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癌症「次世代基因檢測」5月起納健保!醫:未來有望「一藥治多癌」

癌症「次世代基因檢測」5月起納健保!醫:未來有望「一藥治多癌」#內科

癌症治療觀念新突破!未來癌症可能不僅只依靠切片檢查,隨著基因檢測技術進步,可揪出不常見於該器官、但可能發生在多種癌症的特定基因變異,達到癌症精準治療的最大效益。其中,已廣泛運用於肺癌精準治療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健保給付將在今年5月上路,未來可望應用在其他罕見癌別上,為更多癌友帶來治癒希望。

上班族頭痛欲裂「想撞牆」!醫揪「元凶」易誤診:平均8年才能查出

上班族頭痛欲裂「想撞牆」!醫揪「元凶」易誤診:平均8年才能查出#內科

44歲黃先生近幾年於春夏交替之際,有大約3週時間會發生單側劇烈頭痛合併同側眼睛腫脹,而且不自主地流眼淚,不但痛到起身不斷踱步,甚至興起想要撞牆的念頭⋯當發作後就得去住家附近藥局拿止痛藥但都沒有效果,必須休息2、3週等頭痛症狀慢慢消失才能重返工作崗位,後續經醫院診斷為「叢發性頭痛」。

天一冷關節先知道!抗發炎、保護關節怎麼做?醫教「5秘笈」先保暖

天一冷關節先知道!抗發炎、保護關節怎麼做?醫教「5秘笈」先保暖#內科

冬天的日常保養最重要的是要先保暖,同時要經常伸展、彎曲手指等各個關節。尤其當氣溫下降或是陰雨,關節很容易因為氣溫的變化,造成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引起腫痛。所以關節保暖方面,建議除了戴手套外,睡前也要先暖被。平常可以泡熱水、用熱毛巾熱敷。《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5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冬季生活秘笈。

我可能罹患胃癌嗎?台大醫院用AI幫你看「胃相」9秒揪罹癌風險

我可能罹患胃癌嗎?台大醫院用AI幫你看「胃相」9秒揪罹癌風險#內科

想知道自己罹患胃癌機率有多少?用AI看「胃相」就知道!台大醫院今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利用最新電子化篩檢方式,大幅縮短傳統胃相判讀時間,過往得耗時處理,現在僅需9秒就能察覺癌前病變跡象,找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胃癌風險,使醫療團隊能更早介入除菌治療,達到防治甚至是根治胃癌的目標。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

【免費講座】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內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罹患神經內分泌瘤的人數不若台灣十大惡性腫瘤這麼多,這個癌症對大家來說仍很陌生,然而蘋果電腦前執行長史蒂芬賈伯斯,就是因為惡性胰臟內分泌瘤合併多處轉移而去世,這個疾病也因此慢慢被社會大眾認識。為關懷神經內分泌瘤病友,促進疾病適應並提供經驗分享與情感交流之機會,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一般外科黃燦龍醫師主講「神經內分泌瘤的新進展」、腫瘤科周文其醫師主講「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以及癌症希望基金會分享資源網絡,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名稱:神經內分泌瘤的內科治療時間:5月 16 日(六)上午9:00~中午12: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朱怜穎小姐(03)3281200轉5128

H5N1亞洲蔓延 柬埔寨六人感染五喪命

H5N1亞洲蔓延 柬埔寨六人感染五喪命#內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日前中國大陸貴州省貴陽市傳出確診兩例H5N1流感,我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除持續密切監測掌握疫情外,要求所屬派駐各國際機場與港口人員,加強機場旅客發燒篩檢及禽鳥接觸史調查,對來自中國大陸有類流感症狀及禽鳥接觸史的入境旅客,檢疫人員將採檢體送驗,並自主健康管理10天。疾管局表示,此新增2例H5N1流感確診病例,分別為1名21歲女性及1名31歲男性,均於2月初發病,個案之間尚未發現有流行病學關聯性,但發病前亦無明顯禽類接觸史,2人目前病況危急,正接受緊急救治中。中國大陸前次確診個案為去年5月在廣東省廣州市感染的2歲男童(迄今共45例,其中28例死亡)。疾管局指出,近期包括香港、柬埔寨、孟加拉、尼泊爾及印尼等亞洲國家陸續傳出H5N1禽類禽流感疫情,甚至柬埔寨今年已連續發生6人染H5N1流感,而其中5人死亡。由於人類感染H5N1流感的傳染途徑係經由吸入或接觸口、眼、鼻黏膜而感染,疾管局呼籲,前往大陸或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和自我防護,切勿接觸或撿拾禽鳥以避免感染,食用雞、鴨、鵝(含蛋類)也需注意完全熟食。疾管局呼籲當地台商與乘著春節旅遊的國人,返國時如出現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倘返家後有身體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臨床醫師倘發現疑似H5N1流感個案,符合通報條件者,也應於24小時內向衛生單位通報。

全人醫療創造病人、醫師、醫院三贏

全人醫療創造病人、醫師、醫院三贏#內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奇美醫院內科部於今年8月成立「全人醫療科」,促成「全人醫療科」的想法,有「Hospitalist」的全人照護概念的啟發、國內近年來醫療生態的改變及健保給付、醫院評鑑衍生出內外科與緊急醫療的困境、內科部資深住院醫師增多必需小幅度調整內科部組織以適應目前及未來可能的變化。分析實施Hospitalist 照護後的數據資料也肯定Hospitalist造成病人、醫師、醫院的三贏局面。好的醫學中心各級照護醫師及跨專科的團隊整合做得很好,因此Hospitalist 因應而生,將病人的primary care提升到「駐院主治醫師」級,以全人照護的理念,一次處理病人的相關問題以免曠日廢時浪費醫療資源。我們的醫療制度不同於美國,台灣醫院主治醫師幾乎都是attending physician 加specialist,住院醫師在一位主治醫師指導下做病人的primary care 及學習診療技巧,可是住院醫師不足,由護理師轉任的醫師助理(現今比較正式的名稱是專科護理師)因應而生。在沒有住院醫師,只有專科護理師協助下的地區醫院及區域醫院的主治醫師事實上已有Hospitalist 的味道了,只是近三十年來強調次專科的訓練使大多數內科主治醫師忽略了「全人醫療」的重要性也失去了全人照護的基本功夫。「全人醫療科」以接受過完整且紮實內科專科及次專科基礎訓練的主治醫師在摒除診治「生病的器官」,而改以診治「生病的人」的觀念來執行醫療。建立合理的「主治醫師」工作時數,希望工作時全心投入,休息時能完全放鬆,並能有合理的報酬約略等於本院年輕主治醫師的平均薪資。全人醫療科主治醫師仍能夠繼續各種診療技巧的精進。內科部一般內科也是強調「全人醫療」的觀念,不過重點放在教育端,目標是教育PGY 學員如何全人照護,全人醫療科診治的病人與一般內科大致無異,但目標會放在病人端,病人是否因接受全人照護而受益。(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51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