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處方

最愛找藉口?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

最愛找藉口?破除5大不運動理由#運動處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1年「運動城市調查」發現,13歲以上國人有7成無規律運動習慣,且不運動的前5大原因,分別為沒有時間(52.1%)、工作太累(24.6%)、懶得運動(18.5%)、健康狀況不能運動(9.4%)、沒有興趣(6.6%),因此國民健康署為了民眾健康,提供小方法讓你不再找藉口,落實運動好習慣。運動其實很簡單 小空檔發揮大作用「沒有時間運動」?其實可利用日常零碎時間進行生活化的運動,累積每周所需的運動量,如每天運動30分鐘的建議量,可採分段累積的方式,每次15分鐘分2次完成、或每次10分鐘做3次,如花10分鐘走路通勤、騎自行車10分鐘、10分鐘做家事;或是上下午各做15分鐘健康操等。上班族可將下午茶時間改成做健康操時間、中午外出走路買午餐;通勤族則是利用提早一站下車、晚一站上車,增加活動量,或是走樓梯替代搭電梯或電扶梯,改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等;回家吃飽飯後外出散步,洗澡前做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做家事或是蹓狗、倒垃圾,以步行或自行車去購買日用品等,都是運動的好方法。運動更樂活 運動興趣生活化 運動處方 讓你不再有藉口逃避運動「工作太累」?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愉快、並提升專注力和記憶力,緩解工作疲累的壓力,增加工作效率並增進睡眠品質,運動其實更樂活!只要循序漸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能使「體力變好」,繁忙的工作者可先考慮從健走開始。「懶得運動」?最好的方式讓「運動生活化」,可從整理家務開始,將靜態生活改成動態生活, 自己動手整理家務、擦地板;利用手邊易取得的物品如寶特瓶加水(當啞鈴)、毛巾作為運動器材,將運動融入生活、累積活動量;接送小孩走路上下學、增加互動;假日和家人朋友到戶外活動,騎腳踏車或打球,也能增進感情。「沒有興趣運動」? 實施運動趣味化,和自己的興趣結合,讓運動、興趣、生活三方面結合,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健康狀況不能運動 」?要活就要動,運動可增強身體體能、促進健康,若身體有健康問題,如氣喘、心臟病或不良於行、臥病在床等情況,建議可諮詢醫師,提供「運動處方」,在不影響健康狀況情況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良藥不苦口!適度運動甩憂鬱

良藥不苦口!適度運動甩憂鬱#運動處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不只身體健康、連心理健康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如何排解低潮情緒或心中的垃圾該倒往何處,似乎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問題,國外研究設立「運動處方」讓你輕鬆抗壓、減壓、抗憂鬱,鬱卒不再來!「運動處方」 抗憂鬱效果佳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精神醫學部發展出一套「運動處方」的治療指引,運動能有效減少重度憂鬱症者的症狀,尤其是有氧運動,因此建議患者每週可進行3-5次,每次45-60分鐘;研究數據顯示,只要維持4週,患者病情就能獲得改善,但要達到最好的抗憂鬱效果則必須持續10-12週。研究也發現,治療高度憂鬱症的患者,採用運動方案的中輟率只有15%,相較於施以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的中輟率低很多,因此病患若能堅持運動的策略,快樂的指數將會提升、甩開憂鬱;台灣的臨床案例也證實運動能讓憂鬱症患者開心許多,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醫師表示,治療憂鬱症重要的一點是促進腦部神經滋養因子(BDNF)的增加,除了藥物外,運動也能提供此物質。憂鬱症患者恐排斥 至親好友從旁協助劉嘉逸醫師說,看診時若病患情況許可,他也會多鼓勵他們去尋找自己喜歡、有興趣、可負荷的運動,無論有氧或無氧,每週3次、一次至少30分鐘以上,只要持續4週就能看到憂鬱症狀明顯改善,但病人可能會有排斥運動的情形,這時醫師可能會視情況採取半強迫的方式或是請家屬從旁協助,提升他們運動的意願。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認為,輕、中、重度憂鬱症患者都有提不起勁或對事物失去興趣的情形,因此自發性運動可能是有難度的,此時必須將運動視同服藥,由身旁親友和照顧者提醒,像治療一樣去要求,一旦實行「運動處方」將對病情大有助益,國外的研究指出就算病人沒有達到運動的強度,一樣有效果,因此運動可說是一道良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