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聽力損傷 恐致社交遲緩

幼兒聽力損傷 恐致社交遲緩

2016/6/8(2022/3/15 17:9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聽覺是人類與外界環境溝通的重要管道,對於知識的攝取、身心的發展都極為重要,語言的學習與聽力發展更是密不可分,因此如果聽力損傷的孩子沒有即早介入、治療,可能會出現語言發展、社交技巧明顯的遲緩,但是只觀察嬰幼兒對聲音的反應,是無法正確診斷出聽力損失的問題。

聽力損傷的高危險群包含家族遺傳,或是出生時伴隨先天性病毒感染,像是弓蟲症、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梅毒等,先天性顱顏器官構造異常,如:唇顎裂、耳蝸構造異常,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曾嚴重缺氧或有黃疸現象都有可能會有聽力損傷。

落實「聽篩、確診、療育」三步驟

先天性聽力受損新生兒的發生率,大約是在每10萬人口千分之3到4,以台灣每年19萬新生兒來算,每年約會有760個先天性聽力受損寶寶,衛福部統計2年在36萬名新生兒當中,發現1,026個聽力損傷者,先天性聽力受損新生兒外觀與一般人無異,因此在聽力篩檢上路前,經常延誤了聽損兒接受治療的黃金期。

南投醫院兒科醫師阮偉強調,所有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內都要接受聽力篩檢,沒有通過聽力篩檢的嬰幼兒會轉至醫學中心進行近一部的評估診斷,在出生後三個月內完成確診,確診後一個月內介入聽能輔助,在出生後六個月內介入相關之聽能早療課程,落實聽篩、確診、療育三步驟才是完整的新生兒聽篩流程。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