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樂閱讀/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2013/9/12(2022/3/15 18:16更新)

無力感深入到骨髓,已經無藥可救時,就會覺得:「我這個人跟塵土沒有兩樣,一點也沒有存在價值。」我們最早有這種無依無靠的感覺是在嬰兒時期,而且從小就被植入種種遺害很大的刺激。

嬰兒什麼事都不會,一切都要仰賴父母親。就某方面來說,這是無可奈何的,但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嬰兒的欲望多得嚇人,例如:「你要24小時都陪著我」「你要一直關心我,對我寸步不離、持續不斷地照顧」,或是「看到我肚子餓了,就要馬上餵我」「你只能愛我,不能愛別人」等。

沒有一名為人父母者能夠24小時陪在小孩旁邊,全心全意地照顧。正因為父母親做不到,嬰兒才會一再地受傷。「他又把視線移開了,沒有注意我。」「他只顧著和鄰居說話,不愛我了。」「我肚子餓了,他卻沒有發現,一定是想故意餓死我。」

剛來到人世時的事情,我們都不太有印象,但記憶或許可以追溯到三、四歲,記得那時候父母親稍微離開去別的房間,或是出門去鄰居家,就會覺得很不安,而開始哭鬧。那時會覺得父母親的愛心都是自己的,不能分給別人。嬰幼兒的表達方式很露骨,只要父母親一分心,沒有繼續表示關愛,或是沒有依自己的生理時鐘餵食,就會極端不安,大聲哭叫。這方面雖然有個人差異,但出生不久時總是有很多欲望,又因為要求太多,總是有一些無法滿足。

對心來說,願望實現反而是一種困擾,因為唯有願望尚未實現時,才會得到這種強烈的刺激:「我想要得到,卻得不到,好苦啊。」嬰兒之所以會任性到脫離常軌,可以說就是因為懷抱著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我所願。」

正因為不可能實現,渴望的黑洞始終填不滿,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刺激輸入內心,劈啪劈啪地,讓人覺得暢快極了。由於要求實在太多,每次提出要求,就會產生傷痛。嗔怒煩惱模式就是這樣成形的。每個人的襁褓時期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因此累積了巨大的嗔怒之業。

嬰兒實在是太無助、太容易誤會了,腦子裡動不動就會出現妄念。父母親只是去一下洗手間,嬰兒就大聲哭叫,腦子裡可能也縈繞著:「我可能被拋棄了,再也得不到任何照顧了。」而在驚嚇之餘,陷入嗔怒煩惱模式,感覺到劈啪劈啪的刺激。

(本文作者/小池龍之介)
(摘自/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晨星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