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篇尊重生命‧保育動物

概論篇尊重生命‧保育動物

2016/7/7(2022/4/18 21:28更新)

(文‧整理/彭曉薇 採訪諮詢/財團法人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暨科普作家張東君 參考資料‧部分動物圖片提供/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http://www.zoo.gov.tw/) 攝影/蘇俊億‧Bingo Bunny賓果邦尼攝影 演出/漂亮媽咪劉紫媛&bobo李夏妤&bobo李蓓蓓)

孩子的好奇心源源不絕,如何同時讓孩子在滿足對動物興趣之餘,學會尊重生命及保育動物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這次邀請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暨科普作家張東君來為家長們解答。

理解動物生命可貴

張東君老師說明,讓孩子和動物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孩子透過觸摸及觀看才會知道動物非常脆弱,進而更清楚動物的習性及好好對待動物,如果只是用電動玩具中的遊戲來認識動物,當遊戲結束,動物死掉只需要重新開始又會復活,孩子就無法理解生命可貴之處。

此外,家長需要教導孩子,摸動物及看動物該注意的部分,不然就連抱家中的寵物或要將動物抓起來時,都可能會害牠受傷、脫臼,但張東君老師建議,避免讓6歲以下的小孩抱動物或是抓動物,因為他們不懂如何控制力道,可能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就會傷害到動物或反而讓自己受傷,最好仍由大人抱在手上或放在腿上,然後讓小朋友蹲在旁邊學習輕輕觸摸。

正確認識動物名稱

無論寶寶現在是幾歲,帶領認識動物時,所講述的知識及事實都是一樣的,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認為他不懂就胡亂說一通,例如看到長臂猿就說是「猴子」,但長臂猿沒有尾巴,家長不該將沒有尾巴的靈長類告訴孩子是猴子,即便真的不知道也可以觀看解說牌或書籍後,再清楚地告知名稱,好好跟小孩解釋,千萬不要應付了事,別以為孩子年紀還小,若講錯也沒關係,其實反而小時候記性最好,等孩子長大很容易就會發現自己當初的理解是不對的,因此,應秉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大家一起去查出正確解答,反而別有一番樂趣。另外,很多家長都會習慣性用疊字的說話方式,來講述動物名稱,例如狗狗、貓貓、猴猴、兔兔等,但應該從小正確教導名稱比較適當。

趣味探索動物園

家長帶孩子去動物園也可以有別於以往的方式,平時可以多看有動物的繪本及多聽動物的兒歌,接下來再一個一個依據目標去將動物找出來,對於孩子雖然不用要求一定要知道動物名稱,但至少要分得出大方向的類別,舉例來說,不一定要知道這種蝴蝶是鳳蝶或小灰蝶,但起碼不要把蝴蝶和蛾給搞錯,秉持知道多少就說多少,不要和孩子瞎說,至少還有簡潔的描述方式,只要形容外觀或顏色,例如說是紅色的鳥、綠色的蟲等,正確帶領孩子一起開心的探索動物園。

不跟隨風潮飼養寵物

很多人養寵物只是把動物當做裝飾品,跟隨現在電影流行,《再見了,可魯》上映時想養拉不拉多、《忠犬小八》上映想養柴犬、《海底總動員》跟著養尼莫(小丑魚)及多莉(藍倒吊魚),等到電影熱潮一過,就會發現很多流浪狗是該品種,讓人不勝唏噓。張東君老師補充,也曾發現有打晶片的寵物,飼主害怕丟棄寵物被查獲,結果竟然狠心將狗身上的晶片硬挖出來,查獲時發現被丟棄的狗狗受傷流血,使人看了十分不忍。

※原文刊載於2016年0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