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反應

大腸癌早發現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

大腸癌早發現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糞便潛血反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4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中,在98萬名做糞便篩檢的民眾裡,有11,301人被檢查出有息肉達1.15%(約百人中有一人),1,012人罹患結腸直腸癌,不過,當中屬於0期與1期的早期個案僅佔31.8%;所以國民健康署表示,如果能定期檢驗,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結直腸癌患者,也能早期發現,提高存活率。58歲的李小姐,每2年都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多次都是陽性,但李小姐不以為意,在醫療人員不斷的提醒下,才願意至肝膽腸胃科就醫做大腸鏡檢查,在切除病兆處後,初步診斷屬於早期的大腸癌,不須合併化學治療,只需要定期追蹤,藉此,李小姐很感謝醫護人員的提醒,也不斷分享親身經驗,讓身邊的親友有所警惕。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曾舜玲主任呼籲,年齡在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應把握每二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應儘早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根據研究顯示若發現是早期的大腸癌,都有不錯治癒率與存活率,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

驚!每天有13人 因大腸癌而死亡#糞便潛血反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從事服務業的黃先生,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但成人健康檢查發現了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並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意外的發現了大腸癌,黃先生及早發現並接受了妥善的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每年台灣有「一萬多人」被診斷出為大腸癌,大腸癌是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而且死亡人數更是癌症的前三名。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他的嚴重性,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每天有13人」因大腸癌而死亡。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君豪指出,早期的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症狀,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情形,往往可能是大腸癌的晚期了。因此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有問題的個案,再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更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的機會。

大腸癌症狀:便祕、便血、便不乾淨

大腸癌症狀:便祕、便血、便不乾淨#糞便潛血反應

國內十大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95年由第三升至第二,僅次於肝癌,而其死亡率也只在肝癌、肺癌之下,高居第三,對國人的威脅正逐漸竄升。而這類患者除少部分與家族遺傳有關,大多是飲食與生活習慣所導致,最常見原因是抽菸、喝酒與飲食油膩、攝取紅肉等。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一般外科-姚逸興醫師指出,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大便帶血,一般人往往誤以為是痔瘡出血,自行買藥治療,結果病情越來越糟,等到發現是癌症時已來不及。其次,罹患大腸癌容易便祕、大便習慣改變、或排便後覺得解不乾淨,到後來甚至大便變細,這是因為腫瘤變大,阻塞腸子,就如同家中水管阻塞、水流變小一樣,而這些都是初期到中期的症狀,一旦體重減輕、腹痛、腹脹、甚至腹水出現,癌症可能已進入中後期,姚醫師提醒,若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要診斷大腸癌,肛門內診加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是最常用的初步診斷,若糞便潛血呈陽性,則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查或大腸攝影,再配合病理切片,幾乎可以診斷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有些人以為抽血可以篩檢大腸癌,並不正確,因為抽血檢出大腸癌的機率僅百分之六十,一般用於手術後追蹤。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必須儘快接受手術治療,術後有時須合併放射或化學治療。姚逸興醫師表示,過去直腸癌病患常因腫瘤擴散嚴重,須做永久性人工肛門,改由腹部排便;現在醫學發達,藉由術前的輔助性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癌細胞擴散,免去永久性人工肛門之苦。近年來運用腹腔鏡進行大腸切除術,開刀傷口變小,更大幅減少術後疼痛。此外,已知有大腸息肉者,姚醫師建議應每年定期檢查,因為部分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預防勝於治療,凡年滿四十五歲民眾,最好安排每年定期健康檢查,飲食方面更須注意,避免抽菸、喝酒,而太油膩的食物也最好少碰為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