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

不再守著藥局 藥師走入社區助大眾

不再守著藥局 藥師走入社區助大眾#社區服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獨居的沈奶奶,覺得自己身體到處疼痛,時常穿梭在不同的醫院,加上體質虛弱,每天生活在病痛的恐慌中,也因此得到了重鬱症。今年5月起,自從藥師提供藥事居家照顧後,替奶奶進行所用藥品總檢查,協助降低藥物使用量,並提供正確的藥物使用方式,細心叮嚀要按時服用藥物,同時也與醫師就藥物治療的問題進行互動溝通,協助奶奶得到更有效的治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市民安全、溫馨的老年健康照顧,自97年起推動「在地化」的長期照顧藥事服務,由社區藥局藥師們籌組「長期照顧藥事服務團隊」,提供長照機構住民及社區中居家個案所使用藥品之評估、藥物諮詢、用藥方法建議及照護人員用藥安全教育等服務。給予社區中民眾 適時健康的照顧藥師走入社區,顛覆傳統「守著藥局」的專業角色,扮演起照護長者用藥安全的守護員,從藥局走入社區民眾的生活,並提供親切、專業、在地化的健康用藥服務,與社區居民建立深厚的情誼,達到建構健康社區,營造活躍老化環境的「在地好厝邊」。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社區服務

關心弱勢社區內的失能家庭,是今年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重點服務計劃。以伊甸長期服務地方的經驗來看,弱勢社區內需要照顧的族群除了孩童之外,「老人家」同時佔有絕大部份的比例。因此,秉持著「愛我幫幫我」的助人精神,伊甸基金會推出「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計劃」。該計畫是站在原有的居家照顧服務的基礎上,一步步馳援台灣社會更偏遠、更弱勢、更底層的鄉村、部落,找出社區潛在人力、物力,將現有社區資源做最有效的連結運用,補強現有不足,滿足社區老人及其家庭,營造一個適合在地老化的環境。照顧人力吃緊  高齡社會服務網絡體質虛弱 民國8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超過全國人口數7%門檻,宣告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內政部96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數已高達229萬5千餘人,約佔總人口數10.2%,預計到106年,65歲以上人口比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單就老人安養來看,「我想要留在家中安養天年」,這是大多數高齡長者的心願。根據內政部近4年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6成老人傾向與家人同住或居住在熟悉的社區裡,除非不得已,老人家才會進入安養院等養護機構。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以內政部統計為例,94年國內失能老人已達32萬7699人,約有26819人,約8%比例接受近似在宅服務的居家照顧;2年後失能老人已增加至37萬1088人,卻只有24508人,服務仍只停留6.6%的需求者,居家照顧服務的提供緩慢的龜速仍趕不上失能老人增加的速度。當然,其中或許有不少家庭聘雇外傭,勞委會96年的統計,目前接受外籍照顧的人數約14萬3059人,但學者仍一致認為,正式體系所提供的老人社區服務嚴重不足。社區動起來  弱勢社區老人有盼望現年52歲的Mata (泰雅語) 原本在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上種植水蜜桃,高齡80多歲的老母親癌症末期,Mata一肩挑起照顧、陪伴的責任,無暇顧及水蜜桃。多虧他們所居住的卡拉部落加拉教會推出「老人關懷照護計畫」,在水蜜桃採收的6~11月旺季,為部落裡的老人煮食、送午餐及日間關懷,這樣一來,免除老人單獨在家炊火的危險與孤獨感,同時也為Mata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因為看到部落的需要,教會責無旁貸。」主動提出這項計畫的加拉教會牧師亞馥誒宥說,水蜜桃是族人最重要的生計來源,當青壯人口上山農忙時,不免擔心家中老者的安全,特別是今年初以來部落裡已陸續有三位老人家中風,更是亟需協助。因此,他找來族裡的婦女利用教會廚房烹煮,暑假期間並委由部落裡的高中生送餐。卡拉部落60歲以上老人不超過20位,是一個小型的泰雅部落,但就和全台偏遠鄉村面臨一樣的問題,人口結構嚴重老化,許多家庭裡老人照顧老人,生活品質堪慮。自從教會推出送餐及日間關懷服務之後,「很多老人家每天都在等這一餐」,亞馥誒宥形容。經費有限的情形下,好在伊甸基金會伸出援手,讓送餐服務得以延續。站在海拔1100公尺高的拉拉山上,亞馥誒宥遙望卡拉溪對岸的山頭,他說,那裡還有一位Yaki(泰雅語),高齡82歲的老阿嬤,中風將近10年,始終與外傭同住,區區一個午餐便當對Yaki來說不算什麼,能夠得到部落裡族人的問候與關懷才是最珍貴的吧。老有所養,是所有人心底的想望,伊甸基金會正在尋找更多的亞馥誒宥,希望能夠將溫暖、關懷送到更多老人家的眼前。邀請您一起來關心「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方案」。相關訊息請上網查詢: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35&level3_id=10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