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基因定序

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 NGS基因檢測精準出擊

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 NGS基因檢測精準出擊#次世代基因定序

「這是一項攸關人命、值得投資的檢測!」奇美醫學中心病理部分子病理科主任李宛珊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為先進的分子檢測技術,近年來,癌友對於此檢測的接受度愈來愈高,只要經濟情況許可,或有私人醫療保險給付,幾乎都會接受此檢測,找到變異基因後,對症下藥,可謂是「精準治療」經典模式。 為增進癌友與大眾對「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的瞭解,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10日於臺灣大學舉辦「2023癌症精準治療大未來—戰勝癌細胞,你應該要知道!」病友講座,邀請重量級講師,包括臺大癌醫楊志新院長、台北慈濟醫院醫療部醫療長何景良教授、台北醫學大學李岡遠副校長、臺大癌醫癌症防治中心林宗哲主任、奇美醫學中心病理部分子病理科李宛珊主任、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醫師,以及台灣癌症基金會保險顧問李柏泉老師,從精準醫療趨勢、肺癌與大腸直腸癌治療基因密碼與商業保險趨勢等面向,陪同癌友一同精準出擊! 精準狙擊癌細胞,關鍵在基因檢測!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表示,想要精準狙擊癌細胞,關鍵在於基因檢測,透過腫瘤切片或是血液檢體,找到對的癌友,給予正確、有效的抗癌藥物。2000年起,隨著標靶藥物問世,配合基因檢測,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學」紀元,真正做到個人醫療。 不論對應抗癌新藥多或少 基因檢測都有幫助治療 李宛珊主任表示,在相對應基因方面,眾多癌症中,以肺癌用藥的空間最大,相關基因多達十幾種,抗癌新藥也不少,且健保陸續給付中。乳癌、卵巢癌等婦癌的特定變異基因類似,約有二至三個,已有相對應的藥物問世,療效顯著。至於之前連續蟬聯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的大腸直腸癌,腫瘤特定基因也不少,雖然相對應的新藥不多,有二至三種,但是對於治療選擇或許也有幫助。 國內腸癌治療權威、台北慈濟醫院醫療部醫療長何景良教授表示,三陰性乳癌、卵巢癌,以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癌症,均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群。其中,依據衛福部最新公告,2021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大腸癌為第二名,發生人數眾多。大腸癌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經有一些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若不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難以獲得最適合的藥物治療。 何景良教授表示,腸癌患者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目前雖然不像肺癌有許多的相對應抗癌藥物,但仍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檢測,擬定治療策略。尤其是因為大腸直腸癌牽涉多項的基因突變、促癌及抑癌蛋白質的不同表現,個別癌友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特性、位置等,加上目前醫療科技也持續地在這部分努力,建議癌友務必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的討論,以提供最完善的個人化治療。 在肺癌方面,李岡遠副校長指出,肺癌日前首度躍居我國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每年新增癌友人數超過大腸直腸癌,多達一萬六千多人,但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腫瘤抗原最多的癌症,臨床顯示,七成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基因檢測後,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有效延長存活期。 李岡遠副校長表示,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係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透過基因檢測對症下藥,八成癌友使用相關標靶藥物後,治療成效不錯,目前健保給付第一代到第三代標靶藥物。 NGS依檢測項目分兩類 廣泛型自費vs一般型健保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已經成為抗癌利器,李岡遠副校長指出,依照檢測項目,大致可分為廣泛、一般等兩大類,前者費用較高,屬於全面性檢測,可檢測出少見的基因突變型,作為治療重要指引。 至於一般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項目較少,主要針對標靶藥物相關基因檢測,例如,EGFR、ALK、MET類標靶藥物,健保目前規劃的NGS給付類型以此為主。 NGS檢測2大時機:確診時、復發時 李岡遠副校長指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時間約需一至兩週,檢體包括腫瘤切片與血液,但因癌細胞組織有限,檢體量往往不敷使用,這也可能影響到癌友的治療權益。 例如,肺癌第三代標靶藥物費用昂貴,一個月十幾萬元,儘管健保提供給付,但規定嚴格,必須透過腫瘤切片,進行基因檢測,結果合乎預期,才能申請用藥。不過,許多晚期肺癌病友腫瘤組織已經「切無可切」,恐需自費用藥。 為此,「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時間點相當重要,李岡遠副校長表示,在確診罹癌時,即建議接受一次NGS檢測,決定第一線用藥。再者,等到用藥後出現抗藥性,癌細胞復發,此時,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抗藥機制與可能治療方向。 李宛珊主任持相同看法,她指出,在確診後、用藥之前,接受檢測的成效最好,此時,如能取下切片組織,基因檢測報告即為醫師評估的重要參考依據。如不幸復發,對於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建議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仍有機會找到相對應的藥物。 健保給付NGS擬明年上路 可望減輕病友經濟負擔 對部分癌友來說,做了基因檢測,反倒是失望的開始,因為找不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只能接受傳統化療,結果確實令人氣餒。台灣癌症基金會一項調查即顯示,癌友最在意的是有無找到相對應的基因突變治療藥物及健保是否有給付,對此,李宛珊主任表示,癌友先別喪氣,癌症新藥研發速度之快,常超乎想像,或許過一段時間,即有新藥問世,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健保署日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肺癌、乳癌等十一種癌症可能被列入第一波「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給付對象,最快明年第二季上路。對此,何景良醫療長表示,新制上路後,除可造福廣大癌友,減輕經濟負擔,透過精準治療,也能減少健保藥物支出費用。 李岡遠副校長表示,這項檢測費用昂貴,以肺癌為例,若是鎖定在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每年就有約五千名的病友受惠,由健保給付檢測費用,抓出關鍵基因,對症下藥。 對於「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的發展,李宛珊主任認為,未來潛力無窮,除了精準用藥,提高癌友無疾病存活期、生活品質,目前正發展成為精準監控腫瘤復發工具。另外有乳癌、卵巢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家族病史明確的病人,也可以進行檢測了解是否帶有相關遺傳致病基因,以及早因應。

乾咳兩月竟是肺腺癌,藉基因檢測找到標靶藥物獲重生

乾咳兩月竟是肺腺癌,藉基因檢測找到標靶藥物獲重生#次世代基因定序

43歲李小姐不抽菸、不喝酒,作息也正常,在乾咳兩個月後發現肺部有異狀,經就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腫瘤細胞已經從左肺轉移到右肺。在接受全民健保所提供基因檢測後發現並沒有EGFR、ALK、ROS1等突變基因,於是依照治療指引,接受化學治療。不過,療程中腫瘤雖一度有縮小跡象,之後卻因為產生抗藥性,腫瘤再度變大。 經醫療團隊建議以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後,發現李小姐屬於BRAF V600E基因突變,所幸如今BRAF基因突變,臨床已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使用;於是透過商業保險支付藥物費用接受治療,目前已經用藥超過一年半。現在,李小姐已經恢復正常作息、工作如常,返回原本的生活模式。 若能夠一開始就使用NGS基因檢測,及早找出自己的基因型,就能縮短或避免因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困擾,也能儘早回歸正規生活。 罕見肺癌晚期,可透過NGS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指出,依照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對於晚期的肺癌患者,若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時,臨床會針對幾個特定的基因型進行檢測,像是較罕見的BRAF、ALK、ROS1、MET、RET、NTRK、與KRAS以及常見的EGFR等。 「只是目前健保是採取一項一項進行檢測,不僅檢測時間較久,也需要個別送測檢體。」如果病患的經濟能力許可時,可以透過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NGS)來一次了解可能的基因突變類型,進一步找出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及早進行治療規劃。 目前針對罕見肺癌已有越來越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針對特定基因型別來治療。已知的包括有EGFR、ALK、ROS1、BRAF、MET、RET、NTRK、KRAS等基因突變,其中EGFR仍佔多數(約50%),「全民健保並沒有針對所有基因型都提供檢測給付,建議可先檢驗常見的EGFR基因型,若非EGFR基因突變者,再採取多基因檢測。」羅永鴻主任說,如果想要節省完整檢測的時間、且費用也能夠接受,可以一開始就做NGS,「檢測做得越完整,就越不會漏掉任何可以使用的標靶藥物。」 及早篩檢儘早治療,治癒機會將提高 NGS可以一次把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基因突變一次找出來,不但比較有效率,也可節省反覆檢測及等待報告的時間,讓醫師能更精準地擬定用藥的治療策略,掌握治療黃金期。羅永鴻主任指出,若能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進行治療,從臨床來看治療效果都不錯,「此外,一些標靶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較少,病患也較能保有生活品質。」 由於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若已出現有久咳不癒、呼吸急促、咳血、胸悶胸痛、聲音沙啞、體重下降、食慾不振等,通常都已經是晚期了。他呼籲,國民健康署已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若符合資格:具肺癌家族史之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經診斷為肺癌,或者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民眾,就能接受免費篩檢,可早期揪出病灶,早期治療,治癒成功機率也相對較高。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 羅永鴻醫師)

2成癌友因肺癌死亡,專家:靠次世代基因定序加速治療

2成癌友因肺癌死亡,專家:靠次世代基因定序加速治療#次世代基因定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再度蟬聯癌症致死之冠,更有高達2成的癌友因為肺癌而死亡,肺癌對國人生命的威脅不容小覷。所幸,我國約有85%肺癌患者屬於已有多元標靶藥物的非小細胞肺癌,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找出致病根源,接續透過對應藥物治療,晚期患者想要大幅延長存活期絕非空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長期給予肺癌患者身心支持,本年度更是與台灣諾華合作,於3月10日至3月24日期間舉辦罕見肺癌展覽,透過3月10日的展覽開幕講座、生動活潑的衛教圖文與動畫影片,建立對抗肺癌的正確觀念,以利及早揪出肺癌基因型,掌握黃金治療期。高醫深耕南台灣,肺癌團隊為癌友打造全方面的治療規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自高醫成立的65年以來,院內同仁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精神服務地方患者,也相信不進則退的道理不間斷提升院內醫療水準,除此之外,也承著先賢前輩理念提攜新進醫師,為我國醫界培養眾多卓越人才。透過夙夜匪懈的教學、服務與研究,高醫更是逐年茁壯並成為南台灣不可缺少的醫學重鎮。近年,為了接軌肺癌治療新趨勢,也導入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發展精準治療,提供在地肺癌患者最前線的醫療服務,助其積極對抗病程急又猛的肺癌。鍾飲文院長接續指出,肺癌初期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往往已發生轉移、屬於晚期,為了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高醫特別整合胸腔內外科、放射科、營養師、護理師以及心理師等科別,打造肺癌治療團隊,集結跨科別的資源與專業,全面評估患者的癌症分期、生理機能,也依據患者的工作、家庭等,為患者量身打造完善的個人化療程。肺癌基因型別多測不完?!醫建議:次世代基因定序讓基因檢測更有效率 今日肺癌已進入精準治療世代,標靶藥物有望延長患者存活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許超群主任提醒,所謂的標靶治療,就是針對癌症的致病根源進行精準控制,而基因檢測正是找出肺癌元兇的關鍵。然而,依生物特性和臨床表現,肺癌可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台灣以前者居多、約佔9成。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依據基因突變型別分為許多種,以佔半數以上的EGFR最多數,次之為佔4~6%的ALK,然而,其他罕見基因型別如:BRAF、ROS1、MET、KRAS,對於肺癌患者而言仍不可忽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楊志仁醫師進一步說明,「肺癌基因型類別多,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全面有效率的找出致病根源,可以幫助患者掌握黃金治療期」,許超群主任進一步指出,目前臨床上仍以單基因檢測為主,但患者若屬於BRAF、ROS1、MET、KRAS等罕見肺癌,可能在找出致病根源前,就面臨檢體耗盡需要再次穿刺採取腫瘤組織或病程惡化的困境。所幸今日基因檢測有了次世代基因定序的選擇,單次的檢驗可以同時針對不同的基因型別進行判別,檢測時間效率大幅提升,患者也有望更快確認肺癌基因型別,鼓勵患者依照醫療團隊建議,採納可以一次性判別多元基因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以及時展開療程,搶時間救命。老婦抗肺癌數十年穩定控制!生活品質、療效藉標靶藥再提升提及今日的肺癌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洪仁宇副院長表示,自研發出首款肺癌標靶藥物後,藥物研發的里程迅速推進,肺癌已有多元標靶可用,不僅發生抗藥性後仍有藥物可接力使用,醫師更是可以依照患者對藥物副作用的耐受度調整處方,癌友不一定要忍受嚴重副作用,建議癌友主動透過醫病溝通,與醫師共同討論療程,以利維持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而BRAF、MET、ROS1等基因型別在臨床上已有新型藥物可用,透過基因定序找出致病根源後都有機會使用標靶藥物,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無法接受罹癌事實就放棄治療。為了鼓勵癌友積極配合醫囑,洪仁宇副院長也分享其診間抗癌成功的案例,一名七旬婦人十幾年前確診肺癌,當時因為沒有標靶藥物可用,僅可透過化療控制病程,但該婦人仍為了子女堅持治療了十幾年。隨著近幾年藥物日益多元,為了擬定該個案化療發生抗藥性後的治療策略,醫療團隊先行將其檢體進行基因檢測並確認為ALK基因型別。正是因為團隊的未雨綢繆,該婦人在幾年前疾病惡化後,即時透過ALK藥物銜接療程,不僅治療效果顯著、病程穩定控制,其生活品質更是大大的提升。次世代基因定序可加速肺癌療程規劃 醫:未來有更多標靶新選擇楊志仁醫師鼓勵,民眾確診肺癌時切莫別慌張,及時透過基因檢測或更有效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確認致病根源,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接續使用標靶藥物。現階段尚無標靶藥物可用的患者也無須灰心,積極配合醫囑進行治療、控制病程,或許很快就會有新型藥物問世,癌友仍能甩開肺癌陰影,奪回人生主導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