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大醫院

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首度完成複雜主動脈疾病合併嚴重瓣膜逆流及心衰竭手術

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首度完成複雜主動脈疾病合併嚴重瓣膜逆流及心衰竭手術#輔大醫院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日前完成一台複雜主動脈病變合併 主動脈瓣嚴重逆流的手術 游皓鈞主任在術中同時解決病人心臟衰竭以及隨時 可能破裂導致生命危險的主動脈血管瘤問題,個案術後狀況穩定。 一名 50 多歲的男性因呼吸喘不過氣,送至輔大醫院急診,發現嚴重主動脈 瓣膜逆流造成肺水腫及心臟衰竭、加上升主動脈有一直徑 6.8 公分的穿透性粥 狀動脈硬化潰瘍血管瘤,另有降主動脈剝離,裂口離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非常接 近,病人整條主動脈都非常不健康,一旦主動脈破裂,死亡率極高。 輔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游皓鈞表示,團隊積極制定手術計畫,第一是 解決患者嚴重主動脈瓣膜逆流造成的心臟衰竭,第二是處理隨時可能會破裂的 升主動脈血管瘤,第三則是避免日後因為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剝離,病人需要 再開胸接受手術。 游主任指出,考量病人仍屬中壯年,希望增加主動脈瓣膜的耐久年限,遂使用可擴張式乾式牛心材質瓣膜置換,再將整條病變的升主動脈更換為四分叉 的人工血管,免除日後破裂的風險,最後則是無名動脈及左內頸動脈去分支手 術,若日後需要處理主動脈弓或降主動脈病變,不須開胸,只須在血管腔內就 能進行主動脈支架修補手術。 游主任說,心臟血管外科團隊花費約 8 小時完成手術,與手術室護理師、 麻醉科等團隊齊心努力、互相配合的專業執行下,病人順利於手術隔日即拔除 呼吸管路,1 週內回到普通病房持續復健,目前已出院持續門診追蹤。該個案 是輔醫首例完成複雜心臟衰竭及血管瘤手術,醫療團隊細心考慮病人日後可能的主動脈病變手術,展現輔醫在治療心臟重症及複雜主動脈疾病的進步,未來 將造福更多病人,給予完整照護。

滴滴答答尿不完?用力才能解乾淨?攝護腺肥大誤認老化避就醫恐永久傷膀胱

滴滴答答尿不完?用力才能解乾淨?攝護腺肥大誤認老化避就醫恐永久傷膀胱#輔大醫院

台灣50歲以上的男性族群,幾乎每二人就有一人有攝護腺(又稱前列腺)肥大問題,隨著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接受治療。泌尿科醫師提醒,如果出現頻尿或排尿不順等症狀應及早檢查,長期尿路阻塞會導致膀胱受傷,因而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下方包圍著尿道,攝護腺的形狀像是一個栗子,在生育能力旺盛期會分泌攝護腺液,而過了三、四十歲之後分泌作用減弱,但隨著老化,攝護腺受男性賀爾蒙刺激會逐漸增生而產生攝護腺肥大的情形。 為何攝護腺肥大是多數中老年男性普遍的困擾?輔大醫院泌尿科藍祺昀主治醫師表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會壓迫尿道而產生排便不順暢等下泌尿道症狀,除了解尿過慢,其它下泌尿道症狀還包括尿流斷斷續續,解尿需腹部出力,尿不乾淨,排尿次數增加,尿急,夜間需起床排尿等。 阻塞過久可能導致膀胱及腎臟不可逆的損傷 藍祺昀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一般會分為阻塞性症狀與刺激性症狀,當尿路受到阻塞,會變得需要用力才能排尿,同時尿得比較慢,或者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刺激性症狀就是會變得頻尿,尿完沒多久又想上廁所,或者尿急無法忍受,這些也連帶導致夜尿問題,都讓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當發生刺激性症狀時可能暗示著膀胱已經因膀胱出口阻塞而造成膀胱損傷。 有些人常把症狀認定為正常老化而不就醫,藍祺昀醫師強調,若長期忽略下泌尿道症狀有可能會因為尿道阻塞過久導致泌尿道、腎臟感染,另外膀胱也因長期需大力收縮排尿而導致膀胱壁逐漸變粗、變厚,太晚處理讓膀胱產生纖維化等不可逆的受傷,另長期排尿不順也可能造成膀胱結石、血尿,甚至因為急性尿滯留需要放置導尿管或慢性腎病變等傷害,減損生活品質。當膀胱已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就算接受手術仍可能無法完全恢復膀胱功能,因此提早檢查與治療是最好的方式。 攝護腺肥大透過早期檢查可以儘早因應,若有初期的排尿症狀且有家族史或其它危險因子包括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因有較高攝護腺肥大的風險,建議可定期執行泌尿系統的檢查以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

輔大醫院附設引進ROSA機器手臂 減少疼痛 快速恢復增加手術安全性#輔大醫院

輔大醫院今(22)日舉行「ROSA 機器手臂膝關節置換」記者會,院長黃瑞仁、骨關節暨醫療器材副院長暨骨科主任江清泉率骨科主治醫師團隊出席。江清泉表示,隨著膝關節日漸退化,疼痛、腫脹症狀隨之出現,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走路,臨床上常有關節僵硬、過度活動及上下樓梯時疼痛、膝關節活動時出 現喀喀聲、關節變形如 O 型腿、無法伸直等。 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 15%,有超過 350 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疼痛之苦 嚴重則可能演變為退化性關節炎,ROSA 機器人手臂手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在侵入性、植入物生存率提高,全身性併發症發生率顯著下降,術後疼痛管理藥物消耗量也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機器手臂根據制訂好的手術路徑,並且精準的掌握各種即時資訊、減少破壞,能讓患者更早恢復到日常生活中。 在植入物方面,Persona 全膝關節置換也可供患者新的選擇,特色包括個人 化設計、解剖型設計、模組化墊片等,據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病患使用傳統膝 關節植入物,會出現尺寸與原生膝關節不吻合的症狀,當尺寸不吻合會讓術後 疼痛的機率加倍,解剖型脛骨假體能高貼合人體脛骨、降低術後併發疼痛、術後滿意度也提高,能還原自然的膝關節活動,嘉惠病患。

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 輔大醫院展區陳設創新研發成果

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 輔大醫院展區陳設創新研發成果 #輔大醫院

為期 4 天的「第 7 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南港展覽館登場,天主教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統合各醫療單位,共同呈現最新醫療科技主題,開設展區, 展現醫療科技豐沛能量。 輔大展區舉行開幕儀式,由輔大校長江漢聲、輔醫院長黃瑞仁共 同主持。江校長表示,展覽的內容具創新及競爭力,鼓勵各單位在醫學教育 端、醫院臨床端,都能發展出多元研發主題,並與國內外醫療機構相互合作交 流,進而開拓視野,讓國人、全世界看見發展及努力成果,進而嘉惠病患。隨 後,視導各陳展區,檢視醫療與研究發表。 輔醫院長黃瑞仁指出,醫院要能永續經營,其中創新的醫療成果相當重要, 過去幾年在同仁們的努力之下,都在展區中呈現,今年展場也與羅東聖母醫院 合作,針對遠距偏鄉醫療及天主教關懷弱勢領域有深入探討,相信未來能有更 多契機,一同肩負醫療傳愛使命,共創美好新頁。此外,輔大醫院緊鄰大學, 有利於醫院與學校單位進行跨領域研究交流,期許未來各式研究皆可於醫院展 開,增進醫療品質。 展區共有「創新技術」及「特色醫療」2 大特色主軸,展出包含 MAC WARD 智 慧防疫病房、多型態體重機、造口腰帶、即視髖混合實境系統、3D 列印醫用教 具客製化平台、微創細胞列印機器人、目標溫控制療、睡眠中心、遠距公益音 樂治療、AIoT 安全互聯醫療應用平台、臨床導航資訊系統、運動醫學中心、個 人化腸道菌項檢測等 13 個主題。此次展覽除展現輔醫醫療技術、創新研發成 果,也規劃 9 場次「與輔醫嗨翻醫療新知」健康專題講座, 服務台現場打卡按讚即可兌換小禮物,參與健康專題講座問答或是個人化腸道 菌項檢測成果探索更可獲得精美好禮,參展民眾皆熱情參與,氣氛熱絡。 輔醫展區特色: MAC WARD 結合物聯網科技,打造零接觸智慧病房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輔大醫院攜手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小智研發股份 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世界首創的智慧病房模組 MAC WARD,在疫情趨緩的現在, 「加載負壓隔離病房模組/MAC WARD 2.0」可建置於既有病房及現有之醫院、住 家或戶外空間,讓原先一般病房不僅能作為一般隔離病房使用,亦能快速轉變 為負壓或重症病房。不僅可將病室空間利用極大化,更可減少臨時因搭建產生 的人力、時間、資源、空間等的浪費以及降低傳染的風險。 輔大醫院 12 樓整層的病房設計皆是採用 MAC WARD 病房,同時積極與國內外 廠商合作,特別是其中 6 間 MAC ICU 病房,利用先進的生理監視器與呼吸器, 可在病房外進行操作調控,並利用物聯網資訊安全科技與高階攝影鏡頭,即時 連結病人病況及維生儀器調控後的反應。加護病房內,則使用智慧氣墊床,模 擬護理人員以單人協助病人進行每 2 小時面部翻面作業,降低病人俯臥壓瘡風 險。床頭卡也用臨床智能資訊導航系統取代,整合醫師及護理師對於病人病情 資訊的不同需求,並同步呈現在病房外,達到真正零接觸的概念。 結合 AR 與 VR 模擬人工髖關節手術,明年擬啟動人體試驗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中,髖臼杯置放的角度非常重要,若沒有放置安全區, 會增加病患脫臼與早期鬆動的風險。輔醫融合國際尖端的元宇宙概念,引進擴 增實境及混合實境的技術,與國科會、輔仁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及清華大學攜 手開發「即視髖:人工髖關節手術混合實境導航模擬訓練系統」,並進一步獲得 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的萌芽案補助。 「即視髖」混合實境(MR)結合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 等科技, 用以訓練醫學院學生或訓練中的專科醫師,在接觸患者前有充分演練快速上 手,透過頭戴顯示器中直觀,將髖臼杯置放角度及安全區的立體範圍,呈現更 穩定的人工髖關節手術。 隨著科技進步,有些尖端醫療器材已嘗試轉換成 AR 甚至 MR 來達到導航系統 的輔助作用,開發出這套手術模擬訓練教學系統,未來會推廣到各醫學院與教 學醫院,預計明年啟動人體試驗,蒐集更多臨床數據,同時努力取得台灣 TFDA 與美國 FDA 第二類醫材認證。 以 3D 列印客製化醫用擬真教具,降低教學成本 過去醫療教學所使用的模擬器官教具往往需花費,如今由輔仁大學衍生企業 「三創列印公司」所開發的「3D 列印醫用擬真教具客製平臺」,可整合顧客對 於醫用教具的需求,以接案方式進行 3D 客製化高擬真醫學教具開發, 其中包 含 3D 圖檔建模、高擬真列印材料選定、客製化模擬功能設計,將其轉化為可被 列印的方案並實際製作出 3D 客製化高擬真醫學教具,並能因應不同器官、不同 質地的教具,還可以突破現的教學限制,逐步提高醫療教室的教具比重。  

救援刻不容緩! 醫院「新生兒外接」啟動 守護新五泰小生命

救援刻不容緩! 醫院「新生兒外接」啟動 守護新五泰小生命#輔大醫院

新北市一名在婦幼診所出生的女嬰,於月子中心照護時發現有呼吸喘、血氧不穩等症狀,診所緊急向輔大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請求救援。醫院接獲通報後,由新生兒專科醫師、護理師帶上專業配備立即聯繫救護車出動,展開「新生兒外接」救援,用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帶回醫院做進一步的醫治,好在給予治療後女童的呼吸狀況已逐漸穩定,目前已平安出院。 兒童醫學部簡佑軒醫師表示,將女童帶回新生兒加護病房後,經抽血、胸部X光及相關檢查,評估是呼吸窘迫症候群,在給予經鼻非侵入性的正壓呼吸支持後,狀況就逐漸穩定並恢復活力。 剛出生的嬰兒,每100人就會有1人需進一步的醫療協助。簡佑軒醫師說,像呼吸喘、血氧不穩、血糖低、疑似感染等特殊狀況,需進一步的檢查治療,因此即時將新生兒轉送至可接受完善檢查、治療的醫療院所格外重要,避免耽誤黃金治療時間。 新生兒狀況不穩定自行轉送大醫院過程風險大 新生兒的生命脆弱,由基層診所運送至大醫院的過程裡風險極大。簡佑軒醫師說,若新生兒狀況不穩定,在婦幼診所或救護車上隨時都有要插管或急救的可能。運送過程中需配有保溫箱、呼吸器、點滴、監視器等專業配備,且需兒科醫師及護理人員陪伴,排解轉送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異狀,若由民眾自行轉送至醫院,中途很可能遇到無法處理的狀況,反而容易讓孩子陷入危險之中。 醫院正式成立新生兒外接團隊照顧地方鄉親 輔大醫院位在新北市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新莊、泰山、五股地區。兒童醫學部主任陳建翰醫師表示,急重症新生兒是醫療上的弱勢族群,過往周遭地區的診所只能選擇將寶寶送往較遠的台大、國泰、林口長庚等醫院,路途較遠有時會緩不濟急。現在輔大醫院已正式成立新生兒外接團隊,為照顧地方鄉親,目前新生兒外接專案醫院不與家屬收取費用,期盼未來醫院周遭的新生兒能得到最即時的救援。 兒科專家洪焜隆副院長表示,新生兒外接服務是勢在必行的重要任務,目前本院兒科次專科醫師已齊備完全,且設備充足,感謝醫院與民間單位給予的大力支持,讓兒童醫學部有更多的量能可以照顧新五泰地區的兒童與新生兒,達到醫療上的區域聯防,成為一張綿密的醫療照護網。

揭開免疫療法面紗,醫親解癌症治療「記憶型T細胞」如何關鍵防護

揭開免疫療法面紗,醫親解癌症治療「記憶型T細胞」如何關鍵防護#輔大醫院

癌症的預防與治療一直是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疾病課題,致力於研發高品質、高效能的癌症細胞治療技術的「路迦生醫」在這次2022年「醫療科技展-預防癌症與預防復發的黃金策略」專題演講中,透過與醫師共同探討癌症最新治療趨勢,期許提供癌症病人最佳治療與生活品質。 輔大醫院乳房外科林水龍主治醫師在專題演講中表示,台灣的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發生率都相當高,傳統癌症以化療為主,但由於會殺死全身細胞容易導致併發症,後來也有標靶治療,較能針對疾病鎖定治療,但時間久還是有抗藥性問題。 隨著醫學進步,這幾年也開始慢慢發展到免疫療法。近期民眾常問到的就是有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藥物是如何治療?林水龍說明,抑制劑的原理是促使正常細胞能去殺死腫瘤,但這些方式必須要做不少基因檢測、有足夠指標才有效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同樣也可能會有抗藥性或者是併發症,有效程度大約為3成。 殺死腫瘤具記憶與專一性,治療效益高 因此,免疫療法便開始發展出「細胞療法」,細胞療法是透過抽取自體殺手細胞來培養治療來殺腫瘤,已發展了4、5年,近期最具討論度的「記憶T細胞免疫治療」,由於其特色為第一次殺死腫瘤細胞後就會有記憶,因此治療效果較快,加上又有專一性特性,在治療癌症上有相對優勢。 路迦⽣醫董事長唐稚超說明,細胞療法在日本研發與運用已近30年,也有相當多的癌末病患獲得改善。它的治療原理是借助腫瘤抗原細胞,把腫瘤細胞提供給T細胞,辨識癌症細胞年齡、基因、藉由技術回輸,記憶型T細胞,培養放大約50到100億個,再次啟動對抗腫瘤能力。 為讓更多癌患有治療機會,路迦生醫也引進記憶型T細胞技術,並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今年2月也通過美國IND審查人體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目前已與國內13家醫院向TFDA申請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並陸續收案中。 特殊癌症以細胞療法搭配化放療效果明顯 唐稚超說明,一些特殊癌症以細胞療法搭配化、放療,能夠達到相當好的效果,像以往幾乎沒有治療方法的肝癌、高復發率的肺癌或是較兇猛的三陰性乳癌等都運用,透過記憶型T細胞,在日本的肝癌治療案例也證明能有效延長復發時間,從接近8成的復發風險,降低33%。 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也分享,癌化是一個受到後天環境、生活習慣影響的過程,平時就要透過提高防癌的意識,平時要採取好的生活習慣,來提升免疫力。目前在癌症治療上,放射治療與免疫治療是最好的搭配治療策略,免疫治療更是顯學,能夠補足現有傳統治療的不足。 唐稚超董事長也強調,儘管記憶型T細胞免疫療法擁有副作用低、精準、速度高之優點,但法規面仍舊必須要有足夠的實證醫學,不能操之過急,同時要試病患個人病況來制定最適合的療程。 林水龍醫師也提醒,癌症還是要從預防觀念做起,儘管醫療進步,但乳癌門診近期卻發現罹患的對象不少是位於都會區、年輕化且發現時已經擴散個案,民眾對於篩選觀念還是不可鬆懈。

新冠重症全餐又確診癌症  住院162天奇蹟出院

新冠重症全餐又確診癌症 住院162天奇蹟出院#輔大醫院

一位81歲歐姓老翁因呼吸喘併有發燒症狀,送至輔大醫院就診,經採檢確認為COVID-19確診個案,且在急診時就因喘不過氣而插管治療,後續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照護。經過反覆的肺炎重症治療過程,途中甚至數度病危、執行氣切,好不容易病情穩定要轉至一般病房時,卻被診斷出直腸腫瘤,出院之路相當坎坷。前後住院162天後,歐先生才終於出院返家,陪伴思念已久的妻子和家人。 歐先生於去年6/8時至輔大醫院就醫,經採檢確認為COVID-19陽性個案,於急診室時就因喘不過氣而緊急插管治療,幾天後肺部狀況急轉直下,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情況相當危急。在呼吸治療師給予適當的治療訓練,結合救命神器(高流量潮濕加熱鼻導管)與於輔大醫院疫情期間特有的「頭盔式通氣療法」後,歐先生肺部狀況才有所改善,搶回一命。 儘管有救命神器加持,在住院第五週時,歐先生又因反覆肺炎情形發生,呼吸狀況變差,再次放上氣管內管,過程中歷經腎功能變差,合併感染心內膜炎。在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後,歐先生仍無法脫離呼吸器,最終治療團隊評估決定執行氣切。好在執行氣切後,透過肢體復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肺部復健(呼吸訓練、氧療)等治療方式,讓歐先生的病況逐漸穩定,終於在10/18成功脫離呼吸器轉出普通病房。 命運捉弄人,雖然轉至普通病房,歐爺爺又因解血便發現直腸腫瘤。所幸是原位癌,經外科切除後病情穩定,後續追蹤治療即可。12/10返院移除氣切,復健狀況良好的歐爺爺如今中氣十足,出院後也無需再到亞急性病床機構,可以開心回家陪伴掛念許久的妻子和家人了。 歐先生家屬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心碎的說,我們接到了醫院多次的病危通知,每天都提心吊膽的等著電話,深怕會有個萬一,好在歐爺爺的意志力非常堅強,成功度過難關,本來以為出院後需要依賴機器呼吸、吐痰,但沒想到他透過積極復健已經可以自行吐痰了,就連醫師也很驚訝他恢復的這麼好。 家屬常會抗拒讓病人執行氣切,往往認為氣切後病人會一輩子臥床不起、嚴重降低生活品質。內科加護病房、重症醫學科主任劉偉倫解釋,插管的正式名稱是「氣管內插管」,把一根氣管內管(人工氣道)經由病人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與聲門進入氣管深處。氣切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在全身麻醉下從病人的頸部氣管環狀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放入氣切管,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來呼吸與抽痰。氣切和插管的目的都不是治療疾病,而是利用人工氣道維持呼吸道暢通,接上呼吸器輔助呼吸的一種緊急處置方式。 長期經口的插管狀態下,嘴巴維持張開狀態,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吞嚥口水都做不到,且呼吸管路長期置放容易引發相關合併症。相反地,氣切管長度較短,可以減少呼吸道阻力,大幅降低病人呼吸費力程度,也能改善口腔衛生。

醫訊/母親節衛教與健檢活動

醫訊/母親節衛教與健檢活動#輔大醫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將來到,許多院所與醫衛單位機構也有舉辦相關慶祝活動,結合健康衛教與親子同樂活動,讓親子闔家共度健康又快樂的媽媽節。對此,輔大診所與輔大附醫院籌備處特舉辦102年母親節「溫馨五月情、愛自己、更健康」系列活動,安排有5/10(五)乳房檢查;5/17(五)「婦癌面面觀」講座與抹片檢查、「婦女泌尿病醫師諮詢與檢測、治療」活動、5/23(四)「防治退化性關節炎」講座,詳細內容請參考http://www.hospital.fju.edu.tw/zh-hant/community/upcoming_events。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溫馨五月情、愛自己、更健康時間:102年5月10日(五)~5月23日(四)白天地點:請參考官網http://www.hospital.fju.edu.tw/zh-hant/community/upcoming_events洽詢:02-2905 20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