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

拒當「剝皮香蕉」 體外震波重振雄風

拒當「剝皮香蕉」 體外震波重振雄風#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勃起功能障礙總讓人困擾卻又羞於啟齒。60歲王先生勃起功能障礙已逾5年,每月僅行房1次,硬度卻像剝皮香蕉般「軟趴趴」,購買壯陽藥或求助偏方均無明顯改善,才前往泌尿科就診。醫師檢查發現陰莖已有些微硬塊,建議以低能量體外震波(ESWT)治療,經12次震波治療後,不需藥物可每2周行房1次,每次都像小黃瓜般「硬硬der」,硬塊也消失了,目前很「性」福美滿。年紀大、攝護腺肥大者 容易發生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統計,40歲以上台灣男性25~54%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且發生比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國外研究亦顯示40歲以上男性中,40%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而70歲以上男性更高達70%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困擾,攝護腺肥大患者也有62%被檢測出勃起功能障礙,因此勃起功能障礙可說是極為常見的男性疾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嘉駿表示,勃起功能障礙發生原因很多,大致上可以分為心因性與器質性2類,心因性是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器質性通常和疾病有關,其中約有7成是因年紀老化及三高等慢性疾病所導致的血管硬化因素引起,主要是陰莖血管口徑較小,較容易阻塞,一旦阻塞之後,容易造成海綿體的充血不足,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且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將來併發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非常高。對口服藥反應佳者 改善效果較好過去治療器質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主要以口服藥,如威而鋼、犀利士及樂威壯等為主,作用迅速且安全性高,約有6至8成患者可獲滿意改善,缺點為無法針對真正病因治療,僅服用藥物時才有效果。然而許多患者無法改善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運動,戒除菸酒,且潛在疾病也無法好好控制,造成服藥時症狀大多短暫改善,治標不治本,導致藥物治療效果越來越不好。蔡嘉駿指出,衛福部於去年首度核可使用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低能量體外震波與傳統口服藥物服用後可立即出現效果不同,一般須接受一定次數的震波治療後,待陰莖海綿體產生足夠的新血管增生,其效果才會逐漸出現,且改善情況依病患嚴重程度而異。目前研究顯示,對於原本服用口服藥物反應較佳的患者,改善效果較好。

癌患怕被貼標籤拒心理治療 自殺率飆7.5倍

癌患怕被貼標籤拒心理治療 自殺率飆7.5倍#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為什麼是我得了癌症?為何如此不公平!」當被醫師宣告罹癌時,病患都可能無助的埋怨,也徬徨著未來。癌症病人在罹癌後,憂鬱焦慮的情緒經常揮之不去,嚴重甚至會出現想不開的念頭。誤認身體的治療較重要 癌患拒精神科轉介根據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2014年發表的資料顯示,從國內健保資料庫2001年至2003年的統計發現,癌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90人,高出一般人的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約12人,達7.5倍之多,也遠比國外統計數字來的高。針對癌友心理照護的部分,台灣剛起步,不少民眾仍輕忽心理照護的重要性。以新竹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為例,當癌友被篩檢出符合轉介至精神科的條件時,大約只有三成願意配合。除了擔心被貼上精神有問題的標籤之外,認為解決身體上的問題比心理治療重要、接受心理治療是弱者的行為等,成為他們拒絕轉介的原因。傾聽是最好的陪伴方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當周邊有親友發現罹癌時,家屬不用急著馬上幫他們解開心結,通常病人心理會經歷幾個過程:一開始會「否定」,不相信自己罹癌的事實;接著「憤怒」,生氣老天為什麼要這樣對他,為何會罹癌,覺得不公平;再來會進入「沮喪」,心情低落,否定存在的價值;度過前面階段,才會接受「面對」,也才會積極配合治療。在這段過程,每個人的時間長短和心情起伏高低,情況不一,理解這過程才能適當的安慰病人,有時傾聽就是最好的陪伴方式。新竹馬偕醫院癌症中心暨放射腫瘤科邱世哲醫師指出,癌友的情緒變化是多樣性的,不管是否認、生氣,背後可能還隱藏了不為人知的原因。例如:有個30多歲就罹患乳癌的媽媽,即使已經歷手術切除乳房、化療等過程,還是一直不相信自己得了乳癌。深入瞭解後才發現,原來病患擔心小孩沒人照顧、無法陪他們長大,才一直否認罹癌的事實。他強調,在抗癌治癌的路上,做好心理調適與照護,也能提升病情的控制與生活品質的維持。

Menu