很多人在財務自由後想去實踐的事,但不知道你有沒有連續出國很多天的經驗?或許在日常工作之餘來個5天4夜的旅遊是件不錯的事,但連續好幾個月都叫你在國外玩,玩久了也會膩啊!所以,財務自由並不是整天待在家或遊山玩水,不做任何正事。

那麼真正財務自由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因為他們已經打造出穩定的現金流系統,在乎的自然不是日常開銷這類事情,而是希望對社會有所貢獻。

貢獻方法有很多,有人選擇創業來改變社會,也有人選擇去社福機構當志工來回饋社會。不論方式為何,你會發現他們依然「持續工作」而不是退休,差別在於對工作有更多「選擇性」,而且選擇依據會提升至心靈層面,例如熱不熱愛這份工作、能不能得到成就感等,而不是遷就於薪資高低強迫自己做著不喜歡的工作。

【Point】
財務自由的目的不是退休,而是在工作上多了選擇性。

(本文摘自/慢富:慢慢成為富一代,快快過上自由生活/遠流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