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

迎戰2025超高齡  醫療量能拉「緊」報  醫院數位轉型勢不可擋

迎戰2025超高齡 醫療量能拉「緊」報 醫院數位轉型勢不可擋#超高齡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青壯年勞動人口紅利更將於2028年邁向終點,面對醫療照護需求有增無減的態勢,醫療資源量能卻已出現「緊」報!醫院如何落實數位轉型迎難而上,已是社會及醫界當務之急的命題! 為加速支持醫院轉型成功,臺灣阿斯特捷利康( 以下簡稱臺灣 AZ)扮演策略合作夥伴的要角,致力於協助醫療院所引進數位系統工具,並促進產官學界交流分享。今年更二度攜手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舉辦第二屆「未來醫院高峰論壇」,行政院陳建仁院長公務繁忙之際,仍以錄影方式來引言,衛生福利部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親臨致詞,透過「病患數位化解決方案、先進生物醫藥創新系統、大數據及臨床試驗」三大主軸,現場將近60間醫療院所管理高層及國際專家學者,交流分享跨國以及院內數位轉型經驗,持續共創醫病新世代。 2025超高齡化在即 醫院數位轉型超前部屬補足缺口 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統計,2023護理人員執業率首創58.4%新低,然而,人力吃緊問題不只發生於第一線醫護,未來各科醫藥人員也都可能面臨同樣的負擔及挑戰,不僅會影響診間衛教成效以及治療決策的準確性,也恐連帶造成整體醫療服務品質下降。因此,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陳建宗院長表示,各大醫療院所都已積極投入完備數位轉型,以充分確保醫療量能與大環境趨勢並進。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指出,臺灣對於醫院數位轉型的討論雖已行之有年,但不少醫院仍面臨數位轉型上的瓶頸,諸如:醫病資訊系統老舊、病歷編碼系統過於分化、文獻數據資料整合困難等問題。然而也有許多具高度前瞻性的醫院,在數位轉型上超前部屬,致力於使臺灣落實未來醫院的轉型,加緊腳步向國際看齊。針對如何引入數位系統以滿足現階段醫病需求的缺口,同時強化醫院本身競爭力,更是未來醫院革新上的一大重點。 從民眾衛教到提升醫病溝通 積極打造智慧醫務的全面應用 林口長庚醫院陳建宗院長分享,以診間衛教的數位應用為例,因應腎臟病患者族群日漸壯大,院方急需更有效率的配套措施,協助加速患者照護及衛教的效率,林口長庚醫院選擇導入PRE-ESRD ASR(末期腎臟病前期病患紀錄自動語音識別)系統,利用AI系統紀錄醫護人員與病患間的對話,即可自動偵測並完成病例紀錄,不僅大幅減輕平時文書處理等庶務上的工作量,更因系統即時更新的優勢,能更精準地洞察病患需求,對於院所在病患照護上無疑是不斐的助力。 數位轉型亦有助於加速醫病共享決策的落實,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陳作孝院長分享,儘管近年針對肺癌患者多推行免疫療法以提高治療效果及生存率,醫師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病患溝通以協助了解治療內容、疾病現況及副作用風險等資訊,無疑是一大工程。然而在導入MEDIGATOR SDM(免疫用藥領航員)系統後,不只可利用大數據評估個別患者狀況、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透明化的數據報告也可促進醫病共同決策出最適治療,更貼近病患需求,以實踐醫病溝通的核心理念。 除此之外,院所學術研究實力的提升同樣可借助數位轉型達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指出,即便過往院內資料皆已採用雲端化,但仍多面臨數據擷取分析上的不便性,因此,中山附醫率先嘗試導入TriNetX(全球電子病歷系統),不只將資料型態結構化、數據化,更聯合院內數據庫交叉比對利用。在TriNetX的輔助下,中山附醫在SCI Paper中已獲得超過10篇具影響係數的論文認證 ,更因此獲得15個國際臨床試驗計畫的邀約,充分發揮數據運用的優勢能力,嘉惠醫學研究進展,也促進整體醫療預測、診斷輔助等應用。 扮演策略夥伴要角,AZ助醫療院所落實數位轉型革新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表示,現階段各大醫院皆致力於優先促進院內醫事服務的革新,未來更期待將醫療場域的觸角帶出院外,藉由引入AI輔助診斷技術、穿戴式醫療裝置監測工具等,將能更有效地擴大智慧醫療應用的想像空間。相信未來有更多數位工具的加入,實踐遠距醫療的目標將不再只是願景,而是讓醫療成為跳脫臨床決策限制之外,隨時滿足病患需求的共享資源。 醫院數位轉型的成功關鍵之一在於產官學各界的資源挹注及戮力支持,臺灣AZ總裁龍雲合Claudio Longo分享,臺灣AZ很榮幸能成為醫療院所的重要策略合作夥伴,也從論壇分享中,樂見我們所協助引進的數位系統應用工具為診間衛教品質、醫病溝通、以及臨床試驗數據在醫學與病患治療上發揮效益與應用。臺灣AZ期許未來有更多機會發揮國際市場資源媒合的角色,具體實踐國際藥廠的前瞻願景及共好價值,與醫院協力共創革新巔峰。

14年後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 衛生署推照護認證

14年後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 衛生署推照護認證#超高齡

台灣老年化越來越嚴重,讓很多人開始憂心,衛生署也開始啟動因應措施,昨天(29)行政院副院長陳冲在行政院院會,聽取衛生署「營造高齡友善健康環境,臺灣作先鋒」報告。報告結束之後,陳副院長表示,為因應未來快速老化的趨勢,營造高齡友善健康環境,衛生署將推行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相關國際會議及活動,並且持續結合政府及民間資源,積極推動辦理。衛生署表示,到100年10月為止,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10.8%,超過251萬人,根據目前台灣老化的速度,預估14年後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會「三級跳」,先是6年後(106年)超過14%,達到「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緊接著8年後(114年)比例將超過20%,達到「超高齡社會」(super aged society),也就是每5人中就有1位老人。為了因應高齡化的社會,讓老人不但能夠長壽,而且能具備健康、參與和安全,衛生署持續推動健康老化相關措施,藉以提高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此外衛生署還結合內政部,推動老人健康促進服務,並且訂出符合國情且涵蓋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物理環境、照護流程等四大面向,讓年長者可以享有高優質的老年生活。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老年人照護不可忽視

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老年人照護不可忽視#超高齡

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0.6%,在未來短短14年內,將以「三級跳」的方式快速老化,先是6年後(106年)從「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 成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緊接著8年後(114年)躍升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醫療院所有許多因素可能加速長輩功能的惡化(例如藥物交互作用、院內感染、住院過久缺乏活動等),但也可以妥善利用與長輩接觸頻繁的機會,成為增進長輩健康與尊嚴的重要守護者。因應國內高齡人口的急遽增加,為協助國內健康照護機構及早準備,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世界首創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目前國內已有9家醫院首先獲得「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包括台安醫院、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三軍總醫院、桃園壢新醫院、嘉義聖馬爾定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以及慈濟醫院花蓮醫學中心、大林院區與玉里院區。為提供已獲認證機構者在高齡照護服務的軟硬體部分持續改善,國民健康局特別辦理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的典範選拔,並在15日頒發高齡友善認證證書給9家醫院。國民健康局於去年首創綜整WHO高齡友善照護三大原則以及WHO的健康促進醫院標準,訂出以提昇長者健康、尊嚴與參與為願景,涵蓋管理政策、溝通與服務、照護流程、物理環境等四大面向的臺灣高齡友善照護導入架構及指標,希望照護機構能透過政策制定、教育訓練、評估及改善等策略,提供長者在老化過程獲致最大健康的機會。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更多健康照護機構的管理者能重視並採取行動,以看顧自家長者的心,在軟硬體服務上,多點親老、尊老的考量,減少長者就醫障礙,縮短失能期間,以提高個人生命的價值、減輕家庭的負擔,也可降低健康照護系統的負荷,創造個人、家庭與社會的三贏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