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推動國內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推動國內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日前圓滿落幕,吸引眾多國內外廠商、學術機構等參加,規模創下歷年新高。會中展出許多創新醫材產品,充分展現台灣在醫療研發方面的強大實力。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首度參展,推出以加速醫療創新研發及商品化流程為特色的「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展現北科大豐富的研發實力及跨領域整合能力。 北科大在醫材與生醫材料工程領域具備豐厚研發實力 並培育優秀人才 北科大副校長任貽均表示,本校創校百年以來致力於推動實務導向的研究。在醫療器材與生醫材料工程領域,我們擁有著極其豐厚的技術實力與人才儲備。高值生醫材料中心集結化工系、機械系、材資系等多位教授,能敏銳洞察未被大健康產業滿足的臨床需求,同時掌握市場動向,開發出多項符合市場需求的醫材產品,再透過中心整合跨領域產業鏈、加速醫材商品化進程,讓這些優質醫材順利上市販售,造福病人。 高值生醫材料中心創新醫材成果已獲得國科院、經濟部計畫支持 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方旭偉主任提到,除了參展外,中心更舉辦了Demo專家論壇,邀請到北科大師生、校友展示多項與中心合作的創新研發成果及產品上市的應用規劃,其中包括獲得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支持的新世代長效型高值醫療縫線、國科院萌芽計畫支持的角膜塑型片保養液,以及國內首創用於洗腎的植入式聚氨酯人工血管等12項高值醫材技術。 然而,優秀的產品也需要建立通路管道,才有機會被市場大眾認識及進一步進入臨床應用。因此,希望透過參展對外宣傳,提高醫材產品的認知度,並吸引醫療和產業界等通路商的支持,讓大家了解北科大最新的研發成果。 中心全力配合政府生醫產業政策目標-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蔡英文總統在醫療科技展開幕致詞時強調,「政府會持續投入預算和資源,整合產業聚落、強化人才培育,建構生醫產業的完整生態系。」 方旭偉主任表示,中心長期與各國進行國際交流,建立台灣生醫產業的生態系正是高值生醫材料中心的主要推動目標之一。中心致力於整合生醫產業鏈,從發現醫材產品在臨床的需求開始,規劃清楚的產品研發、測試、生產、驗證到上市販售流程;不僅協助生醫產業蓬勃發展,亦使病患可以用到安全、品質兼具的醫材產品。中心加速醫材商品化上市,期望藉此提升台灣創新研發的實力,讓國際認可台灣生醫產業,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觀看影音: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形象影片https://youtu.be/5mMHvQC4luM

數位轉型與產業合作激盪醫療照護新模式 亞東醫院轉型智慧醫院 創新技術掌握未來

數位轉型與產業合作激盪醫療照護新模式 亞東醫院轉型智慧醫院 創新技術掌握未來#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展,亞東醫院再度與遠傳電信攜手,以「數位轉型 醫療升級 健康樂活e起來」為主題,展示亞東醫院與產官學研各界的合作成果,勾勒嶄新醫療照護新模式。院長邱冠明表示,亞東醫院大力轉型為智慧醫院,從醫療照護到諮詢服務,提供科技化與智能化的全方位體驗。 AI應用再進化 奪得科技先機 OpenAI風靡全球,亞東醫院與遠傳電信導入生成式AI技術,首波應用於失智症照護諮詢服務。透過微軟雲端平台的Azure OpenAI建構自然語言搜尋知識庫,以仿真人互動問答方式,更為簡便和即時地傳遞衛教、社福及記憶門診資訊。 不只遠傳,亞東醫院也與英特爾(Intel)、捷絡生科攜手合作,開發「喉癌病徵辨識AI嗓音模型」,有助於準確辨識早期喉癌,把握患者的黃金治療期。此外,「麻醉風險預測系統」和「CT腦影像預測腦出血風險系統」提高臨床操作效率。其中,「腦膜瘤與聽神經瘤人工智慧輔助自動圈選系統」更榮獲第20屆國家新創獎 - 學研新創獎的獎章肯定。 跨團隊產業合作 精準醫療守護健康 心臟醫學方面,亞東醫院積極與宏碁智醫、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攜手開發「緊急醫療警示系統」,針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年長慢性患者或獨居者進行收案,個案發生緊急狀況時,系統能即時與消防局連線,掌握到院前急救時間。 因應精準與個人化醫療趨勢,亞東醫院發表「食道超音波導向心肺復甦術」與「低劑量放射手術結合3D立體堆疊技術治療心室頻脈」成果,不僅提升急救心肺復甦術的準確性,也使心房顫動治療更加精準,守護大家的心血管健康。 結合智慧照護與賦能 引領嶄新醫療服務 生動有趣的「體感互動遊戲系統ShapeX」係由臺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萬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與亞東科技大學合作開發,應用於亞東醫院高齡醫學病房及醫療賦能工作坊與實務體驗課程,為衰弱老人或亞健康族群提供簡便的運動訓練。 另與智齡科技Jubo合作驗證AI影像辨識解決方案,針對壓傷或困難傷口的病人提供協助,準確辨識傷口的大小、深度、顏色等資訊,並自動上傳至雲端儲存,提升醫療資訊效率。 細胞治療契機 再生醫學奇蹟 亞東醫院積極響應特管辦法,提出多項細胞治療解決方案,包括應用自體細胞治療來應對退化性關節炎與膝關節軟骨缺損等問題,同時積極參與癌症細胞治療領域,利用EBV專一毒殺型T細胞(EBaT8)治療鼻咽癌,以及應用LuLym-T® 記憶型T細胞治療肝癌等。 醫學研究部主任邱彥霖表示,亞東醫院一直與生技公司保持緊密合作,充分發揮自主技術優勢。同時整合國家級研究單位和醫學中心的臨床資源,期望能夠不斷提升治療與照護品質,提供更高水準的醫療服務。 亞東醫院展覽攤位提供多項互動遊戲,誠摯歡迎醫療機構、企業團體夥伴和民眾蒞臨,親身體驗在數位轉型下嶄新的智慧醫療和科技體驗。

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 高醫醫療體系打造健康照護生態系

台灣醫療科技展開幕 高醫醫療體系打造健康照護生態系#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揭開序幕,一連4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J604展出,高醫醫療體系包含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市立旗津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擁有豐沛的產學研醫量能。展覽內容聚焦AI+IoT、急性醫療、無齡照護、新南向、國際化等5大主題,打造出南台灣最完善的健康照護生態系,並舉辦專題演講,歡迎民眾前往參觀、體驗。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兼任高醫岡山醫院籌設營運處執行長吳登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吳文正副院長、大同醫院傅尹志院長、郭耀仁副院長等人都連袂出席醫療科技展。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吳文正副院長表示,高雄醫學大學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身為醫學中心與大學醫院,以教學、研究、服務為宗旨,高醫醫療體系是南臺灣重要的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的重鎮,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讓參觀民眾更了解高醫醫療體系,期許未來打造出最完善的健康照護生態系。 心臟監測與睡眠照護創新服務,助民眾管理健康 研究指出,現代人面對生活壓力,易導致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長期可能增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全球心因性猝死率約0.1~0.2%,全台每年約2萬3,000~4萬6,000人因此喪命,高醫醫療體系創造「創新心臟能力評估與風險示警系統」與「智慧睡眠健康促進系統」系統,能幫助健康、亞健康族群及早進行健康管理和醫療照護介入。 您知道您的心臟能力嗎?高雄醫學大學透過穿戴式裝置可即時偵測穩定移動狀態的心臟,精準評估心臟負荷能力和衰竭風險。簡易判讀心臟的量測方式,便於使用者了解自身狀態,搭配雲端平台示警,也能由專業人員即時提供協助,預防心因性猝死的發生。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結合睡眠腦科學、穿戴式腦機介面、生理訊號分析、物聯網(IoT)及智能環境控制技術,研發睡眠狀態偵測與環境控制光照系統,透過穿戴式裝置上傳睡眠生理訊號到雲端分析、檢測及改善使用者睡眠。此外,藉由調整環境因子調節睡醒週期,模擬日出漸亮式的光照、日出後明亮的晨光,以提升睡眠品質。 不用再怕腰痛了,創新AI輔助早期評估腎結石風險 腎結石痛死了,您有腎結石嗎?在台灣每10人中約有1人有腎結石,腎結石發作時讓人痛不欲生,高雄醫學大學泌尿科團隊與國立中山大學團隊共同研發AI腎結石篩檢系統,只需要簡單的血液、尿液臨床數據,就可快速分析體內結石風險,若屬於高風險者,建議進一步詳細檢查,早期發現結石早期治療,避免嚴重症狀產生。 高醫致力營造友善護理職場,護理AI小幫手上路 例行的巡房流程包含測量病人生命徵象、詢問病人狀況,過去護理師除了照料病人,還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臨床數值及觀察紀錄。現在藉由資訊技術,可在巡房結束後短時間內運用生成式AI自動生成護理紀錄,內容不僅能符合白班、大小夜班的照護模式需求,更能依病患不同的病情來生成病歷內容,協助護理師更精確、更省時地記錄和管理護理病歷,有效改善後疫情時代護理工作繁瑣複雜的問題,也能達成提升護理師照護品質的目標。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致力推動友善職場,並進行數位轉型,將醫療照護流程與醫院管理流程轉化,使其更具現代化、智能化、韌性化,平台將整合多種醫療數據來源,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精準的診斷和輔助決策,提高醫療品質,同時改善病人就醫流程與效率。

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 輔大醫院展區陳設創新研發成果

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 輔大醫院展區陳設創新研發成果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為期 4 天的「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天主教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統合各醫療單位,共同呈現最新醫療科技主題,開設展區, 展現醫療科技豐沛能量。 輔大展區舉行開幕儀式,由輔大校長江漢聲、輔醫院長黃瑞仁共 同主持。江校長表示,展覽的內容具創新及競爭力,鼓勵各單位在醫學教育 端、醫院臨床端,都能發展出多元研發主題,並與國內外醫療機構相互合作交 流,進而開拓視野,讓國人、全世界看見發展及努力成果,進而嘉惠病患。隨 後,視導各陳展區,檢視醫療與研究發表。 輔醫院長黃瑞仁指出,醫院要能永續經營,其中創新的醫療成果相當重要, 過去幾年在同仁們的努力之下,都在展區中呈現,今年展場也與羅東聖母醫院 合作,針對遠距偏鄉醫療及天主教關懷弱勢領域有深入探討,相信未來能有更 多契機,一同肩負醫療傳愛使命,共創美好新頁。此外,輔大醫院緊鄰大學, 有利於醫院與學校單位進行跨領域研究交流,期許未來各式研究皆可於醫院展 開,增進醫療品質。 展區共有「創新技術」及「特色醫療」2 大特色主軸,展出包含 MAC WARD 智 慧防疫病房、多型態體重機、造口腰帶、即視髖混合實境系統、3D 列印醫用教 具客製化平台、微創細胞列印機器人、目標溫控制療、睡眠中心、遠距公益音 樂治療、AIoT 安全互聯醫療應用平台、臨床導航資訊系統、運動醫學中心、個 人化腸道菌項檢測等 13 個主題。此次展覽除展現輔醫醫療技術、創新研發成 果,也規劃 9 場次「與輔醫嗨翻醫療新知」健康專題講座, 服務台現場打卡按讚即可兌換小禮物,參與健康專題講座問答或是個人化腸道 菌項檢測成果探索更可獲得精美好禮,參展民眾皆熱情參與,氣氛熱絡。 輔醫展區特色: MAC WARD 結合物聯網科技,打造零接觸智慧病房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輔大醫院攜手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小智研發股份 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世界首創的智慧病房模組 MAC WARD,在疫情趨緩的現在, 「加載負壓隔離病房模組/MAC WARD 2.0」可建置於既有病房及現有之醫院、住 家或戶外空間,讓原先一般病房不僅能作為一般隔離病房使用,亦能快速轉變 為負壓或重症病房。不僅可將病室空間利用極大化,更可減少臨時因搭建產生 的人力、時間、資源、空間等的浪費以及降低傳染的風險。 輔大醫院 12 樓整層的病房設計皆是採用 MAC WARD 病房,同時積極與國內外 廠商合作,特別是其中 6 間 MAC ICU 病房,利用先進的生理監視器與呼吸器, 可在病房外進行操作調控,並利用物聯網資訊安全科技與高階攝影鏡頭,即時 連結病人病況及維生儀器調控後的反應。加護病房內,則使用智慧氣墊床,模 擬護理人員以單人協助病人進行每 2 小時面部翻面作業,降低病人俯臥壓瘡風 險。床頭卡也用臨床智能資訊導航系統取代,整合醫師及護理師對於病人病情 資訊的不同需求,並同步呈現在病房外,達到真正零接觸的概念。 結合 AR 與 VR 模擬人工髖關節手術,明年擬啟動人體試驗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中,髖臼杯置放的角度非常重要,若沒有放置安全區, 會增加病患脫臼與早期鬆動的風險。輔醫融合國際尖端的元宇宙概念,引進擴 增實境及混合實境的技術,與國科會、輔仁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及清華大學攜 手開發「即視髖:人工髖關節手術混合實境導航模擬訓練系統」,並進一步獲得 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的萌芽案補助。 「即視髖」混合實境(MR)結合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 等科技, 用以訓練醫學院學生或訓練中的專科醫師,在接觸患者前有充分演練快速上 手,透過頭戴顯示器中直觀,將髖臼杯置放角度及安全區的立體範圍,呈現更 穩定的人工髖關節手術。 隨著科技進步,有些尖端醫療器材已嘗試轉換成 AR 甚至 MR 來達到導航系統 的輔助作用,開發出這套手術模擬訓練教學系統,未來會推廣到各醫學院與教 學醫院,預計明年啟動人體試驗,蒐集更多臨床數據,同時努力取得台灣 TFDA 與美國 FDA 第二類醫材認證。 以 3D 列印客製化醫用擬真教具,降低教學成本 過去醫療教學所使用的模擬器官教具往往需花費,如今由輔仁大學衍生企業 「三創列印公司」所開發的「3D 列印醫用擬真教具客製平臺」,可整合顧客對 於醫用教具的需求,以接案方式進行 3D 客製化高擬真醫學教具開發, 其中包 含 3D 圖檔建模、高擬真列印材料選定、客製化模擬功能設計,將其轉化為可被 列印的方案並實際製作出 3D 客製化高擬真醫學教具,並能因應不同器官、不同 質地的教具,還可以突破現的教學限制,逐步提高醫療教室的教具比重。  

光麗生技控股集團全新醫療整合品牌平台-G CLINIC 5G個人化健康照護管理服務與智慧醫療穿戴裝置專業完整個人醫療數據 助醫師做最精準治療

光麗生技控股集團全新醫療整合品牌平台-G CLINIC 5G個人化健康照護管理服務與智慧醫療穿戴裝置專業完整個人醫療數據 助醫師做最精準治療#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今(11/30)起一連四天開展,今年三大主題聚焦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及全齡醫療,展出規模創歷年新高。隸屬光麗生技(KY-6431)控股集團旗下的全新醫療品牌平台- G CLINIC發表跨界醫療的健康照護管理服務和展示發表智慧醫療穿戴裝置G smart的最新應用。此外,還針對國人最關注的癌症治療、運動醫學及健康養生等三大方向特別規劃八場的專題健康講座,台灣光麗總經理陳湧仁醫師表示,後疫情時代衍生的精準治療新趨勢需藉由智慧醫療大數據分析應用加速判讀,有助醫師精準診斷及造福病患。在這次的G CLINIC健康講座,特別提出創新細胞治療及中醫養生,以中西醫聯手打造個人健康微環境的新觀念,達到預防與保健雙贏兼備。 台灣光麗總經理陳湧仁醫師指出,本屆醫療科技展的三大主題-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及全齡健康正是與G CLINIC的醫療服務主訴求完全在同一個理念上 因為G CLINIC是一個強調個人化精準醫療與智慧科技整合的完整生態系醫療平台,在這個跨界的醫療生態系裡,G CLINIC擁有的診所醫療團隊提供了智慧細胞療程、營養保健處方箋、專項儀器輔助療程、運動處方箋以及東方醫養學配方等五大個人醫療照護,打造獨有的5G個人化醫療旅程,讓每個患者都能獲得最全面的健康照護與最完善的醫療品質,達到醫養合一。另外,G CLINIC也推出與科技公司共同研發的智慧穿戴裝置G smart的最新應用,與市面上一般時下的智慧健康穿戴應用最大差異就是G smart擁有的健康數據與分析是來自專業醫院系統加上專人化的個別管理照護,這樣數位革新的智慧醫療優勢才能落實每個人健康的追蹤與照護,精準數據提供醫師們精準治療。 以癌症手術治療為例,療程結束後應該積極調整飲食、運動訓練並透過精準的檢測來維持健康,而非只是達到癌友的五年存活率目標。病患除了術後照顧,在癌症治療前,應先調理好身體打底,幫助提升術後恢復力,而非開刀後才食補養生。另包括事先檢測病友的身體數值,找出潛在的發炎物質、超前部署攝取抗氧化物,強調設計符合癌友照護所需要的服務模式,化被動為主動的治療觀念。新世代的醫學應以智能服務為導向,整合出新的營運模式、創造新的量能,提供最完善的全人照護與醫療品質,傳統癌症治療需要更多的照護選擇,高齡醫學更是跨領域的整合照護模式,從癌症再做到高齡,都需要跨域整合加數據分析,落實每個人健康的追蹤與照護,這就是我們推出G smart的最大價值所在。 在G CLINIC首場健康講座-「創新細胞治療,重塑健康微環境」,陳湧仁醫師表示,醫學的三個演進從天然藥物期(草藥)到合成藥物期(西藥)到現代的自體治療期(幹細胞/免疫細胞);接下來的20年將是細胞療法的時代,藉由細胞療法讓人體內的細胞年輕化,重塑體內微環境,人體內的微環境是由血漿跟體液造成,促進身體內在活化與年輕化。此外,在另一場健康講座「東方整合醫學之醫養結合臨床運用」,謝其修醫師指出,整合醫學就是主流醫學結合非主流醫學的醫養並行合一,以抗衰長壽、減藥停藥為訴求之醫養整合體系將成為大健康產業的新藍海。現代人平均壽命約80 歲,不健康餘命高達約8.5 年,早衰致病已成普及化現象,東方整合醫學主張透過「身、心、靈、氣」的全面理療及照護來實現全人醫學。以東方生命科學為基礎,以長壽健康,祛病延年為訴求,整合中、西、自然醫學、功能醫學、能量醫學等之精髓優勢,彙整成一套全面式醫養體系。以疾病康復,節醫減藥為訴求,在「 養以促醫」、醫學與調養並重的原則之下,啟動人體內自癒能力,真正落實精準健康,成功增加健康餘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標。 G CLINIC打造的醫療生態圈可讓加盟的各中西醫各類診所發揮其應有的醫療價值與量能,進而造福病人。各類診所可跟醫學中心比的就是快速有效,讓病人輕鬆得到治療,不一定非得要去醫學中心,造成醫病彼此的資源耗損浪費。G CLINIC平台將各個診所串連,構建成一個完整又有效率的全醫療生態圈,讓大小醫療單位各得其所,各展所能,達成醫病雙贏。  

虹韻推居家睡眠檢測 打造全方位聽力與睡眠健康照護服務

虹韻推居家睡眠檢測 打造全方位聽力與睡眠健康照護服務#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耳機的使用頻率與時間不斷增加,人生活習慣的改變,同時也伴隨許多文明病的產生。根據2003年Fischer等學者報告指出,發生突發性聽力損失的病人中有較高比例的人更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虹韻致力提升國人對聽力與睡眠健康的重視,除了提供專業聽力檢查,今年更納入居家睡眠檢測,提供全方位的聽力與睡眠照護服務。 虹韻參加明基佳世達集團在台灣醫療科技展的展區,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現場展示聽力與睡眠照護新趨勢,更提供民眾免費聽力篩檢,攤位編號M120,合力打造智慧醫療新未來。 睡眠呼吸中止症在全人口的罹病率為2-4% ,與氣喘不相上下,並且會累及全身各個系統,顯著增加患者慢性心血管與代謝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隨著近年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盛行率有升高的趨勢,突發性聽力損失的病人也有較高比例容易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虹韻延伸服務項目,提供居家睡眠檢測服務。 在聽力保健方面,虹韻聽力師蔡明憲提醒,大部分的聽損是不可逆的,如在就醫後確認聽力無法恢復,建議及早透過聽覺輔具給予適當的聽覺刺激。同時進行聽與溝通訓練,協助穩定配戴聽力輔具與建立聆聽習慣,改善聽力以提升溝通能力及生活品質。 為提升民眾對聽力保健的重視,虹韻於12月3日上午11點,將在台灣醫療科技展M120展區舉辦免費聽力保健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國軍醫療體系開幕式 軍醫局領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共同發表嶄新領域之醫療科技主題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國軍醫療體系開幕式 軍醫局領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共同發表嶄新領域之醫療科技主題#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

「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12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假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開展,今日上午由國防部長邱國正主持國軍醫療體系開幕式,國防部軍醫局以發揚「健軍衛國、慧醫先鋒」精神,帶領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及各國軍醫院共同發表嶄新領域之醫療科技主題,其中「戰場傷患智能救助模擬及戰場傷患救護AI訓練模擬系統」、「海上醫療結合MR及AI會診服務平台」、「肌痙攣的救星-『針』是神奇 量身訂作的肉毒桿菌雙重導引注射」及「鑼蛋白加速新興傳染病藥物篩選技術開發與應用」更為本屆亮點。 國軍軍醫不僅深耕各地區提供醫療照護,更肩負戰傷救援的重責大任,時刻為戰場馳援紮實訓練、做足準備,本次展覽中將展現新穎科技為各項戰傷模擬訓練帶來的改變,包括最新虛擬實境(VR)將戰場中不同軍種、運輸器、救援情境任務逼真呈現,讓國人一窺國軍如何應用先進VR、AI、5G遠距通訊等科技,升級各項軍陣醫學與戰傷應用。此外,國軍醫療體系持續精進醫療專科研究,攜手更多合作夥伴聚焦「AI醫療」、「智慧藥局」與「創新藥物」三大領域,將在本次展覽期間呈現,擴大產業合作開發。 為因應醫療政策及國際戰爭脈動、推廣國軍醫院臨床治療技術及軍陣醫學特色,軍醫局整合所屬單位,以「軍陣醫學」、「醫療創新研發」及「聯盟高端技術」等三大特色主軸,展出海報陳列35張、影片播放21部、實體物品25件及醫療體驗區10場次,另4天展期中安排衛教宣導暨專題講座共17場次,展出主題為歷年來最多、展場規模最大。 傳統要做戰傷救護技巧訓練,多為面對面使用模擬假人教學,難以做到遠距指導或場景變化 國防醫學院委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戰場傷患智能救助模擬及戰場傷患救護AI訓練模擬系統」,利用VR和AR投影技術,可模擬高速公路車禍現場、隧道內壁爆炸等景象,或戰場上可能出現的直升機、裝甲車、救護車等輸具場域,藉以模擬戰傷救護技能,並將其訓練評核系統導入AI模型架構;除了有效降低訓練成本,更能強化救護訓練效能,進而提升國軍整體戰力。目前持續開發不同救援場景,許多警消單位亦陸續向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申請借用該場域進行急難救護訓練,期許利用此模擬系統精進戰傷救護技巧,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國軍軍醫不僅深耕各地區提供醫療照護,更肩負戰傷救援的重責大任,時刻為戰場馳援紮實訓練、做足準備,本次展覽中將展現新穎科技為各項戰傷模擬訓練帶來的改變,包括最新虛擬實境(VR)將戰場中不同軍種、運輸器、救援情境任務逼真呈現,讓國人一窺國軍如何應用先進VR、AI、5G遠距通訊等科技,升級各項軍陣醫學與戰傷應用。此外,國軍醫療體系持續精進醫療專科研究,攜手更多合作夥伴聚焦「AI醫療」、「智慧藥局」與「創新藥物」三大領域,將在本次展覽期間呈現,擴大產業合作開發。 為因應醫療政策及國際戰爭脈動、推廣國軍醫院臨床治療技術及軍陣醫學特色,軍醫局整合所屬單位,以「軍陣醫學」、「醫療創新研發」及「聯盟高端技術」等三大特色主軸,展出海報陳列35張、影片播放21部、實體物品25件及醫療體驗區10場次,另4天展期中安排衛教宣導暨專題講座共17場次,展出主題為歷年來最多、展場規模最大。 傳統要做戰傷救護技巧訓練,多為面對面使用模擬假人教學,難以做到遠距指導或場景變化。國防醫學院委託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戰場傷患智能救助模擬及戰場傷患救護AI訓練模擬系統」,利用VR和AR投影技術,可模擬高速公路車禍現場、隧道內壁爆炸等景象,或戰場上可能出現的直升機、裝甲車、救護車等輸具場域,藉以模擬戰傷救護技能,並將其訓練評核系統導入AI模型架構;除了有效降低訓練成本,更能強化救護訓練效能,進而提升國軍整體戰力。目前持續開發不同救援場景,許多警消單位亦陸續向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申請借用該場域進行急難救護訓練,期許利用此模擬系統精進戰傷救護技巧,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成腦中風患者有肌痙攣之症狀,除復健治療外,還有口服抗痙攣藥物、手術治療或採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傳統的肉毒桿菌素注射法僅以目視目標肌肉並將肉毒桿菌素注射至肌肉內,進階的注射法以電針輔助、惟仍有限制,張力過高的肌肉因長時間痙攣、可能造成該肌肉纖維化或解剖位置改變,或患者有裝置人工血管於患部上肢等亦會受限。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肌痙攣的救星-『針』是神奇 量身訂作的肉毒桿菌雙重導引注射」使用電針輔助合併超音波影像輔助導引技術,藉由移動式骨骼肌肉超音波及手持式肌電圖快速正確定位張力過強之肌肉群,注射肉毒桿菌素立即治療肌痙攣,藉由骨骼肌肉超音波影像避開血管及神經組織以減少併發症,並提供患者腦中風肢體痙攣治療衛教手冊及注射日誌,減少患者日常生活不便之處、改善生活品質並增加復健成效,團隊亦榮獲2021年SNQ國家品質標章全台傑出醫護團隊肯定。 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為國軍傳染性疾病偵檢、防護與治療之重要角色,雖鮮少曝光,但不論過去SARS防治或COVID-19疫情,均協助業界研發、強化防疫能量,如今新興傳染病持續威脅全球公共衛生,高危害病原的抗病毒藥物篩選過程既危險又耗時。團隊研發的「鑼蛋白加速新興傳染病藥物篩選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得2022年國家新創獎肯定,可有效增強迷你基因組系統信號,並提高蛋白質產量,未來還可以與AI自動化系統結合,成為高危害病原抗病毒藥物的篩選利器,除為人民健康把關外、亦可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本次展覽除展現國軍醫療技術、創新研發及軍陣醫學成果,也規劃「飛行操控氧氣改變模擬訓練操作系統」共10場次醫療體驗,打卡軍醫粉絲團即可兌換環保購物袋及數位迷彩口罩等好禮,另有衛教宣導暨專題講座共17場次、參與有獎徵答更可獲得保溫提袋,讓參展民眾滿載而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