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

身體突然無力 竟是罕見「三病」齊發

身體突然無力 竟是罕見「三病」齊發#顱內動脈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名患者,在家時,突然全身無力,緊急送至童綜合醫院急救。經檢查發現患者不但心肌梗塞,且有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型,三病齊發,所幸經過救治後,挽回一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祝利燦表示,患者到院時全身四肢軟弱、嗜睡的症狀,安排心電圖檢查顯示心肌梗塞;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顱內兩側有出血情形,緊急以心導管救治,待其心臟稍穩定後,再安排腦部血管攝影檢查,發現顱內左側有1公分大小的動脈瘤,於是安排「開顱手術」,數天後再進行另一側的「開顱手術」取出血塊,赫然發現患者有顱內動靜脈畸型,患者是三個病症同時發作,所幸經過階段性的治療救回一命,往後患者須復健治療。祝利燦醫師說,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內血管不正常突起,容易破裂出血,死亡率甚高。其好發於40歲以上男女,發病原因不明,無法預防,只能從血管攝影或高階電腦斷層檢查才能查出。顱內動靜脈畸型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但無遺傳性,易導致出血、頭痛及癲癇等症狀,發生出血時亦可能致命。一般中風是血管阻塞佔85%,只有15%是屬於顱內出血。個案顱內動脈瘤只佔1%,顱內動靜脈畸型更少,只有動脈瘤的1/7,兩者皆無法預防。一般腦出血的死亡率約佔40%,但可恢復至完成正常的佔3%;顱內動脈瘤與動靜脈畸型死亡率也高達40%,但只有20%的人可恢復到正常。祝利燦醫師強調,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指出,民國100年的十大死因順位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三,可見是一名奪命的殺手。雖然腦部血管疾病無法預防,但還是提醒民眾注意飲食清淡、多運動、生活規律。若經濟許可,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2年應做一次高階健康檢查,多一分的注意與關心,可提早發現症兆,及早治療。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

預防顱內動脈瘤 不容忽視的警訊:雷擊性頭痛#顱內動脈瘤

陳先生(化名)今年剛滿60歲,從事營建業,微胖的身材加上平時煙不離手,有高血壓也已經好幾年,但他總蠻不在乎,藥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吃。不過最近他覺得身體好像有點不對,常常頭痛,普那疼吞了好幾盒也沒有效。下午在工地跟工人吵架後突然覺得看東西都很模糊接著就是一陣嚴重的眩暈與意識恍惚,到了急診室打了止暈針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經過神內醫師的會診,發現他有複視與講話結巴的情形,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才發現有蛛網膜下出血,住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後顱窩長了一顆不小的動脈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等「三高」絕對是顱內動脈瘤的危險因子,而這些危險因子都跟肥胖與抽菸有相當程度的關係。當然,一下子要把菸癮戒除或減肥都是困難而且不切實際的想法。劉議謙醫師說,用藥物先將這些會讓血管硬化的危險因子控制下來才是合理且該做的事。但是藥要越用越少,身體要越來越健康,減肥與戒菸仍應該當成長遠的目標。新發生的頭痛常常都是身體出問題的一項警訊,以老陳這個例子來說,逐漸變大的動脈瘤在突然破裂前就有「警告性滲漏」(warning leak),而其表現就是平常不為大家注意的頭痛,如果老陳願意投資一個下午的時間找神經科醫師談談,也許就可以省下後面一長串的住院與家人的擔心!動脈瘤的破裂與突然的血壓變化或情緒起伏最為相關,所以「三高」的患者或年紀稍長的長輩們冬天外出可要多注意保暖與克制情緒,在很多例子中常常也都是找不到上述兩個原因,但動脈瘤仍然無情的破裂,所以追根究底來說控制危險因子還是最重要的事。劉議謙醫師指出,「雷擊性頭痛」是動脈瘤破裂最為人所知也最常見的症狀,但是意識變化與局部神經學缺損也是可能症狀之一,如果沒經過專業的神經科醫師會診此類症狀幾乎很難被發覺,但沒處理的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造成破裂,到時可能就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健康的身體與平時的保養息息相關,平時多花一點時間量血壓,定時與您的醫師聊聊,也許你就可以跟這個可怕的殺手說掰掰。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

血管長泡泡?認識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其實不是腫瘤,故無良性惡性之分,它通常是因血管壁因故變的薄弱後,在血流不斷的衝擊下逐漸膨出似氣泡般,俗稱「血管長泡泡」。沒有破裂前,正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的沒有徵兆,一般的斷層掃描也無法查出,目前只有高階健檢使用的64切斷層血管攝影可以做早期篩檢。日前敏盛醫院接獲一名85歲女士,因顱內動脈瘤破裂,意識陷入重度昏迷,但由於血管因老化而過度彎曲,不利於栓塞,手術治療便成為需要考慮的一個選項。在充分與家屬溝通過後,醫師決定實施顱內微創開爐術。顱內微創開爐術能在夾除動脈瘤的同時清除血塊,及實行顱內壓監測,術中使用高階誘發電位監測,可確認兩側大腦功能保存良好,由於該手術傷害小,恢復快,該名病患在三天後即由重度昏迷恢復意識。敏盛醫院表示,顱內動脈瘤臨床上依出血的嚴重度可分為五級,輕者只有劇烈頭痛,意識仍然清醒。越嚴重的昏迷指數就越低,預後和嚴重度有直接關聯;通常40%的病人會死於第一次的出血,生存者也會面臨再度出血及出血後血管欒縮造成大中風的危險。治療主要是針對預防再度出血為主,目前有兩種方式,一為所謂的血管內治療,利用導管做白金線圈的栓塞,優點是不需開顱術,缺點是再發率較高,需定期做腦血管攝影,另外如果血管太彎時,也不容易成功。另外一種方式則是「手術」,傳統的開顱術,傷口大,破壞較多,現已發展出微創開顱手術,傷口小、破壞少、恢復快,也不需理光頭,手術是在顯微鏡下將動脈瘤夾除,手術中再輔以精密的監視設備,使危險性更低,而且動脈瘤的再發率也很低。故對於年邁的老人家而言,可以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療。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隱形殺手,死亡率及殘障率很高,如果可事先篩檢出,宜及早治療,一旦破裂後,需儘快利用栓塞或微創手術來預防再出血已提高治癒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