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奮

消夜吃這7種 不怕睡不著!

消夜吃這7種 不怕睡不著!#亢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已經數了100 隻羊,羊圈都快要塞不下了,還是睡不著覺,甚至愈數愈亢奮。對於晚上翻來覆去睡不好覺的人,這樣的場景就像夢靨般「陰魂不散」。或許你該檢視一下的飲食習慣。碳水化合物能提高安眠效果研究發現,睡前幾小時攝取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能有助安眠。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解釋,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血清素」,因為血清素能幫助身體鎮靜、放鬆;一旦血清素不足,便容易躁鬱而睡不好。而色胺酸是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能幫助製造血清素。另外,也可多補充碳水化合物。研究指出,碳水化合物對色胺酸有錦上添花的效果,能提高人體的必需胺基酸中色胺酸的比例,使更多色胺酸能進入大腦,進而轉換成血清素,達到安眠的功效。蛋白質對睡眠會有扣分的效果碳水化合物對色胺酸有加分作用,但是蛋白質攝取太多卻有扣分的效果。當蛋白質攝取過量,其中所含的酪胺酸(tyrosine)會擠壓色胺酸的比例,大腦便不是製造血清素,而是製造多巴胺、腎上腺素(epinephr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使你變得警醒且精神亢奮,與安眠作用恰恰相反。還有一點提醒:睡前最好不要吃太多東西,特別是高油脂的食物,除了會發胖,也會影響腸胃蠕動、消化機能。因為身體得先處理該消化的食物,之後才能慢慢放鬆、進入睡眠休息模式。可想而知,入睡的時間便會往後延。1) 全麥麵包/全麥麵包加蜂蜜有助釋放胰島素,讓色胺酸順利進入大腦,助你輕柔入夢鄉。「這個方法對多數人都有效,它既有像安眠藥的效果,又沒有安眠藥的副作用,不會讓人上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臨床研究中心婦女健康計劃負責人茱蒂.威特曼博士認為。不過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也提到,不同於讓心情穩定愉快的飲食技巧,睡前吃的高碳水化合物求的是快速入眠,所以並不一定侷限於「多醣類」的形式,有時用簡單的「糖」效果會更好。2) 腰果/腰果是個紓壓、助眠的好食物。它含有色胺酸、麩醯胺酸、維生素B6、鎂等營養素,可幫助合成血清素及褪黑激素。其他像杏仁、胡桃等堅果也都是可替換的選擇。3) 芝麻/有時我們並非是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入眠,只是白天事情太多,腦袋一直處於亢奮狀態。這時就需要GABA 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讓腦部放鬆一下,如果合成不足,就會覺得腦子轉個不停,明明很累卻睡不著。而麩醯胺酸是合成GABA 的原料,可以吃點含麩醯胺酸的輕食,尤其是黑芝麻,同時含有色胺酸、麩醯胺酸、維生素B6、菸鹼酸、鈣,是超級助眠的好食物。吳映蓉建議忙碌的上班族,不妨買一包黑芝麻糊,加上兩匙小麥胚芽,就是睡前輕食的最佳選擇。而且市售的芝麻糊多半都已加了糖,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4) 熱牛奶/我們常聽到睡前喝杯溫牛奶有助睡眠,正是因為牛奶當中富含色胺酸。而且牛奶也富含鈣,加強大腦對色胺酸的利用率。優格、起司等乳製品也都富含色胺酸及鈣,都是睡前輕食的不錯選擇。5) 香蕉/有人稱香蕉為「帶皮的安眠藥」。香蕉跟牛奶一樣,也富含色胺酸,除此之外,還有助褪黑激素的製造,而且含鎂,可讓身體肌肉放鬆。6) 馬鈴薯/睡前吃一點馬鈴薯泥或烤馬鈴薯,可以幫助去除體內的酸性物質,減少對色胺酸的干擾。7) 蜂蜜/最近有研究發現,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能告訴大腦「該停止分泌促食素(orexin)了!」減少大腦中這種讓身體保持警覺的神經傳導物質。(本文摘自/輕甜食:零罪惡感的手作點心/天下雜誌出版)

看電視可助眠?醫:反而更亢奮、難入睡

看電視可助眠?醫:反而更亢奮、難入睡#亢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3C產品日益普及,有許多民眾喜歡在睡前玩手機、看電視等來培養睡意,但根據國內睡眠醫學會的研究發現,在20~49歲的族群中,失眠者在睡前使用3C產品的比例為53.3%,略高於非失眠者,對此醫師表示,雖然多數民眾認為睡不著時,可藉由看電視等增加來睡意,但實際上卻會增加焦慮、亢奮的機會,反而適得其反。睡前半小時放鬆訓練 可縮短入眠時間根據研究發現,失眠者在睡前床上從事看電視活動的比例明顯多於非失眠者,可能因為睡不著,所以,失眠者更容易選擇看電視打發時間,或是企圖藉此增加睡意。但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吳家碩臨床心理師表示,失眠者若在床上從事非睡覺的行為(如看電視),其實是很容易延長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比率時間,進而增加焦慮、亢奮的機會,導致失眠延續的惡性循環。所以,建議有失眠困擾者,可在睡前0.5~1小時安排固定的放鬆時間,以引導身體的方式,慢慢準備進入睡眠,若學過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法等,也可將這些放鬆訓練編入睡前固定活動,更能縮短入睡時間並增進睡眠品質。

選戰激情 身心科「選舉症候群」民眾暴增

選戰激情 身心科「選舉症候群」民眾暴增#亢奮

五都大選是今年的頭條大事,我們大台中做為重要選區,戰況更是激烈,街頭巷尾不分晝夜都瀰漫著濃濃的選舉味。不過身心科醫師要提醒大家,大選期間過度的激情恐怕將影響身心健康,光是最近幾星期,光田醫院大甲及沙鹿兩院區身心科就暴增將近2~3成因「選舉症候群」來看醫生的民眾。光田醫院身心科溫偉鈞醫師表示,日前院內就接獲民眾參加選舉造勢活動或看政論新聞時,突然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冷汗直冒的情況,連忙就醫後,才發現是連日來熱衷選情,情緒過度激動導致原本輕微的恐慌症突然發作。身心科溫偉鈞醫師表示,選舉的效應會造成無形的壓力,還有許多民眾選戰期間出現了失眠、焦慮、脾氣莫名暴躁、暴力傾向等現象。而原本就有躁鬱症、恐慌症或焦慮症的患者更要小心,因為選舉期間激動的情緒及過重的得失心都可能會誘發病情或是使症狀惡化。醫師也解釋,個人在支持某候選人時,潛意識已對候選人產生認同感,加上支持民眾的情緒天天都跟著選情起起伏伏,這種過度亢奮及過度失落的情緒反應多少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特別是當期待落空,本身期望無法被滿足的情況下,就可能會有憤怒、拒絕承認事實、悲傷等負面情緒產生;若無適時紓解,則可能導致行為失控,造成暴力事件。為避免選舉所造成的持續情緒刺激,最好的方法便是暫時把電視關掉,出外走一走透個氣,讓自己暫時遠離有關選舉的一切。另外也可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休閒娛樂,例如唱歌、運動等活動,都可以有效宣洩不滿情緒與攻擊力。也提醒民眾若發現自己的情緒已經影響生活及周遭親友,應即時到醫院身心科,接受專業醫師的諮詢與幫助。面臨壓力時,身心科醫師建議可以先使用五字訣,來紓解壓力:放:放鬆、深呼吸(採用腹式呼吸)。離:暫離現場(例如離開室內到戶外走走)。紓:紓解情緒(運動或嗜好)。轉:轉換心境(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正:正向思考(肯定自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