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

一上班就累 7處方改善慢性疲勞

一上班就累 7處方改善慢性疲勞#神經衰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醫學上,有一種「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或「神經衰弱」(neurathenia),指的是持續且無法回復的疲倦感,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造成失能,卻找不到確切的生理、心理疾病。療癒處方 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1) 調整壓力來源/即使我們認為自己「意志」堅強,可以應付再大的壓力,然而,我們的「肉身」卻不是這麼堅強的。外在壓力的調整,也是需要的。2) 改善失眠問題/挪威學者高仕達(Kallestad)等人研究發現,若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的失眠問題,疲勞能有效改善,此改善是獨立於身體疼痛、焦慮、憂鬱的改善之外。失眠改善的患者,其壓力荷爾蒙可體松也可以更快地回復正常。失眠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維持因素,若能尋求專業醫療積極改善睡眠,能讓治療反應更好。3) 漸進式運動治療/每天記錄活動量、卡路里消耗量,即使在病狀最糟的那一天,仍要運動,直到能夠忍受的最大活動量。你可以保持前一天的紀錄,但不能減少活動量。可以的話,逐日增加活動量。研究還證實,「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白天增加活動量,有助於夜間睡眠品質。4) 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應用在「慢性疲勞症候群」,內容包含: ‧ 改變當事者對疲勞的不適當想法‧ 增進面對、控制疲勞的自助技巧‧ 增強當事者的自我效能感‧ 減少對身體症狀的關注‧ 逐步增加活動量‧ 強化生理功能‧ 提供人際心理支持接受治療的患者,疲勞和疼痛感都改善了。5) 藥物治療/給予抗憂鬱劑,如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百憂解之類的藥物),即使沒有憂鬱的情緒症狀,也能夠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6) 瑜伽訓練/如果患者接受了正規治療,卻沒有半點改善怎麼辦?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研究中,30位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維持正規治療,一組為正規治療外加瑜伽訓練。結果發現,接受瑜伽訓練者,在二十分鐘的瑜伽後,就有明顯的疲勞與疼痛改善,長期下來,疲勞分數大幅降低。這證實了瑜伽訓練對於難治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有很好的輔助療效。7) 自然療法/深受「慢性疲勞症候群」所苦、尋求醫療卻沒改善的患者,根本的病因可能出在慢性食物過敏,可說是「病從口入」。若患者清楚知道自己的慢性食物過敏原,譬如:小麥、麵包、酵母、牛肉、花椰菜,甚至中藥如當歸、蓮子等,並且知道是屬於嚴重、中度或輕度過敏時,就能在每天的飲食中細心地迴避它們,讓各器官、組織、神經細胞都不再陷入發炎風暴;同時,搭配提升粒腺體功能、抗氧化、抗發炎的營養療法,「慢性疲勞症候群」是能夠改善的。(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心悸焦慮又不安 是「神經衰弱」還是「自主神經失調」?

心悸焦慮又不安 是「神經衰弱」還是「自主神經失調」?#神經衰弱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分院院長馬大元醫師表示,「神經衰弱」與「自主神經失調」是大家常常聽到的兩個醫學名詞,也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不舒服,很像是這兩種狀況之一。事實上,這兩個名詞,前者是一個正式的疾病診斷,後者則是一個常被誤用的症狀描述。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疾病診斷系統,「神經衰弱」(neurasthenia)指的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身體」或是「心理」的疲累、無力與消耗感,常會合併其他或多或少的身體不適,如頭暈、頭痛、失眠或昏昏欲睡、肌肉關節痠痛等。患者會對身心狀況高度關切,一有身體或是心理的勞動,很快就會有疲累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易發脾氣。即使休息也很難完全放鬆,疲累感不易完全恢復。長期下來,常影響工作、人際互動、甚至家庭生活。馬大元醫師說,至於「自主神經失調」(autonomic dysfunction),原義指的是神經受損導致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無法發揮正常的協調功能,例如脊髓損傷後常見之姿勢性低血壓、週邊神經炎導致之末梢循環與排汗異常等。近幾年則常被拿來描述頭暈、心跳快、心悸、肌肉緊張、喉嚨緊、大腸激躁、頻尿、甚至焦慮、恐慌等身心症狀。精神科常見的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憂鬱症等,都常以「自主神經失調」做為症狀表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