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鳴堂中醫診所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

高齡社會肌少症成隱形殺手 補氣增肌茶增肌補氣有良效#睿鳴堂中醫診所

肌少症是一種隨著年齡增加,以骨骼肌質量下降、力量及功能減退並伴隨體能狀態和生活質量下降的老年綜合症。有些人走路開始變得緩慢又容易跌倒,坐後起身也需要外力支撐,這些都是肌少症症狀。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肌少症不只會造成肌力下降,也會影響到活動力與生活品質,同時也會增加慢性疾病、認知功能障礙、死亡等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含量、肌肉的力量會下降並伴隨活動功能減退。早期肌少症表現為肌肉減少,小腿圍下降,肌少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普遍,而隨著病情進展,肌少症會影響患者肌力和平衡功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及降低生活品質。吳宛容中醫師說明臨床上表現為虛弱、步行困難、步態遲緩、易跌倒、四肢纖細無力等。西醫治療主要為肌力訓練,增加肌肉強度,以及補充蛋白質。 肌少症在中醫稱作「肉痿」、「脾痿」,痿證指局部或肢體肌肉萎縮,肢體痿廢不用 痿證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痿謂痿弱,無力以運動。」《政治要訣‧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肌肉的生長發育及功能發揮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胃虛弱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因。吳宛容中醫認為,脾的生理功能為「主運化」、「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肌肉的正常功能發揮有賴於營衛氣血的濡養,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氣血津液充足,筋脈得以濡養,肌肉才能發達豐滿。脾氣健旺則肌肉豐滿有力,脾氣虛弱則肌肉萎縮無力。 吳宛容中醫師強調腎為先天之本,肌少症患者中脾胃虛弱的患者也多同時兼有腎氣虛的表現。《壽世保元》:「元氣者,腎間動氣也,右腎為命門,精神之所合,愛惜保重,則榮衛周流,神氣充足。」所以老年脾腎虧虛,肝腎不足,氣血虛弱,先天不足,也會導致肌肉失養,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病機。針對肌少症的患者,中醫常使用健脾益氣及補腎填精的處方,例如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右歸丸等。 在家可自製養身茶飲調理脾胃增強肌力。 ●  補氣增肌茶 材料:黨參10g、茯苓10g、白朮5g、炙甘草5g、枸杞子4g、大棗3枚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 功效: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均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枸杞子補肝腎,大棗補養脾胃,可增強肌力增補元氣。 養身穴位保健 ●  足三里穴 位置: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處,往下四指處 功效: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化濕消滯,扶正培元的功效,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中醫認為「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多氣多血,是人體營衛氣血的來源,故肌少症首重陽明經的穴位。 ●  關元穴 位置:下腹部正中線肚臍下3寸處         功效:關元穴為足三陰、任脈的交會穴。關元主治元氣虧損,由於與小腸位置接近,常用於調理腸胃病症,促進腸道蠕動。常艾灸關元穴可培補元氣,補腎益精,強壯身體。 ●  三陰交穴 位置:足內踝,再向上約三寸處 功效:三陰交穴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是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脈的交點,對於調理人體的肝、脾、腎有明顯效果,氣血虛弱時能夠補充血氣。此穴道可以補脾土,促進脾造血,在婦科、泌尿系統、消化系統上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小兒麻痺症照護需耐心:中醫調理、復健練習助改善

小兒麻痺症照護需耐心:中醫調理、復健練習助改善#睿鳴堂中醫診所

小兒麻痺症完整病名為脊髓灰質炎,由小兒麻痺症病毒引起,急性期病發期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大多數兩周內可以完全復原,少數產生後遺症的會出現漸進式肌肉萎縮症,肌肉質量下降,感覺疼痛和疲勞,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下降,四肢及肺部功能衰減尤其明顯。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祥師表示中醫典籍將小兒麻痺症歸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等範疇,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髮遲、語遲;五軟者,則頭項手足口肉皆軟軟;五硬指手硬、腳硬、腰硬、肉硬、頸硬。由於經常於兒童時期造成後遺症,周大翔中醫師將此症候群的病因歸屬於「先天稟賦不足」。主要常見兩類證型為「肝強脾虛」、及「肝腎虧虛」,治療上針對肝、脾、腎三臟腑調整氣血平衡。 肝強脾虛型主要表現出肢體痙攣、僵硬、動作失調產生的運動模式障礙,中醫治療採「健脾柔肝」治則處置,常見用方有抑肝散、柴胡疏肝湯、天麻鉤藤散等,常見藥物包含柴胡、白芍、鉤藤、石決明等,以健脾為主作為補益虛損的基礎下,疏肝柔肝來舒緩神經安定性及肌筋膜過度僵硬。 肝腎虧虛型主要表現出肌肉無力、動作發展遲緩、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生長發展無法前進,中醫治療採「補益肝腎氣血」治則處置,常見用方有六味地黃丸、人參養榮湯、左歸丸、歸脾湯等,常見藥物包含熟地、生地、黃耆、黨參、枸杞、當歸等,透過補養肝腎氣血養足先天氣血虧損來建立後天發展的營養物質吸收轉化。 周大祥中醫師建議小兒麻痺復健穴位: 百會穴:屬督脈,為手足少陽、足太陽、足厥陰之會,穴在頭頂,為一身之宗,百神所會。具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功效。每日早晨起床按壓15~20分鐘可以喚醒全身氣血啟動,強化全身經脈疏通之效。 四神聰穴:位於顛頂屬於奇穴,位於頭頂正中,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去一寸處,共計四穴。具頭痛,眩暈,癲狂,癇症,失眠,健忘,中風,震顫麻痹,腦炎後遺症,內耳眩暈症等功效。中醫治療經常使用四神聰搭配百會穴來強化諸身氣血活絡,能增加百會穴疏通氣血療效,每日早晨起床搭配百會穴按壓15~20分鐘加強療效。 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 ,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由此而上,如泉水涌出,具鼓動腎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強化投足經絡連貫疏通之效,每日足浴搭配按壓百會及四神聰穴15~20分鐘也具加強功效。 小兒麻痺復健茶飲: 炒白芍5g,川芎1g,何首烏5g,葛根5g,枸杞5g,甘草3g,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舒緩肌肉筋膜及降低神經亢奮性,搭配葛根疏通項背部筋絡,何首烏及枸杞濡養肝腎氣血作為基礎,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舒筋柔肝養肝腎之效。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小兒麻痺症照護需要耐心及毅力,中醫治療透過用藥補益先天不足氣血外,透過針灸疏通筋絡及調節神經安定性,照護者也需要陪同患者復健練習逐漸缺失的動作機能,並適度透過脊椎按摩術及穴位按壓來幫助其恢復周身氣血運行。

脊椎側彎針藥並用大幅改善 搭配保健茶飲有良效

脊椎側彎針藥並用大幅改善 搭配保健茶飲有良效#睿鳴堂中醫診所

脊椎側彎屬於身體主軸結構脫離正常角度形成的疾病,包含連接頭顱的頸椎、影響兩側肩臂及胸廓肋骨的胸椎、連接骨盆結構的腰椎及薦椎,脊椎長軸過程中都可能形成偏移角度,影響身體結構功能廣泛,包含頭部疾病、兩肩臂肘腕、胸肋結構、骨盆結構、髖膝踝及足弓等結構間接影響或相對應生理機能都會受到脊椎側彎嚴重程度影響健康。 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表示脊椎側彎輕則產生相對應肌肉痠痛症狀,影響結構活動範圍,重則反覆造成肌筋膜及關節韌帶慢性發炎而產生長期疼痛,中醫經絡理論歸納脊椎兩側主要經絡屬於督脈及膀胱經,因此,除了淺中層肌筋膜的疼痛症狀外,經絡氣滯血瘀也會透過背部穴位影響內科疾病,包含呼吸道疾病、腸胃疾病、內分泌疾病、自律神經疾病、婦科疾病等等。輕度或中度的脊椎側彎可透過針灸、傷科手法調整進行治療,搭配適度復健運動,引導結構計畫性往正確角度調整,但重度脊椎側彎者,建議諮詢西醫進行中西醫配合治療。臨床上將脊椎側彎角度分成三級,輕度側彎為10-20度、中度側彎為20-40度、重度側彎為40度以上。 周大翔中醫師治療脊椎側彎需要「針灸、用藥、復健運動」同時進行才能事半功倍,針灸治療透過中醫師施針從兩方面同時進行治療,一.針刺鬆解過度緊繃肌肉並以特殊針灸手法排除筋結及沾黏結構,二.透過針刺穴位行氣活血來疏通局部結構不良引起的氣血瘀滯,用藥部分會根據每個患者身體狀態給予辯證處方治療,大方向會先辨別脊椎側彎對於內科範疇影響的生理機能功能為選方選藥主軸,壯實者選用行氣活血藥物較多,包含當歸、赤芍、紅花等力道較強活血通經藥物幫忙,體虛者須搭配補氣補血藥物,包含黃耆、紅景天、何首烏、熟地等補養藥物來強化氣血,兩者大方向外,常用威靈仙、雞血藤、桑寄生、桑枝、桂枝等來強化脊椎兩側經絡氣血運行。 周大翔中醫師提供脊椎保健穴位 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位於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從肌肉解剖角度影響生理機能改善,此穴會從後方由淺到深影響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頭最長肌,二腹肌後腹等,按壓時同時搭配轉動頸部,視線向正前方看,將頸部轉至最左側,一邊按壓穴位並慢慢將頭轉向正前方及最右側,轉頭動作以輕及慢為原則,反覆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頸椎兩側及周圍肌肉筋膜。 曲池穴: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在兩屈肘紋頭外凹陷如池處,局部按壓痠脹感可傳至前臂,透過穴性傳導鬆解兩肩臂、兩前臂肌肉筋膜進而影響肩胛骨周圍肌肉及兩脅肋,按壓時以左手按右手及右手按左手方式互換,按壓時搭配胸肋轉體動作,呼吸保持腹室吸吐,反覆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胸椎兩側及胸肋周圍肌肉筋膜。 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膝彎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凹陷處,《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膀胱合入于委中央」,此穴按壓可以疏通膀胱經經絡,引導腰背肌肉筋膜放鬆,搭配溫足浴放鬆足底肌筋膜同時,兩手按壓膝後側委中穴,持續此動作10~15分鐘,可以有效舒緩腰椎兩側及背部肌肉筋膜舒緩。 脊椎保健茶飲 葛根5g,炒白芍5g,炙甘草3g,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舒緩肌肉筋膜,搭配葛根疏通項背部筋絡,保健茶飲可以在運動過度、勞動過多、工作固定同一姿勢時間過長,導致脊椎兩側肌肉過度緊繃時,適度透過茶飲幫助放鬆。 周大翔中醫師治療脊椎側彎需從結構調整及臟腑機能兩個面向同時治療,然而形成脊椎側彎通常經過多年姿勢不良為主要病因,治療過程需要長時間耐性配合,以及自律及毅力養成良好姿勢習慣及復健運動,因此,治療方針也會根據脊椎調整狀態來規劃,建議日常保持良好習慣及正常情緒來搭配治療都可以順利改善生理狀態。

乾癬治癒免疫調節是關鍵  專業女中醫秘方大公開

乾癬治癒免疫調節是關鍵 專業女中醫秘方大公開#睿鳴堂中醫診所

一名56歲的乾癬患者陳先生,病史超過10年,起初只有手腳少部份皮膚發現紅斑、脫屑、乾癢狀況,一開始對生活還沒有太大影響,西醫皮膚科診斷為乾癬,給予類固醇外擦,然而病情沒有好轉,日趨嚴重,全身皮膚除了臉部以外,全都有起紅斑、脫屑、乾癢問題,治療須天天擦類固醇,一周還要進行3次西醫的照光治療,然而病情仍是反覆發作,有時甚至癢到睡不著,連帶生活作息也受到影響。此病人遂前往中醫診所尋求治療,在病人耐心服藥3個月後,先從四肢外側的紅斑褪去,慢慢地身體全身上下皮膚的紅腫、脫屑也慢慢消退。而治療期間有搔癢難入眠狀況,則有搭配外擦青黛膏治療,患者使用後表示可以一覺到天亮,經醫師6個月中藥治療,目前已不再使用類固醇。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乾癬又稱「銀屑病」,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且發病後大部分終身無法治癒 乾蘚屬於一種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失調,體內的T淋巴細胞攻擊自身皮膚細胞,導致皮膚不斷發炎和增生,出現紅腫斑塊、膿液及銀白色鱗屑的現象。乾癬不只影響皮膚及關節,患者在頭皮、臉、軀體及四肢很容易反覆長出隆起的紅色脫屑斑塊,伴有厚薄不等的銀白色鱗屑,乾癬和一般皮膚病不同,除了搔癢之外,更有搔抓後脫屑問題,嚴重影響外觀,且搔抓後皮膚受傷,更會增加皮膚感染問題。 吳宛容中醫師說明銀屑病在中醫又稱作「牛皮蘚」,是一種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因皮膚損害遠較一般皮膚病嚴重,且纏綿反覆、頑固難愈、復發率高,屬於「頑癬」。雖然都有一個「蘚」字,但乾蘚是不會傳染的。中醫認為此病主要病因爲「血熱」、「血瘀」和「血虛」,會根據不同體質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且乾癬病患會因皮膚狀況造成情緒低落,心情上的壓力也會加重乾癬病況。像上面那位陳先生,因本身是血熱體質,故以黃連解毒湯為加減做治療,在服藥3個月後,紅斑逐漸褪去,而治療期間有搔癢難入眠狀況,故酌加重鎮安神的中藥,患者服藥後表示已可以一覺到天亮。持續服藥半年,紅斑已全數褪去,且脫屑減少很多,也幾乎不需再使用類固醇。 吳宛容中醫師對於乾癬患者需要注意避免以下幾點: 1. 避免食用過於刺激性的食物如烤、炸、辣等食物 2. 避免抽菸、喝酒,以免加重乾癬狀況 3. 搔癢時盡量輕拍或是冰敷,避免過度搔抓以免傷口破潰感染 4. 情緒壓力也是造成乾蘚惡化的重要原因,乾蘚病人需保持心情愉悅,盡量避免處於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以免加重病情 5. 加強皮膚保濕,洗澡後需要塗抹保濕用品,但要避免使用有顏色及香味的保濕用品 6. 生活作息需正常,避免熬夜晚睡以免加重病情 7. 持續規律服藥,保持正確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乾蘚其實是一個可以治癒的疾病。  

眩暈、流鼻血、手指麻…..冬季天冷溫差大小心腦中風前兆

眩暈、流鼻血、手指麻…..冬季天冷溫差大小心腦中風前兆#睿鳴堂中醫診所

「醫生,我頭好痛呀!是不是快中風了,醫師我腳麻頭暈?是不是快中風了」天氣一冷上了年紀的朋友一有點風吹草動就常常緊張個半死以為自己快要中風,確實中風前的許多徵兆千萬不得不小心,出血性或缺血性腦中風,均可能以急性頭痛開始,身體血管有阻塞或視神經有壓迫,通常也是以手麻腳麻為表徵,所以提高警覺這個觀念絕對是正確的,但是不要過度緊張,因為中風除了身體的不適感以外常常還會伴隨其他神經症狀,如半邊肢體無力、單側感覺異常、語言障礙、行為變化或意識改變,當有這些狀況出現,才需要盡快去急診,不然是建議先以中醫針灸治療為優先,因為中醫對於改善微循環是非常有療效的。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表示現代上班族久坐、運動量少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這多半與氣滯血瘀體質相關 凡離開經脈的血液,若不能及時排出或者消散,而滯留於人體內的血液與淋巴,或因為血液運行不暢或是淋巴回流不佳,而囤積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器官之間,都統稱為血瘀。由瘀血內阻而引起的病症,大多與心臟與血管的循環有關。  如何觀察自己有氣滯血瘀的體質呢首先觀察舌下絡脈是否有瘀斑、面色是否晦暗唇色是否紫暗。嚴重的血瘀容易成為血栓、出血、腦中風、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血瘀會產生實質性的病理產物,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早期病變、形成、生長變大,直到最後崩潰堵塞血管,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很多中老年人都是在斑塊生長到一定程度,嚴重阻礙血液流動,出現頭疼、頭暈等症狀的時候才來就診,其實在這之前斑塊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沒有人注意。年紀的增長也會造成管腔的狹窄,所以斑塊塞到哪,就是哪裡中風,如果被診斷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正是下肢動脈血管被斑塊阻塞導致血流不暢,而形成腿的酸脹疼麻。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明中藥對於斑塊的處理常常用丹參、 天麻、三七、山楂、烏藥、桃仁、紅花,其中地龍與水蛭對於斑塊的處理效果是最佳的,如中醫很有名的方劑抵擋湯與補陽還伍湯裡面就有這類型的蟲類用藥。蚯蚓即是中醫俗稱的地龍,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地龍性不寒不燥,有清熱、怯風活絡、活血化瘀、治療氣虛血滯、氣喘胸悶、 心悸氣促之效」。活血化瘀的中藥在使用前還是建議先諮詢一下醫師的建議,如果本身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人,就不建議再重用,怕而造成出血及溶血的狀況,四肢容易瘀青、皮膚容易冒出細小紅點的人也要注意,因為這代表你的血管比較脆弱,不適合再補充具有通絡血作用的保健品。慢性病患者也要注意本身是否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否有在吃活血化瘀的中藥配方。包括冬季進補常用的當歸、丹參、川芎、川七、紅花、洛神等食材也都具有活血的效果,再搭配上要先諮詢專業合格的中醫師才對。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師吳宛容中醫師說要預防腦中風,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肪等危險因子外,平日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也是預防小中風的要訣。蔬果的攝取要大於肉類,選擇動物性食物時,請記得此選擇順序:魚肉優於禽(如雞、鴨)肉,禽肉優於豬、牛肉。對於魚類之外的海鮮,則要謹慎的選擇和食用,因為這一類的食物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例如蝦、蟹、魷魚等食物。平日應注意攝取富含鉀、葉酸、抗氧化物和鈣的食物,及含豐富可溶性纖維的燕麥和豆類等。 最重要的就是留意鹽的攝取量,過量的鹽分攝取,會使人體內的水分滯留,引起血壓上升,增加病情的惡化,所以不僅是食用鹽需要留意,避免過量以外,其他像是味精、罐頭、加工食品等,也都含有較高含量的鈉鹽,應盡量少食用,加工過的湯品或火鍋,湯中的鹽分也很高,盡量避免飲用。若患者覺得低鹽的飲食降低了胃口,可使用八角、花椒、肉桂等天然辛香料來調味,減少鹽分的攝取來預防中風的。

肺炎來襲拉警報 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說分明

肺炎來襲拉警報 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說分明#睿鳴堂中醫診所

近日肺炎案例越來越多,肺炎的主要症狀有發燒、咳嗽、多痰、胸痛等,嚴重者有呼吸困難,肺炎是可以治愈的,但處理不當或延誤治療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肺炎常見的致病原有:1.細菌,其中最常見的是肺炎鏈球菌,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主要流行季節為冬季到春季。細菌引起的肺炎在成人較常見,也稱「典型肺炎」。2. 病毒,主要是A型及B型流感病毒,因此在流行性感冒盛行的秋冬季最常見,此外還有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及冠狀病毒等。其中病毒、黴漿菌、披衣菌、冠狀病毒等病原引起的肺炎就成人而言相對較少,所以被歸類為「非典型肺炎。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說明肺炎起因多為外感風寒、風熱之邪侵襲肺部 大多發病急驟,初起可見表衛症狀,主要表現為突然寒戰,隨即發高燒,體溫可達39~40℃間,呈稽留熱型。年老體弱者發熱可不高,或不發熱。可伴有頭痛,全身肌肉痠痛,心跳加快,脈數有力。炎症會波及胸膜,引起胸痛,並隨呼吸和咳嗽胸脅痛疼;並隨著呼吸而疼痛加重。初起為刺激性咳嗽帶少量黏痰,而後就呈黏液膿痰,痰中可帶血或呈鐵銹色。部分患者可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胸悶氣急,神志恍惚,嗜睡,譫妄或昏迷等。患者氣促顯著,鼻翼扇動,皮膚乾燥,面色微青紫,中醫治療肺炎講究對症下藥、標本兼治。 《黃帝內經》中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講求平衡免疫力來預防肺炎等外感,因為免疫力並非是愈強愈好,「平衡」才是關鍵。中醫所謂的外感,其實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結核菌等,不管是接觸傳染、飛沫傳染、昆蟲和動物傳染,以及飲水和食物傳染等,都可能形成病原感染的機會。中藥有所謂的風藥,來讓這些細菌病毒離開人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枝湯」與「葛根湯」用於調節免疫系統,減低肺炎入侵人體的機會。 「桂枝湯」具有調和身體營氣與衛氣的功能,也就是希望讓病原菌更快的離開身體,而體液中也會進行補體活化反應來攻擊病菌。但是當罹患肺炎等嚴重時期,患者此時會因發炎反應而出現患部發炎腫痛及發燒等炎性症狀,這時建議以中西醫並治來治療肺炎。 中醫辨證論治來治療肺炎: 1.「風寒閉肺型」:症狀為咳嗽,呼吸急促,無汗,惡寒,舌苔薄白,舌質淡紅,治療重點在於祛風散寒,止咳定喘,常常使用麻黃湯、小青龍湯。 2. 「風熱犯肺型」:症狀有呼吸急促,有汗,口渴,咽紅,舌苔薄黃,舌尖紅,治療重點在於散風清熱,宣肺止咳,通常中醫會使用桑菊飲、銀翹散。 3. 「痰熱閉肺型」:症狀表現為發熱無汗或少汗,咳嗽,喘憋,痰鳴,胸滿,煩躁不安,發燒,舌苔黃膩,舌質紅,治療時以清熱化痰,宣肺開閉,降逆平喘為主,這看起來比較像是非典型肺炎的表徵,也就是武漢肺炎比較類似的證型,屬於急症,中醫常常會使用大劑量的生石膏降低體熱,減少發炎的狀態,加上清熱解毒的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清熱解毒,白前、款冬花、紫蘇子、葶瀝子、苦杏仁宣肺平喘,所以的藥物要先以合格中醫師的辯證來治療。 周大翔中醫師說明因肺炎是肺實質性病變,所以患者應配合西醫補充體液,施打點滴或緊急配合抗生素與消炎藥的使用。而台灣中草藥在於預防與協助治療肺炎,也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清熱平喘飲 田三七5錢、金銀花1兩、生蒲公英1兩、雞屎藤5錢,冰糖30克 百合一兩、苦杏仁三錢,用水2000cc大火滾2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田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幫助止血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蒲公英對多種細菌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冰糖與百合養陰潤燥,杏仁宣肺平喘。 肺炎的預後所重慢性咳嗽,首重化痰,要有耐心的不斷將痰咳出,直到你的痰液少到你身體的白血球、吞噬細胞等免疫系統,能完全將痰分解吸收清除殆盡,中醫常常使用川貝母、陳皮、半夏、竹茹、白芥子化痰,而民眾也可使用食療川貝冰糖燉梨,選黃皮較粗之梨子,不用削皮,中間梗挖空,塞入冰糖與3至6公克之「川貝粉」,蒸煮20分鐘後,梨子會自然出水,連果肉一起吃下痰液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咳出來,加速肺炎的痊癒。

怎麼老是睡不著?專業女中醫穴位茶飲助改善

怎麼老是睡不著?專業女中醫穴位茶飲助改善#睿鳴堂中醫診所

睡眠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障礙或者和睡眠相關的疾病,成年人出現睡眠障礙的比例高達30%。睡眠障礙常常是由於長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負擔過重、腦力勞動、勞逸結合長期處理不當、病後體弱等原因引起。失眠是指在具備良好睡眠條件,且無軀體影響的情況下,出現入睡困難、反復易醒、早醒,並且每週多於 4 個晚上,連續 1 個月以上失眠,因睡眠的時間和品質不能滿足生理需要而出現白天精神疲倦的現象。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莊可鈞中醫師睡眠障礙在中醫稱作「不寐」,在《黃帝內經》又稱作「不得臥」、「目不暝」等,主要表現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經常性的睡不著、眠淺易醒、早醒等,使人們在睡眠後仍然不能消除疲勞,不能恢復體力與精力,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靈樞・大惑論》:“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暝矣。”說明不寐的產生是由於人體衛氣循行規律紊亂,陰陽失調,陽氣盛而不能潛藏於陰造成的。 而根據辨證論治可將不寐分成幾種證型: ●    心腎不交型 症狀:難以入睡,甚則徹夜不眠,頭暈,耳鳴,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健忘多夢,腰膝痠軟。 方藥:黃連阿膠湯合交泰丸加減 ●    心脾兩虛型 症狀:失眠,多夢易醒,面色蒼白,身體倦怠,講話無力,心悸,健忘,食慾差,大便稀。 方藥:歸脾湯加減 ●    肝膽鬱熱型 症狀:睡臥不寧,多夢易醒,煩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眼睛乾,小便黃。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    痰熱擾心型 症狀:睡臥不寧,多夢易醒,心煩不安,胸悶多痰,惡心想吐,口苦而黏。 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 ●    心火亢盛型 症狀:失眠多夢,胸中煩熱,心悸,面紅口苦,口舌生瘡,小便黃且疼痛。 方藥:導赤散加減 莊可鈞中醫師推薦可自製茶飲於睡前飲用 ●    舒眠養身茶 材料:浮小麥20g、炙甘草10g、紅棗10g、百合20g、丹參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1000cc熱水煮成500cc即可飲用,可當茶飲使用。 功效:味道清淡、香甜、性質溫和,可舒緩情緒、幫助入睡。 穴位養身按摩 ●    神門穴 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豌豆骨後方。 功效:手少陰心經原穴,與心神相應,有安神寧心,清火降火的功效。 按法:睡前左右手各按20分鐘,可幫助入睡。 ●    內關穴 位置:前臂掌側,腕橫紋上三指處,兩條肌腱之間。 功效: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舒緩胸悶胸痛的功效。 按法:睡前左右手各按20分鐘,可幫助入睡。 ●    湧泉穴 位置:湧泉穴位於腳底前端約1/3處,將腳趾向下捲起時,腳底板的人字線會出現一個凹陷處。 功效:為足少陰腎經井穴,具有泄熱、降火、安神的功效。除了幫助消除腿部疲勞、減緩肌肉痠痛之外,還可以改善睡眠障礙。 按法:用手掌包覆腳底板,並用大拇指按壓湧泉穴,左右腳各按壓5分鐘。也可於睡前用熱水泡腳,也能刺激湧泉穴幫助睡眠。

口唇皰疹中醫治療行不行 專業中醫教你從口唇辨健康

口唇皰疹中醫治療行不行 專業中醫教你從口唇辨健康#睿鳴堂中醫診所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 周大翔中醫師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 周大翔中醫師將唇色歸類為幾個類型: 唇色淡白而蒼: 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周大翔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 唇色鮮紅: 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 唇色青紫暗: 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平日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 唇表面乾燥龜裂: 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透過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 唇泡疹: 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