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壓力

愛跟風、排隊 竟是同儕壓力導致!

愛跟風、排隊 竟是同儕壓力導致!#同儕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什麼人們總是愛跟風、搶排隊?想吃醬油拉麵時,正好看到有家拉麵店生意很好,於是也跟著排隊。不過,這家店有名的是不是鹽味拉麵啊?怎麼其他客人都點這一味?在此狀況下,多數人會怎麼做?1)還是點一開始想吃的醬油拉麵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A: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人很容易受周遭的意見左右,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想吃醬油拉麵,就會受當下氣氛的影響,點了鹽味拉麵吧。「因為大家都這麼做」、「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種心態稱為「同儕壓力」(「或社會壓力」)。同儕壓力不只是形成流行和暢銷商品的原動力,也是造成股價暴跌及社會恐慌的深層因素。團體討論後的結論 是同儕壓力形成的現象比方說,團體中適度的意見分歧,從整體來看,會呈現各種意見很平均的狀態,但經過共同討論後,就會形成較偏向贊成或反對的結果,亦即「團體極化」,這也是在同儕壓力下形成的現象。有趣的是,參加會議的人還會相信,「這是大家決定的,所以是公平正確的意見」。再者,當我們說「最近大家都結婚了」、「大家都拿到比較多零用錢喔」,所謂的「大家」,具體來說是幾人?調查的結果是三人以上。只要人數超過三人,就會削弱單一個人的具體性,變成所謂「大家」的抽象對象。類似的表現還有「他總是遲到」、「到處都有在賣」等說法。有時候,一句話中也會出現好幾個這種表現的詞彙,例如「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照顧」。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會懷疑自己的正確判斷,進而改變觀點或行為。(本文摘自/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時報出版)

成年就活出自我?同儕壓力仍存在

成年就活出自我?同儕壓力仍存在#同儕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成長過程中,我非常渴望被視為一個正常的小孩,所以認定自己的價值取決於別人的觀點。在不同程度上,我想我們大家都是這麼認為;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很容易受到朋友和他們的看法所影響。有誰還記得初中時那些讓人感到同儕壓力的集會?當時我跟朋友坐在一起,互丟在嘴裡嚼過的濕紙團,不理會演講者在說什麼,自以為很酷。基本上,我們當時做的正是演講者期望我們別做的那些事。不只學生時代 成年後仍視圖融入群體我們都知道同儕壓力是很真實的。現在我們都能輕鬆坦承,學生時代的我們都得屈服此事;我們也都還記得,當時會試著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最能融入何種群體。在那時,我們嘗試戴上各種不同的面具,不論是成為運動員、當特立獨行的歌德次文化的一員、玩樂團,又或是參加戲劇社。如今,我們已能對此一笑置之。但我們不知道的是,我們從未真正成長,而得以不再受同樣的影響。想想看,現在我們仍試圖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最能融入何種群體。我們仍渴望在餐廳坐到最好的位置,收到一大堆「讚」,加入令人欣羨的團體,受邀參加最受歡迎的宴會,賺足夠的錢,跟走在時尚尖端、有權勢的人在一起。儘管我們已經高中畢業了,但卻沒有克服同儕壓力。甚至有個產業還傾全力把那種壓力強加在我們身上。所有的廣告都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趕上流行了?是否融入群體了?要擁有什麼,我們才能確定真正被接受?努力符合他人審美觀 卻仍無法滿足廣告業之所以存在就是要賣東西,但他們同時也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不滿的種子,而且還宣傳他們的商品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你想,為什麼那麼多人積欠信用卡債?這是那些面具造成的一種代價。所以我們就上鉤了,然後我們戴上面具。我們對外表現出美好的一面,不在乎自己本來的面貌,卻為了不能成為自己想像的樣子而擔心。於是我們努力,但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而是為了那個讓我們能成為別人眼中和想法裡最有價值的東西。然而到頭來,我們還是太胖、太老、太窮、皺紋太多、不夠有關係,人生依舊不完整。總是這樣。我現在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依上帝的形象完美地創造出來。沒錯,完美地,不論你有酒窩、青春痘或疤痕等等。我們唯一需要在意的對比差異,是自己的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有何不同。(本文摘自/你的人生,不能就這樣算了/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