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康

屈光不正3巨頭:近視、散光、老花!

屈光不正3巨頭:近視、散光、老花!#愛爾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指出,全球視力損害原因首位為屈光不正,高達42%!且根據國健署數據顯示,台灣18歲以下近視盛行率高達85%,顯見國人正處於高度的視力危機中。對此,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潘志勤醫師呼籲,民眾須注意用眼習慣,讓眼睛適度休息,若發現眼睛不適也應盡快就醫,尋求最正確的治療方式,才能擁有「睛」彩生活。過度用眼、屈光不正增加 高度近視恐致視力損害根據統計發現,屈光不正是最常見的視力問題,包括近視、散光與老花。潘醫師解釋,近視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眼軸過長或眼睛的對焦機制(角膜和水晶體)太過,造成光線對焦於視網膜的前方,而非在視網膜上,使得近視的人能夠清楚看到近的物體,卻看不清楚遠方的物體。而散光又稱亂視,是眼睛結構不完美的屈光狀態,當角膜曲面不均勻,使得光線無法聚集在同一個點上,以致無法呈現清晰影像;至於老花眼則好發於40歲左右,主因是隨年紀增長,眼睛的水晶體退化導致無法對近物聚焦,近距離視力也不清楚。事實上,屈光不正常見的症狀包括:視線模糊、閱讀困難、在燈光四周會發現眩光或光暈、影象呈現交疊現象,有時還會產生眼睛疲勞與伴隨頭痛,甚至無法看清近物,需用斜眼看物等。然而,當用眼習慣不佳時,除了眼睛感到不適,還可能使得近視度數加深,導致高度近視。潘志勤醫師表示,用眼習慣未改善恐引發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易誘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併發症提早發生,老年更易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危機。正確矯正屈光 視界不一樣潘志勤醫師進一步說明,屈光不正的治療方式可透過配戴眼鏡、隱形眼鏡矯正,或經由屈光手術矯正視力。至於白內障患者,若有合併屈光問題,則也可考慮在手術時植入具屈光矯正功能的人工水晶體,藉由白內障手術合併矯正屈光問題,不過建議手術前須與眼科醫師詳細討論並評估個人眼睛狀況。「世界視覺日」全球護眼行動 全台響應而為響應WHO並落實台灣行動,中華國民眼科醫學會帶領國內眼科學界與多單位公益團體,由愛爾康大藥廠策辦,在10月份推動響應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簡稱WSD),呼籲民眾應重視眼疾預防,並響應WHO宗旨致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

全球3,900萬人眼盲 5成是因白內障!

全球3,900萬人眼盲 5成是因白內障!#愛爾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內障是造成全球失明問題的主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數據指出,全球約有3,900萬人眼盲,當中,就有51%是因為白內障。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林浤裕醫師表示,事實上,80%的眼盲是可治癒或避免。響應10月9日世界視覺日,最具體的作法就是解決可避免的眼盲,建立全台灣正確的眼睛保健觀念,刻不容緩。視力明顯減退 小心可能罹患白內障!「白內障為眼盲之首要原因,若要及早預防白內障,就應從眼睛構造先了解」。林浤裕醫師表示,若將眼睛比喻成相機,角膜就是鏡頭,虹膜能控制瞳孔大小,有如光圈調節光線量;而水晶體就如相機的對焦功能,能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形成清晰的影像。當水晶體出現混濁時,光線無法穿透視網膜,導致視線模糊造成視力缺損,就稱為白內障。事實上,白內障主要的症狀包括視線模糊、混濁或朦朧、看到的顏色不一樣、影像交疊、眼睛度數不斷改變、眩光、夜間視力變差等,遠視者可能還會產生暫時性的視力回春。提醒民眾,若發現視力明顯減退,在視野內有固定黑點,或覺得有一層毛玻璃檔在眼前,還會出現對光敏感,或覺得刺眼等畏光情形時,可能就是白內障的徵兆。一般而言,白內障好發於55歲以上,但由於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導致罹患白內障的年齡層下降,40歲的患者比十年前多5成!再加上近來的多螢現象,更容易造成錯誤用眼的習慣。對此,澄清醫院眼科主任尤誌君表示,若未改變用眼習慣,恐導致眼睛老化加速。而醫師也舉出引發白內障原因,包括:1)生活行為:過量飲酒、吸菸、濫用藥物等。2)身體狀況:老化、糖尿病、高血壓、高度近視等。3)外在環境:長期暴露於強烈陽光,未注意防曬。愛你眼睛健康 定期視力健檢 然而,雖然有些人重視視力健康,願意及早就醫治療,但仍有一些銀髮族群不願承認罹患白內障,待視力模糊、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肯就醫檢查。醫師表示,白內障常見的治療方式,是透過手術取出混濁的水晶體,置換人工水晶體;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透過植入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可一併治療白內障與近視、老花、散光等屈光問題;此外,在白內障手術方面,近來更有許多新突破,建議民眾可視個人情況與眼科醫師洽詢。「世界視覺日」全球護眼行動 全台響應此外,為響應WHO並落實台灣行動,中華國民眼科醫學會帶領國內眼科學界與多單位公益團體,由愛爾康大藥廠策辦,在10月份推動響應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簡稱WSD),呼籲民眾應重視眼疾預防,並響應WHO宗旨,致力於2020年杜絕可避免的眼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