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戒

遠離毒品 親友傾聽鼓勵比勒戒更有效

遠離毒品 親友傾聽鼓勵比勒戒更有效#勒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聽到吸毒,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抓起來關或是斷絕關係,行政院長高呼校園大掃毒,成立跨部會的制定反毒策略,各縣市政府耗費許多資源投入防毒、拒毒、戒毒、緝毒,但是毒品在國內的使用人口不斷增加且年輕化,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國內青少年第一次使用非法藥物平均約在12歲,讓許多父母擔心小孩子會不會是下一個吸毒人口。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蘇柏文主任表示,要抗拒毒品的誘惑,親友的傾聽鼓勵比勒戒更有成效,適時地尋求專業精神科協助,可以幫助當事人擺脫毒品的誘惑。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精神科主任蘇柏文表示,最近接獲許多民眾求助,表示家人多次勒戒、住院、接受各種傳聞中的治療,都無法有效協助家人戒除毒癮,讓家人氣到想要放棄。臨床發現,許多人因為憂鬱、焦慮、無聊、好奇等因素開始嘗試毒品,周遭朋友大多也都有吸毒習慣,讓病患即使有心戒毒,內心的情緒困擾卻經常被忽略。過去面對毒癮者都認為不要吸毒就好,給予病患解癮的治療,連吸毒者都相信一切都是自己定力不夠,每次在監獄中都下定決心不再使用,出獄後因為朋友影響加上諸事不順,便再次回到毒品的懷抱,周遭親友認為不可原諒,就讓毒癮者更想逃避現實世界的壓力,甚至於選擇自殺解脫。根據台大竹東分院門診統計,約有七成戒毒患者合併有憂鬱及焦慮的情緒,並且有睡眠上的困擾,但同時尋求精神科藥物治療的不到一成;更有八成以上的病患面對生活壓力或是感到無聊煩躁時,沒有適當且健康的紓壓方式。這些數據凸顯國家耗費許多資源推動反毒的同時,如果能同時注重吸毒者內心的憂鬱,對於戒毒更能事半功倍。台大竹東分院蘇柏文主任發現近年來戒毒門診人數不斷攀升,有增無減,尤其是K他命在青少年族群快速崛起,大部分吸毒者表示因為生活無聊或心情煩悶才持續使用,尤其是與家人的代溝與嘮叨更讓毒癮者不想面對,藉由藥物逃離現實社會的枷鎖。蘇柏文主任表示,要協助下一代遠離毒品的危害,不只是推動各項反毒口號,親友傾聽鼓勵,了解毒品底下的憂鬱,更能幫助青少年戒毒成功。

緩起訴治療 司法與醫療的合作

緩起訴治療 司法與醫療的合作#勒戒

司法系統與精神醫療的合作由來已久,精神醫學的領域中有司法精神醫學的次專科領域,有相當多犯罪的個案有待精神醫療評估其犯罪時的精神狀況,也有禁治產宣告需要精神醫療協助評估個案處理生活事務的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變遷,社會上有相當多重視人權的聲音。而在社會的進步中,對於精神醫療的要求也由過去鑑定的角色,加諸更多的治療角色,家庭暴力、性侵害等案件的加害人及受害人,除了評估之外精神醫療也被賦予希望能提供個案適當幫助的角色。精神醫療與司法合作的部份在物質成癮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於成癮治療的觀念亦有相當程度的改變。從過去煙毒勒戒所的時代,個案被要求開立斷癮證明書,一直到美沙冬替代療法引進國內,整個社會環境逐漸接受使用成癮物質為一種疾病且需接受治療。近年來隨著台南地檢署首先進行一級毒品緩起訴替代療法並且評估成效良好後,各地地檢署亦都緊接著辦理,使更多使用一級毒品海洛因的個案獲得更多治療的機會。從過去將使用毒品個案視為罪犯,到觀察勒戒的過程將個案視為病犯,目前推行的緩起訴治療是逐步將使用毒品的個案視為病人的具體作法,同時各地地檢署亦同時著手推動試辦二級毒品緩起訴治療的計畫,將來亦將著手將一、二級毒品使用者同步適用於緩起訴治療的法令中。這是精神醫療即將面對的新挑戰也是新的機會,精神醫療勢必需要隨著社會的脈動而因應改變。同時社會上有更多使用三、四級毒品的個案可能到門診求助或有些個案不知道到哪裡求助,甚至有些個案根本不認為自己需要求助的,將來有可能都是整個社會需要面臨的挑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