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產兒日

2022世界早產兒日6大樂園響應 「1117一起讓愛轉動」!

2022世界早產兒日6大樂園響應 「1117一起讓愛轉動」! #世界早產兒日

2012年台灣早產兒基金會首次加入世界早產兒日的響應行列,隔年從國際地標台北 101 大樓開始點亮代表早產兒的紫色燈光,逐年號召全台各地響應公益點燈的行動一同「守護小腳丫、跨出大人生」。今年11月17日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串聯全台6大樂園共同響應世界早產兒日,為早產兒的倡議共同發聲,呼籲社會大眾攜手關懷早產家庭、提升早產防治及早期療育意識。此外,也推出「袋鼠媽咪小寶貝」線上塗鴉著色活動,發揮創意為早產袋鼠寶寶增上色彩,同時為早產兒家庭祈福並給予暖心支持。 早產兒基金會投入近3億元! 各界攜手助力提升早產防與治 據國健署110年統計台灣早產兒發生率為10.61%,換言之,每十個出生的新生兒當中就有一位是早產兒。早產兒基金會成立30年,協助台灣早產兒個案住院醫療費用及出院後儀器補助已逾1.3億元,並累積服務超過10萬人次早產兒,致力成為早產兒家庭堅強的後盾。 在少子化嚴重的台灣,出生28天內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鄰近的日韓兩國,而當中有八成是因早產所引起。婦產科醫生出身的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表示,「現今台灣少子化益趨嚴峻,提升早產兒存活率更為關鍵,因此政府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規劃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家院所24小時接受早產兒照護及治療,並配合外接團隊及時救治早產母嬰。」而根據「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資料庫數據顯示,2008-2017年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早產兒平均存活率已提升至86.84%,將較於1998-2007年的79.94%,高出約7%。顯見台灣在產官學各方協助及醫療進步下,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與極早期早產兒照護成績皆有明顯成長;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也稱:「低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去年僅6家醫院合作,今年增長至60幾家,希望能透過此計畫,接住每位早產兒,也期許在早產兒基金會、新生兒科醫學會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提升早產兒照護品質。」 因此基金會積極投入倡議新生兒醫療政策,持續擴大全國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院區,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早產失能率。也幸有新生兒科醫師們的支持,如新生兒科學會鄭玫枝秘書長所述:「早產兒出生後,陪伴最多的便是醫院的新生兒科醫師、護理師,除了院所的專業照護,在衛福部、國健署以及早產兒基金會的支持下,才能以多元管道為早產兒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幫助。」30幾年來本會投入早產兒追蹤專案金額已超過1.5億元,累積追蹤6.5萬名個案,全國追蹤率約為85%,期許未來能持續提升追蹤率達百分百,共同守護在台灣出生的每一個早產寶貝都能健康長大。 全台摩天輪為愛轉動 創意塗鴉活動吸引超過500人響應   今年台灣早產兒基金會特別選擇聚集家庭歡樂的摩天輪,邀請台北兒童新樂園、台中麗寶樂園、花蓮遠雄海洋公園與全球同步一起響應世界早產兒日。11月17日這天三ㄡ座摩天輪閃耀起由紅色與藍色調和而成的紫燈,投射出早產兒父母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與面對未來的煎熬。此外,基金會也和臺北市兒童新樂園一同舉辦點燈儀式,邀請早產兒家庭共樂,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也表示,期盼藉由點燈儀式的號召,讓各界能給予早產兒更多理解及幫助,也提升社會大眾對早產兒醫療照護問題的關注。祝福的紫燈不僅吸引了許多民眾駐足留念,也讓社會大眾有進一步了解早產兒相關議題的機會。這場點燈盛會不僅僅是欣賞絢麗的紫燈,也為每個早產家庭獻上祝福,更宣誓著永恆溫馨的支持。 除了紫燈,個個都是早產兒的有袋動物「袋鼠」更是重要代表。在台灣,醫院倡導「袋鼠護理」已行之有年,目的除了穩定早產兒生命徵象外,也希望透過父母親的擁抱及撫觸,讓早產寶寶重溫在子宮中被包覆的安全感受,並促進親子間的親密依附關係。早產兒基金會這次也和小人國主題樂園、劍湖山世界主題樂園、義大遊樂世界、遠雄海洋公園合作線上、線下串聯的塗鴉著色活動。10月17日至11月17日為期一個月,在園區內架設活動立牌,入園民眾只要掃描立牌上的QR Code便能參與「袋鼠媽咪小寶貝」線上塗鴉著色活動,還有機會獲得早產媽媽們的手作袋鼠安撫玩偶。也可以透過早產兒基金會臉書粉專點擊貼文連結參與活動,無邊際的自由創意成功吸引500餘人一同響應。疫情間,無論出門與否,大人小孩都能塗鴉同樂,在彩繪創作的同時也能一起來認識早產兒,並感受早產兒父母對巴掌仙子的悉心照料,就猶如袋鼠媽媽照顧小袋鼠一般,日以繼夜細心呵護,辛苦卻也甘之如飴。   手作小袋鼠助力祈福 早產媽咪揪團送愛心 因為安胎、早產的緣故,手作編織品牌《好製為織》發起人凱特媽咪為緩解焦慮而投入進編織的世界,她也將在育兒期間受到的關照,化為愛心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族群。凱特媽媽號召多位關心、支持早產兒的愛心媽媽們共同加入團織活動製作安撫玩偶,為今年的線上塗鴉著色活動帶來彩蛋,一個月內團織媽咪們打造近140隻療癒人心的袋鼠安撫玩偶。團織媽媽們更留下自己對早產兒的關心與祝福小卡,藉由小袋鼠傳遞給社會大眾,讓安撫玩偶不僅有穩定情緒的作用,也以更強大的力量溫暖每個人。     除了心理治癒外,專做嬰幼兒副食品的鈞媽御食堂今年也加入世界早產兒日的活動響應及捐款。食堂創辦人陳禹辰也是全職媽媽,深知每個早產兒孩子都是父母最珍貴的寶貝,因為他們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導致許多生理狀況都未成熟,更需要充裕的醫療照護及社會大眾的支持。     因此「守護小腳丫,跨出大人生」並非一句口號,過程中更需要許多人力、財力和物力的共同投入。即便路程艱難,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依然會與每個早產兒家庭攜手前行,竭力提供幫助,持續帶來對新生命的希望,激發每個蘊含著龐大能量的巴掌仙子,即便從渺小開始,未來卻擁有著無限可能的精采人生。

早產兒病況多 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兒?

早產兒病況多 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兒?#世界早產兒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許多家庭沉浸在足月新生兒誕生的喜悅中時,部分父母卻因早產兒「巴掌仙子」的來到,感到無比擔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生兒科主任陳麒年醫師表示,出生週數小於37週就是早產兒,全台灣早產兒發生率大約8%到10%的機率,這些早產兒常發生餵食困難及成長發展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在照顧上多加留意。11月17世界早產兒日,掌心寶貝是指懷孕滿20但未滿37週且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極低體重嬰兒,體重愈低問題愈多。研究顯示,掌心寶貝有15.6%認知發展及16.4%動作發展明顯遲緩,不但是孩子一生的陰影,也是家庭甚至社會沉重的負擔。出生僅25週680公克的早產兒棻棻,出生後接連遇食道穿孔、氣胸、還有心臟的開放性動脈導管問題,幸運闖關成功,順利出院。早產兒常見的疾病:早產兒因器官在功能及結構上較為不成熟,故易在呼吸道、心血管、腸胃道、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些特異性之疾病。 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呼吸暫停(Apnea)。 慢性肺部疾病 (BPD)。 持續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IVH)。 週腦室白質軟化症(PVL)。 壞死性腸炎(NEC)。 早產兒視網膜症(ROP)。早產兒照護就像「過五關斬六將」 各器官在不同階段恐發生不同狀況陳麒年主任指出,早產兒照顧的艱辛,只有親身經歷的爸媽才知道。常見有腦部出血、肺部呼吸問題、心臟的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閉,以及抵抗力不佳容易細菌感染等風險,每個細節都得注意。更有三分之一機率有發展遲緩等問題,這些對醫護團隊與早產兒家庭都是極大考驗。此外,掌心寶貝在2歲前藉由個案管理師追蹤,需要復健科、眼科、社工、教育單位及早期療育等專科團隊共同參與,將後遺症減至最低。並讓專業的醫護人員教導家長照護技能,,提供掌心寶貝更好的發展環境與機會。降低早產的發生:在懷孕以前已經有許多行為因素可能與早產的發生關係密切,這些行為因素如能在懷孕前儘量予以改善,就可降低早產的發生。1)定期產前檢查:產前檢查時醫護人員可以協助留意可能引致早產的情況,並給予適當處理。2)避免不必要的長途旅行。3)避免過度操勞。4)避免精神上的不安和焦慮。5)如有早產徵候應儘快就醫。6)調整懷孕期間的活動:如避免劇烈活動、懷孕20週後減少激烈的性行為、多次早產、子宮頸己擴張≧1公分或子宮收縮過度者,應增加臥床休息時間宜。體重有1500克的早產兒 存活率高達9成現在醫療科技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有明顯提升。目前台灣地區出生體重1000至1500公克的早產兒存活率已高達85~95%。但是早產兒出院後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生長或發展遲緩的機率,仍較一般足月兒來得高。推薦家有早產兒的父母們可多加詳閱國民健康署e化平台刊載的「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其內容涵蓋早產兒照護相關知識及技能,能幫助父母照護每位巴掌仙子平安長大。預防並避免早產兒的出生是根本辦法,也呼籲各界一同關懷早產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