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難察,恐增中風、死亡風險!醫教「保命4招」

心房顫動難察,恐增中風、死亡風險!醫教「保命4招」

2022/3/17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林筱庭/採訪報導)心房顫動是成人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症狀,全台心房顫動盛行率約為1.7%,即每6~7位民眾中,就有1位終其一生罹患心房顫動。但醫師指出,約有一半民眾因症狀不明顯或沒有症狀,往往都是中風後住院才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如何提早發現、降低中風機率,成為不可輕忽的課題。

心房顫動大幅增加中風與死亡風險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林口長庚醫院心律不整暨電生理中心主任葉勇信表示,心房顫動是由於心房不規則放電,導致心房出現快速紊亂的顫動,每分鐘可達到300次,由於快速、紊亂、沒有效率的收縮,心臟血流在心房裡流動狀態不佳,便容易淤積形成血栓、血塊,並隨著血流跑到身體各處,若是跑到腦部血管,就會形成中風。

「心房顫動為什麼可怕?因為它是中風和死亡相關的危險因子。」葉勇信說,根據臨床統計,每6位中風患者中,就有1位與心房顫動有關;而有心房顫動者,死亡風險相較一般人增加2至3倍,甚至會增加失智和心臟衰竭風險。

心電圖是診斷心房顫動唯一方式
但是,心房顫動的患者幾乎沒症狀,其中有1/3是陣發性心房顫動,另2/3則是持續性心房顫動。根據過去大規模統計發現,無論有無症狀,中風與死亡風險同樣都會大幅增加。

葉永信提到,早期發現對於診斷心房顫動至關重要,「目前心電圖是目前診斷心房顫動唯一的方式。」他建議,民眾可採4種方式取得心電圖:

  • 個人穿戴式裝置,戴在身上就可以即時記錄,例如Apple watch。
  • 即時、便利型心電圖紀錄裝置,​​​​例如 Rooti or AliveCor。
  • 長天期心電圖紀錄裝置,此為醫療院所使用。
  • 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成人健檢: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葉勇信呼籲,心防顫動是多發性成因構成,年齡越高、有心臟相關病史及家族史者屬於心房顫動高危險族群,一定要主動進行心房顫動篩檢,及早診斷、治療,才能避免中風等嚴重併發症。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