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腸症

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是什麼?哪些人可以用?醫揭免長期住院關鍵是⋯

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是什麼?哪些人可以用?醫揭免長期住院關鍵是⋯#短腸症

一名2歲8個月的寶寶,因出生時發現罹患先天短腸症,面臨營養攝取不足的危機,在進行小腸延長手術後,接受醫院營養醫療小組的評估,安排媽媽學習居家靜脈營養治療方法,在家進行近2年的居家照護後,體重從3.3公斤增加到13.5公斤,得以穩定成長茁壯。至今已成功脫離居家靜脈營養,順利進入幼兒園上學。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

超難小腸移植手術實驗成功 正式成為器官捐贈項目#短腸症

台灣每年約有超過100位短腸症或腸蠕動不良等小腸衰竭患者,世界上施行小腸移植總數已超過2600例。近年來,亞東醫院成功執行5例小腸移植,脫離人體實驗階段,亞東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芸欣慰地表示,小腸移植終於成為台灣的常規手術,未來小腸將列入器官捐贈項目。陳芸表示,末期小腸衰竭而需要依賴靜脈營養維生,因此小腸移植是挽回病人生命的唯一機會;但過去醫師對這些需要小腸移植的患者完全束手無策,而且過去要取得健康的小腸做移植並不容易。目前可移植小腸仍以腦死病患捐贈為主,需要小腸移植的病人60%是兒童,3歲以下的沒有腦死判定便無法捐贈,導致許多幼童等不到合適的小腸而死亡,留下遺憾。開放小腸捐贈後,可使器官的來源可以更加穩定。經過亞東醫院自07年成功移植的案例,使小腸移植的技術更上一層樓。5位人體試驗的患者,有3例是因為短腸症,有兩例是因為腸蠕動不良,這五位病患從年齡最小的8歲10個月到年紀最大的64歲。在亞洲類似手術不多見,在日本與中國也僅有少數,以美國為例,移植後1年存活率達9成、5年存活率也可達6成,可為末期小腸衰竭病患提供一線生機。小腸移植雖然通過衛生署審核,列入器官捐贈的登記項目之一,但院方表示,小腸是器捐移植中最難的手術,因為小腸淋巴組織最多,移植時容易排斥,術後感染管控和排斥照護很重要,平均每移植1例都需200名醫護人員待命。另一方面,健保針對手術及部份醫材尚無給付,目前仍需一些自費負擔。掃描小腸移植 哪些人適合手術?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252男度蜜月在機上中風! 國際緊急醫療轉送救病患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0&HN_Yr=0&HN_Mon=0衰!穿新褲卻得到股癬 黴菌感染男子紅腫發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